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民政事務局局長在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會議就推廣學校體育發展開場發言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民政事務局(民政局)局長徐英偉今日(八月二十七日)在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會議就推廣學校體育發展的開場發言全文:

主席、各位委員:

  今天會議提交的文件,旨在向委員匯報政府在學校推廣體育發展的工作。在學校推廣體育運動,是推動體育普及化、精英化和盛事化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推動學校體育發展,讓學生及早接觸不同體育項目,引起他們對體育的興趣,從小養成恆常做運動的習慣。我們希望學生透過參與體育活動建立自信,並培養堅毅和團隊精神等的良好品格。在學校發展體育,亦有助發掘有潛質的年青運動員,之後加以培訓,相信他們最終或有機會在奧運的舞台上為香港爭光。

學校體育課程

  按照教育局現行機制,體育是學校課程八個學習領域之一,中小學必須為學生安排體育課程。現行課程發展議會編訂的《體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2017)已把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即兒童及青少年應每星期平均每天累積最少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納入為體育課程的發展方向。現時,小學及初中的體育科佔總課時百分之五至八(即每星期約80至120分鐘),高中的體育科課時最少為總課時百分之五(即每星期約80分鐘)。有關安排是經過教育局全面考慮不同學習領域的學習需要而取得的平衡,並能切合不同學校的情況和照顧不同學生的興趣需要。

課堂以外的體育計劃

  體育課程的推行並不局限於體育課堂。在教育局方面,他們持續鼓勵學校在課餘時間舉辦各種體育活動,又組織全港性的計劃,如學校體適能獎勵計劃、戶外教育營計劃,以增加學生運動的機會。同時,教育局一直與不同的學界組織合作,舉辦不同的體育比賽和活動。

  當然,民政局、康文署、港協暨奧委會、體育總會、體院及其他非政府機構亦為學生在校園內提供了一系列在體育課堂以外的體育計劃,並盡量以全校模式進行,從而在學校建立體育文化。這些計劃包括「學校體育推廣計劃」、「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有些運動員退役時會到學校成立校隊,學生後來有很好的成績的例子,「奧夢成真」、「動感校園」及「賽馬會家校童喜動計劃」等。

  康文署與各體育總會合作推行的「學校體育推廣計劃」,是推廣學校體育發展其中一項最主要的措施。計劃為全港中、小學及特殊學校的學生提供由淺入深的體育訓練,從舉辦體育相關講座及展覽等及入門課程等,到安排教練到學校協助成立校隊進行有系統的體育訓練。這項計劃覆蓋接近全港九成中、小學及特殊學校,過去三年,在校園共舉辦了超過15 900項體育活動,受惠人次約142萬。

學界運動比賽

  香港學界體育聯會(學體會)舉辦及統籌的學界運動比賽,在中學及小學分別涵蓋23個及15個體育項目,這些比賽讓運動員累積比賽經驗,作為晉升至更高層次的比賽的踏腳石,有助帶動校園體育風氣。現時,全港超過九成半學校為學體會會員。另外,我特別想提到,我們知道個別想參加的學生需要額外資源,所以民政局透過體育會向低收入家庭、學生運動員提供財政支援,這個很重要。二○一三/一四年的先導計劃,就是「學生運動員資助計劃」,已經恆常化,這方面幫助了低收入家庭的學生運動員可以購置體育裝備、開支、參加學校訓練、比賽的交通費、校隊教練費等。二○一九/二○學年,民政局撥了549萬元予534間學校,惠及超過15 000學生,我們會繼續做這方面工作。

「開放學校設施推動體育發展計劃」

  為了進一步加強體育團體和學校的聯繫,把體育風氣帶入校園,民政局及教育局自二○一七/一八學年起,合作推行「開放學校設施推動體育發展計劃」,向學校提供經濟誘因,鼓勵學校開放學校設施,讓體育總會和其屬會會員、地區體育會等合資格的非牟利團體於課餘時間舉辦多些體育活動。計劃推出至今,受到體育界和學校歡迎,有大約130間學校參與。

未來路向

  長遠而言,政府鼓勵學校更重視體育發展。正如行政長官在八月十日公布,民政局與教育局會檢視如何透過學校課程和課外活動,幫助學生從小打好運動的基礎,以及增加他們參與不同運動項目和比賽的機會。當然,我們亦會繼續支持學體會及各體育總會發掘更多運動員。

  多謝主席。
 
2021年8月27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2時18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