跳至主要內容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繼續向業界團體解釋《施政報告》創科措施(附圖)
*******************************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今日(十月十一日)繼續就《行政長官2021年施政報告》中推動創科發展的措施向業界解說,分別與香港工程科學院及香港工業總會(工總)代表會面。

  今年《施政報告》開創新局面,提出了「雙城三圈」概念,以新田科技城聯動深圳科創園區合組共540公頃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與深圳以至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的創科發展相輔相成,使創科成為香港新經濟動力,成就《十四五規劃綱要》下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薛永恒與香港工程科學院代表會面時表示,香港具有雄厚的科技基礎與科研實力,擁有五所全球100強的大學,不少學者專家榮獲國際及國內頂尖科研獎項,一直備受國家以至國際肯定。至今已設有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六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及22間中國科學院聯合實驗室;近年更獲中央政府大力支持,開放國家科研項目及資助計劃予香港的研發人員。

  《施政報告》提出,為鞏固香港在基礎研究的領導地位,為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預留4公頃和2.5公頃用地作科研用途,並會繼續推展傑出創科學人計劃,加強匯聚海內外科研人才;同時探討擴展「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至涵蓋本港大學在大灣區所設分校,以壯大本地的創科人才庫,同時有利於香港更深度參與大灣區發展。

  薛永恒期望透過推動研發與匯聚人才,強化香港自身的人才和基礎研究優勢,可進一步發揮香港科技界在國家科技建設的作用,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薛永恒下午與工總代表會面時,感謝工總支持《施政報告》開拓創科及先進工業的土地及基建容量,並優化政府架構,擴大創新及科技局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更有效支援香港「再工業化」的進程。

  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再工業化」,發展以新技術及智能生產為基礎,但不需用地太多的先進製造業,以刺激研發需求,並為香港的經濟尋找新的增長點和創造優質的就業機會,有助本港經濟多元發展。推動再工業化並非聚焦於復興傳統工業,而是以創新科技提升香港製造業的競爭力。過去數年在工業邨發展並提供不少特別設計的空間和設施配套以推動高科技智能生產,當中包括二○一七年改建而成的精密製造中心、二○二○年第四季投入營運的將軍澳工業邨數據技術中心、今年內落成的大埔工業邨的醫療用品製造中心、明年落成的將軍澳工業邨先進製造業中心和二○二三年落成的元朗工業邨微電子中心。

  薛永恒表示,土地是發展工業及創科產業的重要元素。《施政報告》預留了多幅土地作創科發展之用,當中新田科技城將可為相關的科研及先進製造業提供土地。政府亦已邀請科技園公司探討興建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他指出多項措施突顯政府銳意建立更完整的創科生態圈,令「再工業化」植根香港。他呼籲各界與政府齊心同行,開創未來。
 
2021年10月11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7時40分
即日新聞  

圖片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右三)今日(十月十一日)與香港工程科學院代表會面,繼續就《行政長官2021年施政報告》中推動創科發展的措施向業界解說。旁為創新及科技局副局長鍾偉强博士(右四)和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右二)。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前排右三)今日(十月十一日)聯同創新及科技局副局長鍾偉强博士(前排左一)和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後排右三)在《行政長官2021年施政報告》簡報會上與香港工程科學院代表合照。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右二)今日(十月十一日)與香港工業總會代表會面,繼續就《行政長官2021年施政報告》中推動創科發展的措施向業界解說。旁為創新及科技局常任秘書長蔡淑嫻(右三)、創新及科技局副局長鍾偉强博士(右一)和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右四)。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前排左五)今日(十月十一日)聯同創新及科技局常任秘書長蔡淑嫻(前排左四)、創新及科技局副局長鍾偉强博士(後排右七)和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前排左三)在《行政長官2021年施政報告》簡報會上與香港工業總會代表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