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二題:應對天災
**********
問題:
上月二十至二十一日,河南省遭遇破紀錄的特大暴雨,引發嚴重水災。省會鄭州市更有地下鐵路管道及行車隧道被淹浸,導致多人死傷和嚴重的經濟損失。有市民擔心,極端天氣引致的類似規模天災或會在香港發生。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本港有何預警、應變及救援的措施,應對各種天災(例如特大暴雨所引致的水災);
(二)就地下設施(包括鐵路、行車及行人隧道、地庫商場及停車場等)的防洪措施、排洪能力,以及水浸時暫停運作的準則和疏散安排,政府制訂了甚麼規定和指引;及
(三)政府會否聯同相關機構,檢視及改善第(一)、(二)項提及的措施、規定和指引,以期減低天災造成的人命傷亡及經濟損失?
答覆:
主席:
河南省上月發生罕見特大暴雨而導致嚴重水災,再一次顯示了有關預防天災的重要性。
香港發生的天災,通常由暴雨、風暴潮和熱帶氣旋等惡劣天氣引致。這些事件除了對市民生命財產構成威脅外,亦會對交通和其他必需服務造成嚴重影響。隨着全球暖化,海平面升高及預計惡劣天氣情況有增無減,政府於「山竹」襲港後進行了跨部門檢討,以改善相關機制及應變能力,應對極端天氣所帶來的挑戰,保障香港市民的生命和財產。
綜合相關政策局及部門意見,現就問題的各部分回覆如下:
(一)香港天文台負責監測天氣,並在惡劣天氣時發出預警。例如,當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70毫米的豪雨,而且雨勢可能持續時,天文台會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提醒市民大雨可能引致道路嚴重水浸並造成交通擠塞,以及提醒政府部門、主要公共交通機構和公用事業公司等採取應變措施。
在應變方面,根據《天災應變計劃》,政府會在準備、應變及善後各階段提早進行及加強形勢評估、制定應變策略及計劃及適時調配資源和人手以應付天災。一旦發生嚴重天災,保安局會立即啓動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作全方位應變。
就救援行動方面,主要由緊急服務隊伍,即消防處、警務處及政府飛行服務隊負責,其他部門及機構(例如民安隊)則提供支援。
而負責救援的部門透過善用科技提升救援效率,例如消防處及警務處近年購入無人機協助人員鎖定搜救範圍。救援工具上,消防處已為前線人員配備相關的設備,例如多功能工作服、個人浮力裝置、延長拯救桿及充氣式救援艇等。飛行服務隊七架新H175型直升機已於二○一九年第三季全面投入服務,新直升機配備更佳搜救及醫療設備,除了提升飛行安全,亦增強機隊的搜救能力、續航力和裝載量。
(二)運輸署已制定一套全面的緊急應變方案,以處理鐵路和行車隧道等大型運輸基礎設施的各類緊急情況。在發生緊急事故時,運輸署轄下的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會啓動相關的緊急應變方案,以暫時封閉有關設施及實施臨時交通及公共運輸服務安排。
鐵路基建方面,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會根據渠務署及該公司的規定,進行鐵路設施的防洪及排水系統設計、建造及維修保養。同時,機電工程署亦規定港鐵公司須就不同緊急事故制定應對措施,並定期進行實地巡查。港鐵公司亦設有一套緊急機制,應對惡劣天氣對車務運作的影響。
就政府行車隧道以及青馬和青沙管制區而言,運輸署聘請的營辦商負責管理、營運和維修政府行車隧道及管制區,包括相關的排水設施和設備。營辦商必須按照合約的條款,定期清理、檢查和維修保養排水設施或設備,以確保它們運作正常。
道路設施方面,路政署轄下的行車隧道及行人隧道等公共道路設施的排水系統是根據相關設計手冊及指引所載的排水標準去設計、建造及維修。上述的設計手冊及指引要求這些公共道路設施需要設置適當的排水系統,以排走由不同源頭進入設施的水流。
另外,根據香港法例第123I章《建築物(衞生設備標準、水管裝置、排水工程及廁所)規例》(簡稱《規例》),私人發展項目須設置所需的排水渠管及渠道,以排放其範圍內的地面水。負責私人發展項目的認可人士會按照《規例》的要求,設計有關項目的排水系統,並擬備及提交有關排水系統圖則予屋宇署根據《建築物條例》審批。在審批時,屋宇署會徵詢渠務署,就該等排水渠接駁至公共排水系統的安排給予意見,渠務署會根據《雨水排放系統手冊》所訂定的給予技術意見。
(三)政府於二○一八年九月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後進行了跨部門檢討,其中一項新措施,是在遇上超強颱風(或其他大規模天災)而情況特殊和有需要時,政府會成立一個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跨部門應對超強颱風(或其他大規模天災)的督導委員會,督導委員會成員包括相關的主要官員,負責監督各階段的工作,並由相關決策局及部門提供協助,確保在各階段均由單一高層次組織統籌、監督及制定解決問題的優先次序,讓可運用的資源使用得宜,務求令市民盡快恢復正常的生活。
若超強颱風(或其他大規模天災)造成城市癱瘓,嚴重影響在職市民有效復工,政務司司長經考慮督導委員會的意見後,會視乎情況,決定是否需要作出適用於全港的「極端情況」公布以延遲復工時間,以減少市民受傷機會。
在督導委員會的領導下,各相關部門亦致力改善應對天災的能力。例如:
天文台透過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及利用更高性能的電腦系統,以期提供更仔細的本地天氣預測及進一步提升預報極端天氣事件的能力。
港鐵公司定期檢視及制定各項預防措施,按需要加裝防護設備及更新其緊急應變方案,以加強港鐵系統應對氣候變化的抗逆能力。
路政署定期檢視及更新相關設計手冊、指引及緊急應變方案。同時,路政署計劃在今年底展開顧問研究,探討轄下現有的重要道路基礎設施在氣候變化影響下應對水浸及海浪沖擊的能力。
渠務署參考了世界各地和本地有關氣候變化的文獻及相關研究,於二○一八年初更新了《雨水排放系統手冊》,加入了因氣候變化而增加的降雨量及海平面上升對排水系統設計的影響。渠務署亦致力推廣在工務工程引入「藍綠建設」概念,當中包括採用蓄洪湖泊、具透水性的多孔路面、雨水花園、雨水收集系統回用和其他可持續排水系統等,冀能提高城市在氣候變化影響下的耐洪能力,以保障市民安全。
最後,政府各相關部門會繼續未雨綢繆,以應對在氣候變化影響下,而導致可能更頻密出現的天災。多謝主席。
完
2021年8月1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8時20分
香港時間18時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