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創新及科技局局長就「啓動本港再工業化發展的新階段」議員議案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今日(七月十四日)在立法會會議就「啓動本港再工業化發展的新階段」議員議案的總結發言:
 
主席:
 
  我非常感謝剛才各位發言的議員就如何更好推動香港「再工業化」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大家對香港「再工業化」發展的重視令我非常鼓舞。

  事實上,推動創科及「再工業化」發展,不但可提供直接、優質的就業機會,亦可推動相關企業在港設立其他業務,例如市場策劃及推廣、銷售及會計、供應鏈管理等,帶動對其他行業的服務需求,從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令香港的經濟有更大更新的動力,所以政府與大家建議的方向一致,亦正不遺餘力推動香港創科及「再工業化」發展。

  剛才周浩鼎議員和廖長江議員提到政府應為「再工業化」制訂關鍵績效指標。事實上,創科局(創新及科技局)於二○一五年成立,並於二○一七年採納了成員包括高等教育、創科、工業等界別代表的創新及科技諮詢委員會所提出的關鍵績效指標,以締造蓬勃的創科生態環境。當中,我們就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比率所訂下的績效指標是要扭轉其下降趨勢。近年,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大致穩定,扭轉了過往20多年持續下跌的情況。政府會繼續努力,將「再工業化」的發展,循我在開場發言時提到的五大方面繼續努力,進一步推動智能製造業的發展。

基建

  具質素的基礎建設,是推動智能製造業以至「再工業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科技園公司致力在工業邨發展不同配套設施,當中包括精密製造中心、醫療用品製造中心、先進製造業中心及微電子中心,以協助推動智能生產。政府及科技園公司合共投放超過90億元興建該四項專項設施,以推動「再工業化」。

創科土地

  有議員亦提到創科及「再工業化」需要土地供應,因應本港對科研和「再工業化」用地日漸上升的需求,我們會繼續積極提供短、中、長期發展所需的土地。中短期而言,除了現有三個工業邨尚未發展的10多公頃工業用地外,我們正全力發展位於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並推進香港科學園第二階段擴建計劃及數碼港擴建計劃。相關項目會提供設施進行產品研發、原型製造、產品設計及測試等高增值工序。

  長期而言,政府已預留古洞北及洪水橋新發展區的部分土地作創科用途。科技園公司已於二○一九年開展位於橫洲的元朗工業邨擴建部分的工程及技術可行性研究,並已完成發展蓮塘/香園圍口岸有關土地的初步研究。此外,政府正探討預留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作創科用途的可行性。上述土地面積超過250公頃,足見政府推動創科及「再工業化」發展的決心。政府會繼續開拓推動創科發展的所需用地,以配合香港未來發展的需要。

人才

  推動「再工業化」和發展智能製造業需要優秀的科技人才。政府於二○一八年推出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以2(政府):1(企業)的配對形式資助本地企業人員接受科技培訓,尤其是與「工業4.0」有關的培訓。截至今年七月初,計劃提供超過6 500次高端科技培訓,資助總額超過4,300萬元。相關培訓涉及不同範疇,例如「工業4.0」流程、自動化生產線等。

  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亦與職業訓練局及國際「工業4.0」先驅——德國弗勞恩霍夫生產技術研究所合作,於二○一八年三月推出全港首個「工業4.0」專業文憑課程,加強培訓業界從業員的相關技能。

  我們亦會努力爭取預留更多土地興建人才公寓,助力匯聚人才,亦配合河套地區的發展。

資金

  提供資金方面,去年推出的再工業化資助計劃以1(政府):2(企業)的配對形式資助生產商在香港設立新智能生產線,每個項目的資助上限達到1,500萬元。政府至今共收到20宗申請,評審委員會已原則上同意支持16宗申請,總資助額約為1億800萬元。計劃有助產生群聚效應,吸引世界各地的企業、大學及科研機構在香港進行研發及生產,將產業鏈保留在香港,為先進製造業發展注入動力。同時,我們亦助力於香港作為一個金融中心,於二○一八年四月實施了新上市制度,便利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上市,至今已有30多間生物科技公司循新制度上市。現時,香港已成為亞洲第一、全球第二的生物科技集資中心。

技術

  技術方面,生產力局致力協助企業轉向高增值生產,並逐步升級至「工業4.0」。生產力局已與弗勞恩霍夫生產技術研究所共同設立科創中心,推動智能產業發展。此外,生產力局推行工業4.0升級與認可計劃,透過整合人工智能、機械人、物聯網、人機界面、大數據等技術,協助企業建立智能生產線。現時已有20多個行業及50多家企業受惠,而相關的設計亦會配合香港工業環境,從而令香港的工業家可以得到適切的支援。

  與此同時,生產力局營運知創空間及Digital@HKPC(智能製造),協助業界邁向智能生產及設立新的「工業4.0」智能生產線。生產力局亦舉辦不同類型的培訓課程和研討會,鼓勵業界把握創新及科技帶來的機遇。

科研

  至於科研方面,香港科研實力非常雄厚,我們有五所一百強的大學,亦有高度國際化的優勢,與海內外的大學及科研機構繼續有一個非常良好的科研合作關係。除了支持大學及五所政府研發中心的應用研發工作外,政府亦提供一系列的財政支援鼓勵企業進行研發,包括為企業進行的合資格研發活動的開支提供兩級制,達到百分之三百的額外稅務扣減。二○一九/二○課稅年度申索科研扣稅的研發開支總額超過32億元,較措施未實施前的二○一七/一八課稅年度增加大約一倍。

  此外,我們透過創新及科技基金(基金)資助有利提升本港製造業和服務業創科水平的項目,並會連續兩年向基金合共注資95億元,以支持各項資助計劃持續運作。在此我要特別感謝各位議員對有關撥款建議的支持,以持續完善香港的創科生態。基金現時共有17項資助計劃,當中七個適用於支持研發,以促進技術轉移及研發成果實踐,從而推動「再工業化」。基金過去四年已資助超過1 500個研發項目,總承擔額約46億5,400萬元。

亮點項目
 
  此外,我們在協助傳統工業提升技術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績。例如剛才周浩鼎議員所提及的,一間生產保安設備裝置的企業獲得基金轄下的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資助,以及生產力局為其度身訂造的智能生產線,成功在香港實踐「再工業化」。此生產線除了節省大約一半地方,亦能協助公司精簡人手和降低生產成本,令其業務更具競爭力。

  剛才亦有議員亦提及到食品加工在香港的發展潛力非常龐大,有助推進「再工業化」的發展。我們非常非常同意這看法。事實上,不少食品製造商表示有興趣投資於先進生產線,以改善營運。自二○二○年七月推出至今,基金下的再工業化資助計劃已收到20宗申請,其中一半(即10宗)來自食品加工行業的申請。已評審的八宗來自食品加工行業的申請全部均獲計劃的評審委員會原則上同意支持,項目總支出約1億4,300萬元。其中一宗申請為一間本地食品加工企業建立中央廚房的智能食品加工生產線。該生產線透過應用工業物聯網及數據分析等智能技術,建立低溫慢煮及燒燴食品的智能化生產線,當中包括裝置用於環境監測的溫度、濕度、微生物傳感器,提升生產效率,並加強品質管理和食品安全,從而有助開拓市場及增加市場競爭力。以上例子可見推動「再工業化」能帶旺不同行業,促進經濟發展。同樣地,支持食品加工等行業在香港發展亦有助推進本地「再工業化」的發展。

結語

  雖然過往一年多的新冠疫情等情況對政府推動創科及「再工業化」的工作或多或少有所影響,但我們仍然見到有不少企業家紛紛表示有興趣在香港投資智能生產,亦有業界朋友積極提升他們現有的生產線,邁向「工業4.0」發展。這些良好勢頭顯示我們在推動「再工業化」的方向正確,工作亦漸見成效。我對未來香港的創科及「再工業化」的發展充滿信心。我感謝周議員早前建議政府訂定製造業在本地生產總值所佔份額的目標。政府就應否更新目前的績效指標持開放態度。我們會研究切合香港實際情況的進一步支援措施。

  國家「十四五」規劃和大灣區發展為香港帶來無限機遇,香港除了要繼續把握好我們國際化和市場化優勢之外,更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再工業化」是一項長期的政策,我們需要各界繼續全力支持,以收成效。我們會繼續與業界、學術界及研發機構緊密合作,並會虛心聆聽議會及各持份者的意見,以更好落實各項推動「再工業化」的工作,從而帶動經濟多元發展,改善民生。

  主席,我謹此陳辭。多謝。



2021年7月14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9時4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