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環境局局長就恢復二讀辯論《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發言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八月二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恢復二讀辯論《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的發言全文:
 
主席:
 
  政府在二○一八年十一月向立法會提交《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條例草案》)後,過去兩年多,立法會先後成立了兩個法案委員會就《條例草案》進行審議工作。在此,我要衷心感謝兩位法案委員會主席馬逢國議員及易志明議員,在過去一段時間領導委員會的審議工作,亦感謝所有委員在審議期間提供很多寶貴意見和就有關政策和《條例草案》的細節進行詳細的討論。以下我會簡述《條例草案》的內容和實施策略,稍後我會在全體委員會審議階段提出修正案,把得到法案委員會支持的若干建議納入《條例草案》。
 
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垃圾收費)的需要
 
  《條例草案》的政策目標,是透過實施廢物按量收費,推動各界改變產生廢物的行為習慣,從而減少整體廢物棄置量。其他城市的經驗顯示,實施廢物按量收費能有效減少廢物,例如首爾和台北市。它們在引入廢物按量收費的初期,廢物棄置量均下跌約三成。基於在二○一二年完成的公眾諮詢中所得到的廣泛支持,我們確立引入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以下簡稱「垃圾收費」,制度的方向,並以此作為我們減廢政策的重要工具。
 
  正如行政長官在《2020年施政報告》指出,減廢是全球大勢所趨,有助減碳以應對氣候變化,而垃圾收費是推動減廢的「火車頭」,不僅有助積極驅動企業和公眾加強實踐減廢及回收,而當回收物的質與量得到提升,將有利帶動回收相關行業的持續發展及創造綠色就業。
 
  環境局於今年二月公布《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以「全民減廢‧資源循環‧零廢堆填」為願景,提出應對至二○三五年廢物管理挑戰的策略、目標和措施。在這願景下,政府將與業界及市民共同朝着兩大目標邁進。中期目標是透過推行垃圾收費,配合其他政策法規、減廢回收措施及推行宣傳教育等,把都市固體廢物的人均棄置量逐步減少百分之四十至四十五,同時把回收率提升至約百分之五十五;長期目標是發展足夠轉廢為能設施,長遠擺脫依賴堆填區直接處置廢物。
 
收費模式
 
  建基於現時廢物收集及處置方式,《條例草案》中建議按兩種模式落實垃圾收費,分別為「按袋」和「按重」收費。「按袋」收費適用於大部分住宅樓宇、村屋、地鋪和公共機構處所等。市民在棄置垃圾前必須用指定垃圾袋包妥或貼上指定標籤。「按重」收費主要適用於工商業處所棄置的廢物,而按重量計算的「入閘費」會在廢物轉運站及堆填區收取。
 
實施策略
 
  推行和落實垃圾收費,極具挑戰。為推動市民大眾逐步改變行為習慣,移風易俗,政府會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包括(一)設立準備期,協助市民適應;(二)投放資源,加強社區回收;(三)推行公眾教育和宣傳,鼓勵持份者的參與;以及(四)採用風險為本的執法模式作為後盾。
 
(一)設立準備期,協助市民適應
 
  法案委員會曾就《條例草案》的實施日期表達關注,要求政府讓市民和社會各界有充足時間按部就班逐漸改變行為習慣以準備落實垃圾收費。就此,我們會在立法會通過《條例草案》後,以十八個月的準備期為基本安排,讓政府、不同持份者和市民大眾為落實收費作好準備。
 
  至於法例具體生效日期,我們理解本港現時經濟受疫情影響,市民或會憂慮垃圾收費對他們可能造成經濟方面的負擔。在準備期內,我們會密切留意社會各方面情況,尤其是疫情後經濟復蘇進度及不同持份者的準備程度,適時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匯報準備期間的工作進度,並就法例實施的具體日期徵詢委員會的意見。在獲得環境事務委員會的支持後,政府當局才會把有關法例生效日期的公告刊憲和提交立法會省覽,經先訂立後審議程序訂定。
 
  政府現時的計劃已經照顧到貧困戶的經濟壓力,當收費實行後綜援戶每人每月會有十元的資助,大致可以彌補收費的支出。審議《條例草案》期間,法案委員會主流意見是政府應在垃圾收費實施初期額外向住宅住戶免費派發指定垃圾袋,協助他們適應收費安排。只是法案委員會對於應否只派發指定袋給有需要的住宅住戶、派發期的長短等具體方案有不同意見。我們理解社會上不同群體對派袋的需要會有所不同,所以可以考慮為一些群體作較長時間的安排。政府會日後與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商討成立工作小組就合適派發方案、執行細節和其他準備事宜詳細討論。
 
  此外,法案委員會亦關注垃圾收費實施後對不同行業的影響,例如餐飲業界。在廚餘回收方面,政府已經開始推展廚餘回收先導計劃,按照擴大下游廚餘回收設施的進度,陸續為不同機構場所安排免費收集廚餘,和運送廚餘至有關回收設施轉廢為能或轉廢為材。因應法案委員會提出的意見,政府會在實施垃圾收費後,陸續安排免費收集餐飲業界妥善分類出來的廚餘,再運送至廚餘回收設施。換言之,若餐飲業界能妥善進行廚餘分類,這些送往廚餘回收設施的廚餘,日後便無須按垃圾收費支付費用,情況就如一般市民無須為妥善回收的可回收物支付垃圾收費一樣。但其餘所有棄置的垃圾,仍需按法例要求支付垃圾收費。
 
  我們明白議員和市民大眾關注落實垃圾收費的準備工作。我們會循上述方向跟進這些議員關注的事宜,並會適時向環境事務委員會匯報準備期間各項工作的進度,以及與議員共同商討細節。
 
(二)投放資源,加強社區回收
 
  為配合推行垃圾收費,我們已於二○一九/二○財政年度起提供額外資源加強減廢回收方面的工作。過去一段時間,多項減廢回收的配套措施已陸續開展,當中包括擴展、整合及提升社區回收網絡,進一步鼓勵及方便市民進行回收。現時,社區回收網絡「綠在區區」包括九間「回收環保站」、22間全新形像的「回收便利點」及超過100個定時定點的「回收流動點」,服務範圍已擴展至全港18區。在檢視過社區回收網絡的實際表現和成效,以及地區對回收設施的整體需求後,我們已計劃再增加10個「回收便利點」,進一步加強社區回收配套設施,預期年底前會陸續投入服務。
 
  與此同時,為配合智慧城市的發展,我們已於去年九月中推出「智能回收系統先導計劃」,在環保署(環境保護署)轄下的幾個社區回收設施進行為期一年的技術測試,讓市民體驗智能回收。「智能回收箱」可自動量度及記錄回收物重量,並有溫馨提示,大大提升回收箱的使用及管理效率。廣泛應用「智能回收箱」,有助分析不同地區的回收情況,更好地計劃適切的回收配套。
 
  另外,「綠在區區」亦於二○二○年十一月起推出「綠綠賞」智能積分卡,鼓勵市民實踐乾淨回收。市民憑卡前往「綠在區區」各個回收點進行回收,便可賺取積分以兌換禮品。現時禮品一般為日常實用物品,未來我們亦會考慮加入指定垃圾袋等與減廢政策配合的禮品,以提升吸引力。
 
  在回收物收集方面,我們於二○二○年九月起推出中央廢紙收集及回收服務,從全港各區街角回收店、流動回收車、前線收集者等收集廢紙(例如紙皮、報紙和辦公室用紙),並在本地進行篩選、分揀及打包等工序後,把廢紙運送到各地市場循環再造成紙製品,轉廢為材。
 
  另外,我們亦於二○二○年一月起於東區、觀塘及沙田推出廢塑膠回收先導計劃,俗稱「中央收膠」,免費收集非工商業廢塑膠。環保署現正籌備於今年內將「中央收膠」逐步擴展至九區。除現時服務的三區外新增六區,包括中西區、深水埗、荃灣、屯門、大埔及西貢。這將配合我剛才提及的「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完善收集服務,加強整體效益,並培育本地下游回收再造處理能力,令其扎根茁壯,以支持服務將可進一步覆蓋全港。
 
  同時,為配合日後推出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我們已於今年第一季,分階段展開為期一年的先導計劃,測試逆向自動售貨機,簡稱「入樽機」,在香港的實地應用。60部入樽機現已全面投入服務,至今已收集約600萬個膠樽。第二期先導計劃預計於二○二二年上半年推出,入樽機數目會增加一倍至120部。
 
  展望將來,我們會繼續在不同方面加強社區回收支援,鼓勵和便利市民積極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減廢回收。
 
(三)加強公眾教育、宣傳及持份者的參與
 
  其他城市的經驗顯示,垃圾收費的落實關鍵在於公眾教育、宣傳,以及鼓勵持份者的參與。這些工作不但能在落實垃圾收費前提高各界對垃圾收費的認知和接受程度,而且能減輕執法負擔。
 
  在公眾教育和宣傳方面,環保署於二○二○年年中開展「減廢回收2.0」宣傳運動,鼓勵市民配合綠色復蘇及循環經濟,實踐惜物減廢的綠色生活。《條例草案》通過後,我們會繼續透過大型宣傳運動,動員社會力量,進一步加強公眾教育和鼓勵市民實踐源頭減廢、回收及循環再造。
 
  與此同時,環保署於二○一八年成立的「綠展隊」亦已逐漸走入社區提供外展服務,在社區層面長期且恆常地教育公眾源頭減廢的重要,並協助公眾實踐妥善廢物源頭分類及回收,以及向社區傳達最新的廢物管理信息,為未來實施垃圾收費作好準備。「綠展隊」在三個試點地區(東區、觀塘區及沙田區)取得寶貴經驗,現已逐步擴展服務範圍至全港18區。
 
  另外,為鼓勵減廢回收和讓社會各界及早為實施垃圾收費作好準備,環保署夥拍約20個相關部門及機構在多個界別,包括公共屋邨、鄉郊、商場、餐飲業界及政府處所等展開有關垃圾收費的實踐計劃,讓參加者試用模擬指定垃圾袋,並親身體驗按量收費的安排。其中,最新一期公共屋邨實踐計劃已於今年五月開展,預計整個實踐計劃參與的公共屋邨樓宇合共約150幢。
 
  除了面向普羅大眾的宣傳和公眾教育外,我們充分明白到實施垃圾收費需要不同持份者的積極配合和支持,當中包括物業管理公司、前線清潔員工及廢物收集商等。
 
  就此,我們會繼續透過不同的聯絡平台與業界保持溝通,為相關行業的從業員提供各項資訊和培訓,讓他們清楚了解法例的要求,從而調整和改善垃圾和可回收物的收集和處理的工作流程,為實施垃圾收費作好準備。我們也會與不同業界商討和製備良好作業指引供他們參考。為便利不同持份者有效掌握垃圾收費的資料和相關的社區回收支援資訊,我們會製作簡便的「資訊工具包」。
 
(四)採用風險為本的執法模式作為執法後盾
 
  我們明白,社會各界需要時間逐漸改變行為習慣和移風易俗。因此,參考落實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的成功經驗,我們計劃在垃圾收費生效後首六個月設立「適應期」。在「適應期」內,前線人員會在相關廢物收集點,檢視及查看接收的廢物是否已由指定垃圾袋包妥,或為大型廢物貼上指定標籤,並會拒收違規廢物。我們主要會對違例個案發出警告,但針對性質及程度嚴重的違例行為,例如違例者在獲發警告後仍屢次違法,我們會採取執法行動。
 
  我們會以風險為本的執法模式,針對「違法黑點」採取執法行動。環保署會根據收集到的違例投訴及舉報,用作分析「違法黑點」,以制定最有效的執法行動。此外,環保署會設立熱線,解答市民的查詢及接收違例投訴及舉報。我們亦會積極考慮應用創新科技協助執法。
 
結語
 
  主席,垃圾收費經過多年醞釀和反復討論,我衷心希望今日可以與各位議員一同見證《條例草案》獲得通過,標誌我們廢物管理工作的新里程。
 
  低碳轉型,是全球大勢所趨。減廢減碳,人人有責,需要社會各界持續和長期的支持和參與。通過《條例草案》將會是香港邁向「零廢堆填」的重要一步。
 
  我懇請議員支持及通過《條例草案》及各項稍後提出的政府修正案。
 
  主席,我謹此陳辭。謝謝。
 
2021年8月26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1時1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