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六題:推廣本地科研產品和技術
******************
  以下是今日(六月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盧偉國議員的提問和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的書面答覆︰
 
問題:
 
  受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去年本港多個大型會議展覽活動延期或取消,加上跨境人員往來因檢疫措施而受阻,以致企業難以接觸潛在的外地客戶和向他們推廣產品。工商界人士普遍認為,政府應更積極推廣本地科研產品和技術,並協助業界利用資訊科技改善營運效率及向外地客戶推廣產品,從而開拓新機遇。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現時通過線上平台,向海外推廣本地醫療抗疫產品和技術,並加強了本地企業與海外客戶的配對工作,是否知悉自二○二○年一月至今,該平台協助了多少家企業,並按企業的員工數目(即(i)50人以下及(ii)50人或以上)列出分項數字,以及所涉產品和技術的主要類別為何;
 
(二)政府和貿發局自二○二○年一月至今,除了醫療抗疫產品和技術外,有否協助本地企業向海外市場推廣其他類別的本地科研產品和技術;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政府有否更多採用該等產品和技術,以起牽頭作用並提升各政府部門的服務水平;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三)鑑於政府在二○二○年在防疫抗疫基金下先後推出(甲)鼓勵及早使用5G技術資助計劃和(乙)遙距營商計劃,以協助公私營機構採用資訊科技,該兩項計劃的下列統計數字為何:(i)接獲的申請數目、(ii)批准的申請數目,以及(iii)申請獲批的機構平均每間獲批的資助額,並按申請機構所屬行業列出分項數字;政府會否重新接受就該等計劃提交的申請,或推出類似的新計劃,以提升本地企業的競爭力;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四)會否制訂客觀的關鍵績效指標,以評估本地研發成果商品化的程度;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過去一年多,肆虐全球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為香港的營商環境和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然而,政府及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在新常態下,致力協助業界迎難而上,在本地及海外透過不同途徑推廣香港的科研產品和技術,以及利用資訊科技提升營運效率,從而開拓新機遇。
 
  經諮詢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後,我就提問的各部分回覆如下:
 
(一)貿發局在二○二○年推出「香港‧驅動創科」網頁,推廣香港的科技產品及方案,當中約180家企業參與,包括初創、中小企以及具規模的企業,涵蓋保健科技、醫療科技、網上教育、電子商務及智慧城市;亦推出升級版「貿發網採購」平台,匯聚超過13萬供應商及逾200萬環球買家,運用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技術提升配對效率,提供更佳個人化智能採購體驗,並讓供應商及全球買家在疫情下隨時隨地保持聯繫。平台的累積瀏覽人次及貿易查詢量按年分別大幅上升15%及26%,當中防疫抗疫產品大受歡迎,港商透過平台接獲不少新大額訂單。
 
(二)除了政府與貿發局於二○二○年六月啟動的抗疫創新科技產品與研發經驗分享及商機推廣平台,協助企業與海外政府及持份者對接,貿發局一直透過會議展覽活動,推廣各類創新科技,包括人工智能、機器人、大數據、金融科技、綠色科技、健康科技、零售科技、智慧城市科技等。例如貿發局每年舉辦亞洲知識產權營商論壇,推廣香港的創新科技以及有助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專業服務;亦在內地及海外的重要科技展覽設立香港館,推廣香港的科研產品。此外,貿發局由二○一八年起推行創業快線初創培育計劃,協助初創企業覓資金、建人脈、拓市場,同時透過創業快線數碼特刊,向海外企業推廣香港的科研成果和成功故事。此外,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香港科技園公司及數碼港等一直致力協助本港的企業推廣其科研產品和技術到海外。例如數碼港的海外及內地市場推廣計劃,為其畢業的培育公司提供資助,以開拓內地及海外市場。
 
  在透過政府採用科技以起牽頭作用並提升服務水平方面,近年的主要措施如下:
 
(i)政策局及部門透過基本工程儲備基金總目710電腦化計劃下的整體撥款,推行不同的資訊科技項目,以提升服務和運作效率,並加強系統保安。例如,政府利用機械人技術為市民提供更貼心的服務體驗,以及透過雲端運算技術提升資訊系統的功能和效率。二○二○/二一年度總目710的整體撥款開支約為12.8億元;
 
(ii) 二○一七年設立的科技統籌(整體撥款)計劃支持各部門推行科技項目,以提升運作效率及改善公共服務。計劃至今共支持99個由31個部門提出的科技項目,採用的科技涉及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涉及撥款總額約5億元;
 
(iii)創新及科技基金轄下的公營機構試用計劃資助合資格本地公司/機構在公營機構(包括政府部門)試用其研發成果,以促進研發成果商品化。過去四年,計劃已資助205個項目,資助總額約4.24億元,惠及超過130個不同機構進行逾280次試用。為應對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創新科技署(創科署)在二○二○年三月在該計劃下推出項目特別徵集,以支持防控疫情的產品開發和科技應用。特別徵集共收到332宗申請,當中63宗獲批,總資助額超過1.02億元。截至二○二一年五月底,已有22個項目完成試用,涉及不同抗疫科技,例如2019冠狀病毒病病毒診斷或檢測方法、口罩及其他防護裝備、空氣淨化設備、消毒設備等。獲批機構及公司正積極將相關研發成果實踐化和商品化;
 
(iv)除了提供財政支援,機電工程署於二○一八年中推出機電創科網上平台,羅列政府部門、公營機構以及機電業界與科技相關的需求,並讓初創企業及學術機構等透過平台發布創科方案,以作配對。由二○二○年至二○二一年五月底,平台收集了約140個創新科技願望及約550個創新科技解決方案,期間亦開展了約80個創新科技項目的試驗。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亦於二○一九年四月成立智慧政府創新實驗室,推動並邀請業界協助政府部門引入資訊科技方案。由二○二○年一月至二○二一年五月底,創新實驗室已為19項部門提供的業務需求配對解決方案,過程中安排了30場主題工作坊,涉及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和機械人科技等範疇;及
 
(v)效率促進辦公室(效率辦)透過「精明規管」及「精簡政府服務」計劃推動決策局和部門提供更多電子服務,政府目標是於二○二二年年中或之前,所有牌照及服務申請,除非受法律或操作因素局限,均可以通過電子方式提交。此外,大部分牌照及服務的相關繳費會於二○二二年年中起配備電子支付選項。為加快落實推行服務電子化,效率辦會為部門提供建議和支援,並舉辦方案日及創新與科技商貿展覽,透過香港科學園、數碼港及其他平台物色相關的技術方案。
 
(三)政府在「防疫抗疫基金」預留5,500萬元推出鼓勵及早使用5G技術資助計劃,為合資格項目提供50%成本資助(上限50萬元)。申請期剛於二○二一年五月三十一日結束,共收到415個申請,已經批出的95個項目涵蓋公私營界別的創新5G應用,例如建築、物業及設施管理、交通運輸、醫療及保健、環保等。政府會繼續鼓勵各行各業應用5G技術,推動香港智慧城市發展。
 
  此外,創科署在「防疫抗疫基金」下推出了遙距營商計劃,以支援企業採用資訊科技方案,在疫情期間繼續營運和提供服務。計劃共接獲38 572宗申請,其中34 771宗獲批。截至二○二一年六月十一日,扣除在獲批後但沒有接受申請結果或未有提供相關文件等個案,24 891宗申請已簽訂資助協議落實項目,涉及的總資助額約16億2,000萬元,平均每宗獲批申請獲資助約65,000元。有關計劃按申請企業所屬行業劃分的分項數字見下表。計劃是在「防疫抗疫基金」下推出的有時限措施,創科署沒有計劃重新接受申請。然而,創新及科技基金轄下的科技券為常設計劃,旨在支援企業使用科技服務和方案,以提高生產力或將業務流程升級轉型。創科署二○二○年已因應運作經驗及業界的意見優化科技券,例如現時每個獲批項目可獲資助四分之三的開支,即企業只須承擔四分之一。創科署歡迎各企業提出申請。
 
遙距營商計劃按申請企業所屬行業劃分的分項數字
 
行業類別 接獲申請數目 獲批申請數目 平均獲批資助額
行政及支援服務 1 045 961 $56,000
建造 1 128 1 040 $61,000
創意產業 767 701 $59,000
教育及培訓 2 479 2 181 $65,000
環保服務 151 141 $66,000
餐飲及款待 2 882 2 641 $75,000
進出口貿易 3 457 3 192 $57,000
製造 1 035 957 $60,000
媒體、印刷及出版 613 549 $60,000
專業服務 2 985 2 672 $56,000
零售 7 706 6 829 $65,000
服務 3 458 3 147 $66,000
科技開發及服務 1 502 1 311 $46,000
運輸及物流 922 856 $64,000
其他(包括從事多於一個行業的申請企業) 8 442 7 593 $58,000
 
(四)促進研發成果商品化是完善本地創科產業鏈的重要一環。香港目前有九間獨角獸企業,而初創企業的數目亦由二○一四年的約1 070間,增至二○二○年的3 360間。風險投資基金在本港的投資亦由二○一四年躍升約七倍至二○一九年的約100億元。政府一直透過不同措施和投資基金協助企業將科研成果推出市場。例如,創新及科技基金轄下的創科創投基金現時共投資超過1億元於19間本地創科初創企業,並吸引超過6億元私人資金投資。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截至二○二○/二一年度,共向293間初創企業發放約2億880萬元的資助,超過160間獲資助的初創企業已在市場上推出超過200項產品或服務;超過120間已從業務取得收入。我們會繼續以多方面的指標檢視本地研發成果商品化的進度。
 
2021年6月1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4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