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題:熱夜天氣的影響
**************
  以下為今日(七月二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廖長江議員的提問和環境局局長黃錦星的書面答覆:

問題:

  香港天文台近年錄得本港熱夜(即當日最低氣溫達攝氏28.0度或以上)的數目越來越多,去年有破紀錄的50個熱夜,而今年五月錄得破歷年五月份紀錄的14個熱夜及連續最長(即六個)熱夜。有本地大學學者的研究發現,熱夜(特別是連續熱夜)天氣對市民造成的健康風險比日間酷熱天氣的大,而居於擠迫、通風差的劏房和住宅單位的基層市民所受影響尤甚。該研究提議從城市規劃和建築物設計着手,改善城市和室內的自然通風,以及採取提高綠化比率等措施,以紓緩熱夜的影響。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收集下述統計數字:過去三年每月18個區議會分區每區的熱夜數目;若有,詳情為何;

(二)有否研究熱夜天氣對市民(特別是基層市民)的健康和生活有何影響;若有,詳情為何;

(三)過去三年,有否採取針對性措施,紓緩熱夜天氣對市民(特別是居於上述研究提及的熱夜重災區,即油尖旺、荃灣、中上環、元朗和天水圍的市民)的影響;若有,詳情和成效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四)過去三年,(i)每年民政事務總署轄下各個夜間臨時避暑中心的使用情況(包括每間中心開放的夜間數目及使用人次),以及(ii)該署有否收到改善有關服務的建議,並檢討和改善該等中心提供服務的安排;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綜合相關政策局及部門,包括食物及衞生局、民政事務總署和香港天文台提供的資料後,我回覆如下:

(一)二○一八至二○二○年香港天文台在香港各區氣象站錄得的每月及全年平均熱夜數目載於附表。整體而言,香港熱夜較常見於六月至八月,而市區氣象站(例如尖沙咀)錄得的熱夜數目較郊外地區氣象站(例如打鼓嶺)錄得的熱夜數目為多。

(二)在酷熱的環境下,人體溫度會上升,身體機能亦會自動調節以降溫,例如增加排汗和呼吸次數。可是,當環境溫度過高,以及生理調節未能有效控制體溫時,便會出現熱衰竭甚至中暑等情況。小童、長者、長期病如心臟病或高血壓患者,以及過胖人士均較易中暑。

(三)香港天文台在二○一八年、二○一九年和二○二○年發出酷熱天氣警告的日數分別為57、53和67。香港天文台會在酷熱天氣時提醒市民,並提供有關的健康建議,包括留在室內而沒有空調設備的人士,應盡量打開窗戶以保持空氣流通等。此外,民政事務總署設有19間夜間臨時避暑中心,均設有空調,並有飲用水供應,供市民暫時休息。

(四)過去三年,民政事務總署的夜間臨時避暑中心開放日數及使用人次如下:
 
年份 二○一九年 二○二○年 二○二一年
(截至七月十一日)
開放日數 44 58 30
使用人次 7 371 6 880 3 170

  民政事務總署不時檢視開放夜間臨時避暑中心的安排,以配合使用該項服務人士的需要。近年落實的優化措施包括:

(i)自二○一七年起,民政事務總署於酷熱天氣警告生效期間,於日間開放指定社區會堂/社區中心的公用地方,讓有需要的市民避暑;

(ii)自二○一七年起,提供單次使用的床單予有需要的避暑人士,以進一步加強夜間臨時避暑中心內的墊褥和被鋪的清潔衞生;及

(iii)自二○一八年起,在灣仔區、南區、西貢區及離島區共增設四間夜間臨時避暑中心。現時全港18區均設有夜間臨時避暑中心,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服務。
 
2021年7月2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40分
即日新聞  

附件

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