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就「全面把握國家發展機遇,發揮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獨特優勢」議員議案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今日(八月十八日)在立法會會議就鍾國斌議員動議的「全面把握國家發展機遇,發揮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獨特優勢」議案的開場發言:
 
主席:
 
  首先,我十分感謝鍾國斌議員提出「全面把握國家發展機遇,發揮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獨特優勢」議案,讓我們今天有機會在立法會的議事堂,討論香港應如何把握大灣區的機遇及發揮香港的獨特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是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之一。二○二○年,大灣區人口超過8 600萬,地區生產總值達17,000億美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由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發展戰略,是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下的重大策略,也是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大灣區建設的目標是通過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合作,發揮三地互補的優勢,推動經濟協同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進一步提升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
 
  國家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視和期許,可從二○一九年二月中央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規劃綱要》)中體現。《規劃綱要》是指導大灣區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闡明發展的原則和範疇,規劃近期至二○二二年,遠期展望到二○三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指出,香港是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與澳門、廣州、深圳一同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在中央的堅實支持下,加上大灣區的龐大發展潛力,香港積極參與大灣區發展,自然可為市民和企業帶來源源不絕的機遇。事實上,《規劃綱要》給香港的定位,離不開香港一直以來享譽國際的優勢產業,包括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以及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因此,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直是特區政府及行政長官高度重視的工作。香港應以「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精神,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切入點,把握機遇,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從而與國家共享發展紅利。
 
  今年三月十一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正式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規劃綱要》),成為國家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藍圖和行動綱領。有關香港的內容分別載於第三十一章的「積極穩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第六十一章「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我留意到鍾國斌議員的議案亦特別詳列了香港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的重要功能定位。中央除了繼續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地位和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外,也對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國際航空樞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和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能力和競爭優勢表示認同和支持,這些支持正正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獨特優勢的肯定。《十四五規劃綱要》亦在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方面,提出要深化並擴大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並首次把深港河套納入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台建設,當中亦提及便利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學就業創業,打造粤港澳青少年交流精品品牌。
 
  在這些基礎上,香港參與及推動大灣區建設,確實是機遇無限。我們必須把精力聚焦於發展,尋求政策創新和突破,以抓緊大灣區發展的機遇。在過程中,除了特區政府需要積極推動,社會的支持和參與亦同樣重要。因此,鍾國斌議員提出今日的辯論,為大家提供一個很好的機會,就香港各界應如何把握大灣區的機遇作深入的探討。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涉及的政策範疇十分廣泛。在今天的辯論中,相信將從各位議員聽到不少對大灣區建設的具體建議,特區政府對此非常重視,因此多個相關政策局均有派員出席今次的會議。我希望議員多為我們提供意見和建議,我們會細心聆聽,稍後作出回應。
 
  多謝主席。



2021年8月1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6時0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