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評估有關接種新冠疫苗的嚴重異常事件
********************************
  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由衞生署成立,負責對香港使用的新冠疫苗與疫苗接種異常事件的潛在關聯進行獨立評估。專家委員會今日(九月一日)召開會議,評估有關接種新冠疫苗的嚴重異常事件。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疫苗接種異常事件是指免疫接種後發生的任何醫療事件,不一定與疫苗使用有因果關係。衞生署建立了新冠疫苗藥物安全監測系統,亦與香港大學合作透過「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安全監測計劃」主動監測新冠疫苗接種關注事件。藥物安全監測系統的主要目的是識別疫苗可能產生的副作用的潛在信號。

  截至八月三十一日,本港有12 113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其中212人因感染該病而離世。另外,本港市民合共接種了約759萬劑新冠疫苗,已接種最少一劑疫苗的巿民約414萬名。同期,衞生署共接獲5 579宗異常事件報告(佔疫苗接種總劑量的0.07%)(註),當中包括38宗涉及曾經於離世前14日內接種疫苗人士的死亡個案(佔疫苗接種總劑量的0.0005%)。

  至今,專家委員會已評估該38宗死亡個案並總結19宗死亡個案與疫苗接種沒有因果關係,初步認為19宗個案與疫苗接種沒有關聯。專家委員會認為至今並未發現有不尋常的現象,會繼續密切監察有關情況並收集數據以作評估。

  根據本地的死亡率數據,在二○一九年二月二十六日至八月三十一日期間,在30歲或以上的人口當中,有1 893人(即每十萬人有34.8宗)死於缺血性心臟病及有3 122人(即每十萬人有57.4宗)死於心臟病。此外,根據醫院管理局資料,二○二一年八月二日至八月二十九日期間,沒有接種疫苗紀錄的死亡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有6.3宗,而有接種疫苗紀錄的死亡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有3.4宗,這期間的整體死亡率與過去三年同期數字相若。根據上述數字,未有證據顯示接種疫苗增加接種者的死亡風險。

  於二○二一年八月,衞生署共接獲40宗在接種疫苗後14日內出現懷疑心肌炎或心包炎病癥的報告。這些報告中,38宗曾接種復必泰疫苗,涉及32男六女,年齡介乎12至43歲。其餘兩宗曾接種科興疫苗,分別涉及一名58歲及一名63歲女子。此外,有六宗在接種疫苗超過14日後懷疑患心肌炎的報告,涉及五男一女,年齡介乎15至74歲;均曾接種復必泰疫苗。這些個案將轉交予香港大學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安全監測計劃」進行分析。

  心肌炎和心包炎分別是指心臟肌肉和心臟周圍組織的炎症。儘管大多數個案對治療反應良好,通常在症狀改善後可以恢復日常活動,專家委員會亦留意到在海外及本地均有一些懷疑患心肌炎或心包炎並曾經接種復必泰疫苗的嚴重個案。專家委員會認為需要就相關的嚴重個案作進一步調查,因此這些個案與接種疫苗的關聯仍未確立。市民在接種復必泰疫苗後的一周內應避免劇烈運動。如果他們在接種疫苗後出現顯示可能心肌炎或心包炎的症狀,例如急性和持續性胸痛、呼吸短促或心悸,應立即求醫。專家委員會會密切監察有關情況。

  專家委員會亦已檢視其他嚴重或非預期異常事件的現有臨床數據和資料以進行因果關係評估,相關結果將在九月三日在政府專題網頁發布的新冠疫苗安全監察報告(截至八月三十一日)公布。此外,新冠疫苗接種異常事件相關的資料及數據會於每周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監測更新」新聞公告,以及政府的專題網頁定期發放。
  ​
  註:臨時統計數字。
 
2021年9月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1時0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