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於《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記者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今日(五月十八日)下午就《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舉行記者會,衞生署署長陳漢儀醫生和食物及衞生局副秘書長(衞生)關如璧亦有出席。以下是陳肇始教授的開場發言內容:
 
  各位傳媒朋友、各位市民,歡迎大家出席今日的記者會。在今年二月四日的立法會答問大會上,行政長官提述了五項涉及不同政策範疇的重要立法工作,其中包括立法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
 
  隨後,在今年二月五日的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我們已表示政府將於今年第二季向立法會提交法案,建議修訂《醫生註冊條例》,以引入非本地培訓的港人醫生,從而紓緩公營醫療系統和機構醫生人手不足的情況。
 
  由今年二月至四月,我們會見了不同團體的代表,包括香港醫務委員會、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兩間本地醫學院及其學生、醫學團體、前線醫生組織、病人組織、教育界及家長組織,向他們介紹我們的立法構思,同時聽取他們對法例修訂內容的意見。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已同意將法案提交立法會審議。今日的記者會將會為大家介紹《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的主要內容。
 
背景
——
 
  首先要向大家說一說今次修例的背景。
 
  本港醫生人手一直嚴重短缺。如果我們看一些國際指標,香港目前每1 000名人口有兩名醫生,人均醫生比例跟其他經濟體如新加坡、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甚至瑞典都遠遠落後。本地最新的《醫療人力推算2020》報告顯示,醫生人手由目前到長期均會持續短缺。例如到二○三○年會短缺1 610名醫生,到二○四○年會短缺1 949名醫生。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和衞生署的預計人手短缺,在二○二○年醫管局欠缺人手660名,而衞生署是49名,這些都是專科醫生和準專科醫生;而在二○三○年,醫管局人手短缺是800名,而二○四○年是960名;至於衞生署,在二○三○年和二○四○年的人手短缺都會是51名。由現在到長遠來說,醫生短缺情況將進一步惡化。
 
  在公營醫療系統的服務輪候時間方面,醫生短缺亦是導致醫管局和衞生署專科服務輪候時間長的主要原因。雖然醫管局可以將緊急和半緊急類別個案輪候時間分別維持在兩星期和八星期的服務承諾之內,但一般例行類別個案的輪候時間仍然相當長,我相信市民都會覺得長。其中內科需要輪候133星期、眼科需要輪候123星期,而矯形及創傷外科需要輪候119星期,不同專科的輪候時間分別由31星期至133星期不等,尤以我列出的三個專科情況最為嚴重。
 
  至於衞生署方面,兒童體能及智力測驗服務有10個專科醫生空缺,空缺率達40%。以二○二○年為例,只有約65%的新症可以在六個月內完成兒童體能智力評估,遠遠低於所承諾90%的目標。
 
  面對人手短缺的情況,我們之前已經是知道的。在應付人手短缺方面,我們由二○○五/○六學年至二○○八/○九學年三年為一個周期的學額由每年250個增至目前二○二一/二二學年的530個。事實上,單靠增加本地培訓學額並不足以應付需求,縱使我們非常積極增加學額,但人手短缺的情况仍需要改善。所以政府亦正積極考慮在下一個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三年撥款期進一步增加醫科生學額。然而訓練醫生需時,擴張醫學院培訓容量亦有實際局限,我們不能單靠增加本地學額去解決醫生人手問題。我們有需要利用非本地資源,以增加本港醫生供應,務求達到本港醫療服務的需求。
 
  我們看看近三十年的趨勢,非本地培訓醫生大幅減少是造成醫生人手短缺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一九九一至二○○○年間,非本地培訓醫生佔同期在港新註冊醫生人數達45%,本地培訓醫生佔55%,大概各佔一半。然而,二○一一至二○二○年間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只佔同期在港新註冊醫生人數大概10%,遠比過往為低,亦不足以填補醫手人手短缺。

建議
——
 
  為了吸引非本地培訓醫生回港執業,我們建議在現行《醫生註冊條例》下開闢新途徑,稱為「特別註冊」。我想特別強調,這條新途徑並不會取代現有的執業資格試和有限度註冊制度,而是增加一條新途徑,讓非本地培訓醫生在符合一些條件後便可在香港取得正式註冊。
 
  第一,申請人必須是香港永久性居民;
 
  第二,他們須持有獲承認的醫學資格,並在頒授該等醫學資格的醫學院所在的任何國家/地區已註冊為醫生,以確保吸納的醫生的質素;
 
  第三,他們須獲香港公營機構,包括醫管局、衞生署、香港大學或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聘請為全職醫生,並在取得專科醫生資格後,繼續以特別註冊醫生的身分在這四間公營醫療機構工作最少五年;以及
 
  第四,僱用他們的公營醫療機構確認在他們五年或以上的服務期間,其擔任醫生的服務屬令人滿意及稱職。
 
  在新途徑下,如非本地培訓醫生在其執業行醫的國家已獲專科醫生資歷,而有關資歷獲香港醫學專科學院認可,則其須於公營醫療機構最少工作五年,並通過在職評核,方可申請正式註冊。
 
  至於那些尚未在其執業行醫的國家接受專科培訓的申請人,必須在香港完成整全的專科培訓,一般為期最少六年。倘若特別註冊的申請人已取得相當於香港醫學專科學院轄下相關專科學院認可的初期試/中期試資歷,則須在香港完成餘下的專科培訓(為期最少三至五年)。在他們獲取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頒授的認可專科資歷後,再於公營醫療機構最少工作五年,並通過在職評核,方可申請正式註冊。

  就制定獲承認醫學資格的名單,我們建議在香港醫務委員會的架構下成立一個特別註冊委員會,成員包括衞生署署長或其代表、醫管局行政總裁或其代表、香港醫務委員會主席、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本地兩間醫學院院長,以及由行政長官委任的不多於四名成員,其中三名為香港醫務委員會成員,他們可以是業外委員。委員會主席將由行政長官在上述成員中委任。
 
  特別註冊委員會會以客觀、獨立及高透明度的方式制定獲承認的醫學資格名單,當中會考慮獲承認醫學課程的教學語言、課程內容,有關醫學院的國際排名,以及委員會認為合適的因素。由特別註冊委員會制定的名單會直接交予醫生註冊主任(即衞生署署長)以法律公告形式公布。名單亦會每三年檢討一次。
 
其他相關議題
——————
 
  我們會見不同醫學團體、病人組織或其他人士時,他們都帶出除了在公營醫療系統有醫生短缺的問題外,還有其他的挑戰,所以我們會繼續推展各項措施以加強和完善公共醫療服務。
 
  第一是挽留醫管局醫生,包括推行退休後重聘計劃、聘用兼職醫生、提供更多晉升和培訓機會等,令他們可以留在醫管局。當然,當我們有更多醫生時,便可以紓緩在職醫生的工作量和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
 
  第二是促進公私營協作計劃,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較早前預留100億元給醫管局實行公私營協作計劃,現時都有很多不同公私營協作計劃在進行中,但我們覺得可以更進取,這也是其中一個方法紓緩醫療服務的需求;
 
  第三是通過兩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提升硬件設施,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現在正密鑼緊鼓進行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到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爭取撥款。如果有足夠的硬件,無論在醫生培訓或容納更多醫生提供服務都一定有所幫助;以及
 
  最後是推動基層醫療健康,香港長久以來沒有一個很好的基層醫療健康配套,以致市民很多時候需要使用一些專科服務,或很快便進入醫管局第二層和第三層服務。所以,要改善整體公營醫療系統,尤其是醫院的人手壓力或輪候時間,我們需要在上游、中游和下游做功夫。而基層醫療健康,尤其是現屆政府推行的地區康健中心和其他配套工作,我們會繼續推展以解決問題。
 
  可能有本地培訓醫生會擔心他們的就業和前景問題,醫管局會提供足夠職位聘請所有合資格的本地醫科畢業生,這是行政長官在二○一八年施政綱領的承諾,並為他們提供足夠的專科培訓機會。
 
立法程序時間表
———————
 
  我們已於五月十一日獲得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的批准,並將於五月二十一日將有關法案刊登憲報。我將於六月二日把法案提交立法會審議。我們衷心希望立法會議員以及社會各界能支持有關法案。我們將盡力配合立法會的審議工作,讓有關法案得以早日獲得通過,令我們能盡快加入這個新途徑,可以有多些非本地培訓的本港醫生回來服務,讓整體醫療體系和醫療服務輪候時間長的情况得以改善。
 
  多謝各位。



2021年5月18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8時0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