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政務司司長就「重建社會信心」議員議案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今日(六月九日)在立法會會議就「重建社會信心」議員議案的開場發言:

主席:

  我感謝林健鋒議員提出的議案,以及何君堯議員的修正案。過去兩年,香港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雙重打擊,首先是二○一九年的「黑暴」,然後是去年到今年的疫情,損害了社會的穩定,窒礙經濟發展,社會民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特區政府當務之急、頭等大事當然是要全力做好防疫抗疫工作,鼓勵市民盡早接種疫苗,建立一個群體免疫屏障,打好這場疫苗戰,剛才林健鋒議員說得很好。但同時我們需要做好兩手準備,以便在疫情後重建社會信心,令香港的發展和市民的生活盡快重回正軌。

經濟發展

  林健鋒議員的議案提到疫後經濟復蘇的行動綱領,政府深明其重要性。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已提出多項措施以支持經濟在疫後的恢復。其中,電子消費券是一項重要舉措,我們希望電子消費券能夠適時為市場注入動力,帶動本地消費,尤其是零售、飲食和個人服務行業,藉着乘數效應加速經濟復蘇。現時消費券的準備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預計本月下旬會公布詳情,包括登記手續及發放安排,然後下月內開始接受登記。

  香港於疫後重振經濟的最強大後盾是國家。國家是香港的底氣所在,亦是我們的機遇所在,香港的發展離不開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將為香港帶來龐大的新機遇,亦為香港疫後向前邁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下,中央政府一如既往支持香港鞏固提升競爭優勢,並再次明確地肯定和支持香港四個「傳統中心」,即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商貿中心,以及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但更重要的,是中央第一次提及支持香港發展的四個「新中心」定位,包括第一是國際航空樞紐中心,第二是國際創科中心,第三是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最後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八個範疇的多元綜合定位意味着香港可繼續發揮「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重要作用,機遇處處,一方面我們可以用好自身的優勢為香港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建設大灣區作出貢獻 。

  環球政經格局隨着疫情起了微妙變化,我們需要主動應付,擴闊香港的國際經貿、投資和稅務協議網絡。去年十一月,國家與十四個經濟體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簡稱RCEP。香港正積極爭取成為第一批在協定生效後加入的經濟體,協助香港商人及投資者開拓市場,促進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

  待疫情進一步紓緩,特區政府會推出大型的海內外宣傳推廣活動,向全球及內地展示香港的獨特優勢,吸引企業、投資者及人才來港發展。

與民共議

  林健鋒議員亦建議政府在制定重大政策的過程中,加強與各持份者溝通,與民共議。

  我要強調,主席,本屆特區政府十分重視公眾參與,以確保在政策制訂的過程中充分聆聽及吸納社會各界的意見,凝聚共識。以《施政報告》為例,政府除舉辦多場諮詢會,讓行政長官直接聽取不同界別的意見外,亦會通過網站、社交媒體等渠道收集廣大市民的意見。就個別重大政策議題,有關政策局或委員會以多元渠道進行公眾參與活動,包括舉辦交流會、工作坊、公眾論壇、外展活動等。雖然在疫情下,因為要保持社交距離而未必能夠經常進行面對面會議,但政府與持份者的交流從未中斷,我們在這段時間積極舉行及參與各類型的本地和海外線上會議,與持份者保持溝通。本星期五,我將與東盟國家的商會進行線上會議,推廣香港,介紹最新情況。

  為更加準確及全面掌握地區事務及民情民意,本屆政府上任後的首兩年,政治委任官員積極走入社區,進行了共超過270次區訪。然而,香港過去兩年的亂象窒礙了政府通過區議會與公眾的坦誠溝通。幸好在中央的全力支持下,去年《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加上今年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的決定,令香港由亂及治,恢復了社會的穩定,讓「一國兩制」重回正軌。在此,我要特別感謝立法會的配合,完成了完善選舉制度法案的審議。社會回歸理性,有利於政府官員與市民的互動和溝通,亦能讓我們更好地做好政策醞釀和制訂工作,包括聽取和收集民意。

  迎來良政善治的新局面後,立法會會繼續是特區政府聽取民意的重要平台。事實上,立法會自去年底回復正常運作後,行政長官隨即在去年11月恢復行政長官答問會,直接聆聽議員的意見和回答提問。

  行政長官在今年二月出席答問會時,公布了五項涉及不同政策範疇的重要立法工作,包括公職人員宣誓要求、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制定「劏房」租務管制、打擊「起底」,以及加強舊式樓宇消防安全。這五項建議,正正是政府對市民和議員在過去一段日子的意見的積極和正面回應,展示了行政立法良性互動的新氣象。

  我相信,在完善選舉制度以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的原則後,可徹底解決近年立法會泛政治化和香港社會內耗不斷的困局。立法會日後亦會更具廣泛代表性,特區政府會繼續積極透過立法會聆聽市民的意見,切實提高特區政府治理效能。

青年發展

  林健鋒議員亦很關注青年發展這個課題。無容置疑,青年是社會的未來,亦是推動社會及經濟長遠發展的引擎。

  本屆政府十分重視青年發展。青年發展委員會自二○一八年四月成立至今,一直致力推動跨局和跨部門協作,做好青年「三業三政」工作。

  學業方面,政府致力透過推動公帑資助和自資專上教育界別的優質及持續發展,為青年提供靈活、多元及多階進出的升學途徑。現時公帑資助及自資的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學額,已足以錄取所有符合入讀專上院校基本條件的中學畢業生。同時,政府推出不同的資助計劃協助青年升學,亦積極推廣職業專才教育,鼓勵年輕人按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選擇升學出路及加入不同行業。

  事業方面,政府除了積極發展多元經濟,提供優質就業機會予青年人,亦透過不同措施為青年發掘香港內外的事業出路。政府已增撥資源以提升「青年生涯規劃活動資助計劃」及「展翅青見計劃」,加強對青年人生涯規劃及在職培訓方面的支援。政府亦在「防疫抗疫基金」下推出「創職位」措施,其中超過22 000個職位已入職,當中包括不少適合青年人的崗位。

  為鼓勵香港青年登高望遠,善用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新機遇,政府在今年一月正式啓動了兩項與大灣區有關的青年計劃。其中「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是一個創新的計劃,鼓勵企業聘請香港的大學畢業生,派駐他們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截至上月底,已有超過340間企業提供超過2 500個職位空缺,獲取錄的畢業生將於八月底前獲安排入職。另外,「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則預計可為約230個青年創業團隊提供資助和資本,以及為4 000名青年提供創業支援及孵化服務。

  置業方面,政府注意到住屋問題不單是青年人的問題,而是整個香港社會所面對的問題。面對嚴重土地供應短缺,政府一直透過多項措施,致力覓地建屋和善用現有資源,並豐富房屋階梯,協助市民(包括青年人)置業。

  此外,政府已推出「青年宿舍計劃」。在計劃下目前有七個項目,預計合共可提供超過3 300個宿位。我剛在昨天(六月八日)下午到大埔訪問了首個落成啓用的青年宿舍,營運團隊和青年租戶對這個新嘗試的反應十分正面。宿舍除了為青年人提供一個舒適的私人居住空間外,更設有各式各樣的活動和設施,協助青年人學習多元的生活技能和人生規劃,有助他們向上流動,實現理想。政府會繼續積極推進計劃下的各個項目。立法會財委會最近亦就兩個青年宿舍項目批出撥款,我謹此多謝議員的支持。

  在三政方面,政府自二○一八年起將「青年委員自薦計劃」恆常化,定期招募有志服務社會的青年人加入政府諮詢委員會。至今,直接或間接透過「自薦計劃」獲委任的青年人擔任約400個職位。而諮詢及法定組織青年成員的整體比例,亦從二○一七年年底的約百分之八,上升至現時近百分之十四,與本屆政府訂立的百分之十五這個目標十分接近。
地區管理

  主席,何君堯議員的修正案促請政府加強18區民政事務專員(民政專員)管理地區的權力。

  我希望在此指出,一直以來,民政專員和各區民政事務處是特區政府在地區層面的代表,並透過落實和統籌「地區行政計劃」的工作,確保地區聲音獲得適切的跟進。民政專員亦與社區的各階層人士保持密切聯絡,推動區內居民參與地區事務。

  民政專員亦負責協調預警及行動機制的運作,加強跨部門合作。面對影響地區民生的重大課題時,民政專員會視乎性質,召開地區跨部門委員會會議,或要求有關部門按需要成立專責小組,以便從速解決該地區問題。

  各區民政事務處亦為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提供行政支援。在最新的完善選舉制度安排中,這些地區委員會在選舉制度中有新職能。作為選舉委員會中「立法會議員、地區組織」代表界別的組成部分,它們可確保地區聲音得以全面反映。政府部門會按需要與各委員會緊密合作,並就地區事務徵詢各委員會的意見。

總結

  主席,特區政府在中央的全力支持及行政長官的領導下,會好好把握《香港國安法》以及完善選舉制度帶來的契機,全力推動香港的經濟及社會持續發展,早日戰勝疫情,帶領香港重回正軌。主席,我謹此陳辭並會在各位議員發言後,作總結回應。多謝。



2021年6月9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9時1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