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二題:獲創新及科技基金撥款支持的項目
**********************
  以下是今日(四月二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鍾國斌議員的提問和署理創新及科技局局長鍾偉强博士的書面答覆:
 
問題: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於去年十二月宣布,與非牟利機構H&M基金會開展一項5年合作計劃,當中涉及一項纖維素超吸水性聚合物的研究,並由印度一家成衣製造商進行有關試驗。該項合作計劃獲創新及科技基金(創科基金)撥款支持。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是否知悉上述研究的詳情,以及涉及的公帑資助額;
 
(二)有否評估,該項研究對促進香港產業(尤其是紡織及時裝業)的可持續發展有何裨益;
 
(三)政府在審批有關的撥款申請時,有否要求該項研究的有關試驗交由本地或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內地城市的企業進行,以推動本港再工業化及把握大灣區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及
 
(四)會否訂明獲創科基金撥款支持的項目的所有研發工作均須在本地或大灣區內地城市進行?
 
答覆:
 
主席:
 
  由創新科技署負責管理的創新及科技基金(基金)一直資助有助提升本港製造業和服務業創科水平的項目。現時基金設有17個資助計劃,當中創新及科技支援計劃下的平台項目支援以產業為本,由本地公營科研機構及大學進行的應用研發項目,以期把研發成果轉移至本地業界。項目須獲總成本最少10%的業界贊助,項目研發成果的知識產權,由申請機構擁有。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中心)近年積極研發紡織物循環再造和高性能紡織技術,以及研究如何減低紡織和成衣在製造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中心近年獲業界贊助進行的平台研發項目,包括研究如何回收紡織廢料,並於二○一八年開發由紡織廢料轉化而成的纖維素超吸水性聚合物。這種聚合物是理想的農業保水劑,能在乾旱條件下維持高土壤濕度,對增加自然紡織原料生產量方面有巨大潛力,並有助推動可持續發展。
 
  就問題的各部分,現回覆如下:
 
(一)至(三)「用於生產(含肥料)纖維素超吸水性聚合物的中試規模系統之開發」是一項平台研發項目。該項目於二○二○年獲批,為期兩年,旨在開發系統,以大批量生產纖維素超吸水性聚合物。中心是項目的申請機構,並由兩間本地公司及一間非本地成衣製造商提供業界贊助,而非牟利機構H&M Foundation則為項目提供技術意見。項目成本約為518萬港元,基金資助額約為412萬港元,而業界贊助金額約為106萬港元,佔項目成本超過20%,高於10%業界贊助的要求。一如上文所述,相關技術的知識產權為中心所擁有。
 
  項目絕大部分的研發工作在香港進行,主要研發地點為中心位於香港科學園的實驗室。項目亦在本港進行小規模的種植實驗,另外有部分試驗需要在印度西南部進行,以便測試在天然氣候環境較為極端(例如乾旱地帶)的地點進行灌溉試驗以培植優質自然紡織原料,由該非本地贊助機構無償協助進行。
 
  中心會透過專利授權,讓香港業界採用新技術。此項目若能成功研發相關物料,則既能循環再造紡織物,減低紡織廢料對環境的傷害,亦可協助保持土壤滋潤,減少灌溉時的水份消耗,對整體紡織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正面影響。
 
  事實上,中心與本地及內地(尤其是大灣區)的企業已建立深厚的合作關係,不少項目的贊助機構及支持者均為本地或內地企業。
 
(四)一般來說,基金資助的項目,大部分研發工作應在香港境內進行。然而鑑於香港與內地的聯繫密切,基金項目容許最多50%的研發工作(及其相關開支)在內地進行。如部分研發工作須安排在內地以外的其他地方進行,必須事先徵得創新科技署批准。
 
2021年4月2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4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