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財政司司長在香港經濟峰會2021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三月二十三日)在香港經濟峰會2021致辭全文:

Richard(盈科拓展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李澤楷)、Peter(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Laura(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主席史美倫)、Eddie(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文禧(新城廣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宋文禧)、Alice(《信報》總編輯郭艷明)、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很高興出席新城財經台和《信報財經新聞》合辦的香港經濟峰會2021。今年的經濟峰會探討香港如何為疫情過後的復蘇做好準備,從而可以「復元」、「重建」及「再生」。

  回望二○二○年,新冠病毒疫情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經濟活動等各方面造成前所未見的巨大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全球經濟去年大幅收縮3.5%,是自一九三○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為遏止病毒擴散,各地政府在疫情初期實施大規模的封鎖措施和廣泛的旅遊限制,導致不少主要經濟體去年上半年陷入深度衰退。可幸內地疫情迅速受控,經濟由第二季開始強勁反彈,帶動環球經濟逐步改善。然而,各地疫情始終反覆不定,多個先進經濟體在去年後期需再次收緊社交距離措施或重施不同程度的封鎖措施,窒礙了經濟復蘇的步伐。

  至於香港,在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前,我們的經濟已經因為中美貿易戰和社會事件在二○一九年下半年陷入衰退。疫情令情況雪上加霜,經濟在二○二○年上半年按年大幅收縮9%。雖然下半年受惠於外圍環境好轉及金融市場活動暢旺,經濟收縮的幅度明顯收窄,但全年合計仍大幅收縮6.1%,是有紀錄以來最大的年度跌幅。不過同時我們亦都看到,本港經濟去年第三季已開始復蘇,第四季的復蘇動力本身也不錯,但受到第四波疫情影響而緩慢了下來。

  因此,我們期望二○二一年將會是「復元」之年。隨着世界多個地方已相繼展開疫苗接種計劃,各界期望疫情的威脅將會逐漸減退。加上寬鬆的貨幣環境及各地政府大規模財政刺激措施的支持,環球經濟的復蘇動力有望在下半年增強。IMF預測環球經濟今年會強力反彈5.5%,但各地的復蘇步伐不一。

  內地是去年全球唯一能夠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本月初,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為今年經濟設下6%以上的增長目標,而總理在記者會上也曾說明這個預測只是下限。事實上,許多坊間測算,以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做的預測,也估計內地經濟增長將很可能較6%為高。總理也強調會保持對經濟恢復提供支持,因此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是可以預期的,相信內地今年仍然會是帶動環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美國及歐元區方面,隨着疫情漸見緩和,經濟活動及氣氛最近都有改善。只要疫苗能被廣泛應用,預計美國及歐元區經濟今年的增長會遠較過往的趨勢為快。至於亞洲其他經濟體估計亦會明顯復蘇。

  疫情以外,新一屆美國政府下中美關係的演變,以及地緣政治局勢發展,仍需繼續留意。如中美的關係能有所緩和,估計環球貿易和商務活動可望進一步加快。不過,最近中美兩國的對話反映出兩國之間積存了不少深層次矛盾,相信張力仍會持續。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香港經濟應會在今年恢復正增長,但復蘇的廣度和強度仍存在不確定性。外圍方面,內地經濟強勁增長及其他主要經濟體重拾動力,將有利香港的貨物出口表現。服務輸出也應有所改善,但復元的步伐將受制於跨境人員往來是否能恢復以及恢復的進度。特區政府在行政長官領導下,一方面全力防疫抗疫以盡快穩住疫情;另一方面,也理解盡快重啓香港與內地及國際其他地方往返的重要性,並正為此努力。本地方面,倘若疫苗接種計劃能取得預期效果、疫情逐步緩和,本地經濟活動在下半年應會更穩健及全面地恢復。

  我在上月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推出逾1,200億元的逆周期措施,以緩解經濟下行對市民造成的壓力及對工商百業造成的傷害,幫助香港經濟較快「復元」。考慮到內外最新形勢,以及政府措施的提振作用,我預測今年香港經濟實質增長介乎3.5%至5.5%。

  「復元」過後,便是「重建」的時候。要做好「重建」,我們需要對形勢有清晰準確的研判,訂立相應的計劃及藍圖。例如疫後世界會有甚麼轉變?香港應如何回應?

  首先,疫情加快了逆全球化的趨勢,我們看到一些國家高舉着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旗幟,樹立貿易壁壘,製造分化。除此以外,疫情的經驗亦可能令企業在日後的生產過程中盡量避免過度集中於一、兩個國家或區域,一些國家更鼓勵甚至要求企業遷回本國。這些因素疊加起來,可能會促使目前產業鏈及供應鏈的發展和布局出現轉變。

  香港作為一個細小而開放的經濟體,必須作好準備應對外圍環境改變帶來的挑戰。政府多年來積極擴展經貿、投資和稅務的雙邊及多邊協議網絡,務求使我們能以更佳的條件進入不同市場。去年十一月,國家與東盟十國、日本、南韓、澳洲和新西蘭共同簽訂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這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協議,涵蓋全球總人口約三成,佔全球生產總值的三分一。特區政府已向RCEP各成員經濟體表達加入協定的意願,積極爭取成為協定生效後第一批加入的經濟體,希望進一步協助港商及投資者開拓市場,促進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

  疫情帶來的另一個變革,就是加快了科技的應用及數碼化發展。推動創科是香港長遠發展的正確方向,是我們經濟藍圖中的重要一環。香港的創新科技發展有不少優勢,包括頂尖的基礎科研力量、知識產權受到充分保護、對環球科研人才的吸引力,以及一流的金融配套服務等。過去三年,政府已投放及承諾投放超過1,600億元以支持創科發展,今年上半年行政長官亦已宣布將推出「傑出創科學人計劃」,吸引海外傑出科研人才來港從事科研工作。

  與我們一河之隔的深圳,是我們發展創科的好拍檔。我們正全力推動位處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發展,建立重點科研合作基地,項目已獲撥款開展建設工程,預期第一批設施可於二○二四至二○二七年分階段落成,全面發展後的規模將為科學園的三倍,可提供五萬多個職位。深港河套的科技創新合作區也在最近的「十四五」規劃中定為重點項目,跟前海、橫琴和南沙並肩。我們要用好我們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互補,將香港堅實的科研實力、人才、知識產權保護和全面的金融和專業服務,與擁有創新龍頭企業的深圳,以及其他大灣區內擁有先進製造業的城市例如東莞和廣州,共同組成一條完整、貫通上、中、下游的創科產業鏈,讓香港在大灣區發展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進程中,擔當獨特和重要的角色,也為香港經濟開拓新增長點。

  大灣區為香港提供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是香港疫後經濟再生的重要機遇所在,可為青年人帶來更多、更大的發展空間。政府會在制度和政策上不斷創新,務求令資金、人員和生產要素的雙向流動更為暢通。政府也會透過不同計劃,協助港商及青年人把握大灣區發展的機遇。「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在今年一月推出,鼓勵和支持青年人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及把握當中的事業發展機遇。計劃共提供2 000個名額。自計劃推出以來,已收到約1 400個職位空缺,反應踴躍。

  此外,國家剛公布「十四五」規劃,期間將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們要認清香港在這個新階段中的定位和功能,把握好機遇,加速香港疫後經濟的「重建」和「再生」。

  在內循環方面,內地經濟持續增長,內需不斷壯大。香港可憑藉近水樓臺的優勢,以大灣區為切入點,積極參與國家內循環的建設而獲取龐大商機。港商可加強推動優質產品擴大內銷、拓展進口分銷業務,好好把握CEPA和中央支持大灣區發展的措施,積極參與內需市場;而創新科技更會是香港走進內循環發展的一條「快速通道」。

  至於外循環,「十四五」規劃期間,國家將實施範圍更大、領域更寬、層次更高的對外開放。憑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深厚廣泛的國際商貿網絡,香港一直在國家不同的發展階段都發揮着跳板、中介人、促成者、高增值服務平台、試驗田和防火牆等角色和功能,加上國際人才和資金匯聚,不斷促進與豐富內地市場與國際市場的互聯互通,以及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對接。香港未來將會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相互促進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在助力國家建設的同時,也令自身的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更形鞏固,國際創科中心的發展更迅速。

  各位朋友,我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善用「一國兩制」給我們的獨特優勢,以及國家的大力支持,我們一定可以把香港這個家建設得更好。

  最後,我祝願今天的峰會圓滿成功,各位身體健康、生意興隆。多謝大家!
 
2021年3月23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2時57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