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局局長在《行政長官2021年施政報告》有關環境局政策措施記者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十月八日)在《行政長官2021年施政報告》相關措施記者會闡述《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與環保政策範疇措施的開場發言: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氣候變化是影響全球的,全球亦在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大家看到,越來越多的異常極端天氣影響全球,包括香港。政府亦加大宣傳,近期在電視、電台講述氣候變化引致更多極端天氣,包括了超級颱風、水平面上升、酷熱(包括了熱夜及白天)以及其他的異常天氣,影響深遠。所以各地亦加強行動,政府在二○一七年公布了香港第一份《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闡述了在減碳、適應及應變氣候變化方面的工作,這都是朝着所訂下的工作(目標)一直落實,多謝相關部門齊心協力應對氣候變化。
 
  香港在減碳方面已碳達峰,二○一四年香港人均的碳排放是每年6.2公噸。至二○二○年,香港人均碳排放已減至約4.5公噸,接着我們便朝着藍圖所訂,在二○三○年達至人均三點多公噸,這是經過我們過去幾年到現在約五年一檢的目標。至上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公布,國家力爭二○三○年前碳達峰,二○六○年前達至碳中和。香港政府一直對氣候變化行動很聚焦及加強相關行動,早前亦邀請了可持續發展委員會與民共議,由下而上探討香港長遠減碳策略,很高興及多謝委員,在上年年底政府收到委員會對香港長遠減碳策略的建議,隨之行政長官在她去年的《施政報告》正面回應,宣布香港二○五○年前力爭碳中和。這個目標相對於亞洲類近經濟體是不遑多讓,甚至是比別人更加進取的。
 
  我們今年上半年推出了三份相關的藍圖,因為香港的碳排放主要是發電、運輸交通及廢物棄置。所以我們用新的思維,如當我們應對問題時,一方面能做到減廢,另一方面也能做到減碳,邁向碳中和的目標;在運輸交通方面,《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亦用同樣的新思維,怎樣做到改善空氣質素之餘,同時支持香港邁向碳中和的目標。這三份藍圖已經為香港碳中和路線圖訂下堅實的基礎。
 
  到了今年的《施政報告》,特首亦進一步公布了進取的目標及重要行動,直到今日我們正式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這份藍圖是全面的,亦感謝政府不同的部門齊心協力地展示藍圖,藍圖一共六十多頁,備有中、英文版,亦有一份小冊子更加扼要讓市民大眾可以理解《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重要的內容,當中包括回顧我們過去幾年的工作,包括在減碳、適應及應變方面,同時剖析香港在這方面重要的挑戰,接着是講述了相關的內容。
 
  我想談談一些內容重點,第一方面,我們同樣重視減碳、應變及適應,我們回顧三方面都有工作,亦都積累了過去香港受到超強颱風山竹和天鴿影響後,相關部門也做了一些檢視,令我們的城市,包括基建能夠與時並進。但這次新訂的目標是二○五○年前邁向碳中和,所以重點是在深度減碳方面有較多論述。
 
  首先,這份藍圖會加強我們在政府內及對外如何落實及推展深度減碳的一些安排,在策略方面,我們有五項,一方面成立高層次的督導協調委員會,由特首親自領導,這個委員會名為氣候變化及碳中和督導委員會,在今年初已經開了不止一次會議,協調相關部門為藍圖作協調及準備,委員會亦會繼續運作以督導及協調藍圖內的工作和落實藍圖內的要求,同時需要的時候更會與時並進。
 
  第二點是氣候預算,應對氣候變化是需要資源的,政府宣布在未來15至20年,預計投入約2,400億元在氣候變化方面,包括投放在減碳及基建等適應能力。
 
  第三方面是成立新的氣候變化與碳中和辦公室,可以做到專職、專責的作用去加強相關(部門)對內對外的協調及統籌。
  
  第四方面是設立對應、專注的委員會,找到不同的持份者一同集思廣益令我們的氣候行動更到位,當中包括鼓勵年輕人積極參與。
 
  第五方面是公眾參與,因為氣候行動需要全港各行各業及所有市民一同投入參與,政府跨部門協作更不在話下,但我們都會推廣整體各行各業一同參與。我們會將上次藍圖下的「4T」夥伴計劃再加強,成為碳中和夥伴計劃,會邀請香港大企業以至團體加強氣候行動,上次的夥伴計劃聚焦在它們的建築物慳電方面,這次的內容會更加深和寬,包括是綠色運輸、減廢以至是其他方面的工作。
 
  在這五個整體策略之下,我們會對焦香港四方面重要的深度減碳策略,包括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及全民減廢,這四個策略正正對焦了香港三個最主要的碳排放來源,即是發電、運輸及棄置物。這四個行動策略,稍後我會再多談它們的亮點。這四大策略對焦三個本地碳排放源。
 
  另外就是這次《施政報告》裏宣布的,除了是在二○五○年前達至碳中和的目標,增加中期目標,體現我們很聚焦、很落實逐步推展香港邁向碳中和。這個目標正如《施政報告》所指,即二○三五年前香港整體碳排放要比二○○五年的基年減百分之五十,即減半,體現我們逐步部署向這個目標,步步前行。
 
  而曾經提及到的四大策略中,都有不少支持這個二○三五年目標,體現發電、節能、綠色運輸、減廢以配合二○三五年中期目標。在這兩個目標之後,我想強調全民參與,一同行動是重要的,可以步步前行,達至我們零碳排放這個目標。
 
  在這四個範疇方面,我想再補充,在淨零發電方面,當中一個亮點是可再生能源,我們亦加強檢視,正如《施政報告》所說,我們會將香港邁向二○三五年前的可再生能源目標提升至百分之七點五至百分之十,往後再提升至百分之十五。這有三個重要內容,一是風能,經過我們與持份者理解及深入研究後,看到現時全球在這方面風能的成效及成本都能更有效益,所以在香港境內能提升的風能能夠達到約百分之三點五至四。另外,轉廢為能方面,我們亦會配合《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加大轉廢為能的比例至百分之三至四。另外,我們透過不同方法支持本地太陽能發電,我們估算在這個期間,都能達到百分之一至二。所以這是百分之七點五至十的基礎。
 
  另外,節能綠建是重要的,我們訂下既有建築物包括商用建築以至住宅建築的節電目標。直至二○三五年的時候,我們期望整體的商業樓宇,能夠節電百分之十五至二十,往後再倍增;住宅方面,將目標訂為百分之十至十五,往後亦會倍增。
 
  我們剛才提及的碳中和夥伴的大企業及機構,我們都會推動他們做到相關行動,甚至比這個目標更強。政府亦以身作則,訂定五年改善能源表現百分之六這個水平,會每隔幾年檢視,亦呼籲全港市民在家及相關地方都要一同節能慳電。因為在這個低碳轉型的過程,成本會牽涉當中,如何能使這個轉型更加順利,大家在不同場所節能慳電是重要舉措。
 
  第三綠色運輸方面,我們會致力落實剛剛提及今年推出的兩個藍圖。同時,我們會與時並進,除了繼續支持電動巴士和電動商用車在香港試用,這份藍圖亦宣布,我們的目標是在約三年內在香港試行氫燃料電池的巴士及重型車輛,令新能源車的試用可以多管齊下,盡早積累經驗,令我們在商用和公共交通方面能盡早訂下更進取的目標。
 
  另外,在減廢方面,我們會致力落實《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同時我們的目標是在二○二三年落實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施政報告》亦提及,我們會加強社區回收配套,環保署會接收食環署(食物環境衞生署)關於垃圾收集方面的服務,這樣會帶來多贏的局面,因為對香港整體來說,如果能在棄置物中分出多些回收物,其實對垃圾暫存及運輸都會有此消彼長的關係,所以這個整合一定會有明顯的協同效應。我們亦希望支持多些社區回收設施,所以環保署接收了食環署在不同地方、數以千計的垃圾站,可以在當中提升為社區回收設施,更加理順各區的回收配套。
 
  整體來說,這是有危有機的。所以,這份藍圖亦突顯在這個深度減碳氣候行動中,都會有一些機遇,這亦是今次藍圖的一些亮點,包括綠色金融、綠色經濟、科技創新、教育培訓,以及碳中和的社區。在綠色金融方面,財庫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的同事亦在近期更多談及,待會大家有興趣也可以了解多一點。綠色經濟是說,在我們的能源、節能、綠色運輸、減廢回收方面,締造了很多綠色經濟新機遇及就業良機。科技創新是重要的,因為我們要善用科技才可以更好更快地深度低碳轉型。教育培訓方面,在這些新機遇下,亦需要不同的人才投入相關的服務以至行業,舉例說,我最近看到有個別大學已開設與綠色金融相關的新學士課程,在校內有環境科學和金融經濟兩方面的學系人員一同攜手培養跨學科的新人才,應對香港氣候行動、綠色金融等所需。最後是碳中和社區,發展局有新的大型發展區,如剛剛公布的北部都會區,我們的目標是這些都會區達至碳中和社區,做到「宜居」、「宜業」、「宜遊」,同時減低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這份藍圖是全面、進取的,希望透過大家一同努力,如《行政長官2021年施政報告》所說,「齊心同行」,一起開創碳中和的未來。而這份藍圖的願景是零碳排放、綠色宜居、可持續發展,能夠為香港的環境,以至經濟及民生,締造更好的未來,更好的香港。多謝大家。



2021年10月8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20時0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