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會見傳媒開場發言及答問內容(附短片)
**************************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今日(二月十六日)下午就最新社交距離措施會見傳媒。以下是陳肇始教授的開場發言及答問內容:

  各位傳媒朋友、各位香港市民,今日年初五,首先在此恭祝大家身體健康、心想事成。有賴全港市民的努力和配合,疫情在過去一個月逐漸緩和。大家留意到最近確診數字的本地個案處於低雙位數字,源頭不明個案亦有下降趨勢,現在已是單位數字。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即時繁殖率低於一,處於約0.6。政府按最新疫情整體情況、發展及風險評估,逐步有條件地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以重啟社交及經濟活動,讓市民生活逐步有序恢復。

  我現宣布二月十八日(即年初七)開始,可以有條件地放寬《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第599F章)下對餐飲業務及表列處所的一些限制,包括:
 
(a) 容許部分表列處所恢復有限度的運作,當中包括:
(i)   所有體育處所(包括室內及戶外場所)、
(ii)  健身中心、
(iii) 美容院及按摩院、
(iv)  公眾娛樂場所(表演場所、主題公園、博物館、公眾展覽、電影院、家庭娛樂中心等)、
(v)   遊樂場所(桌球室、公眾保齡球場、公眾溜冰場)、
(vi)  遊戲機中心;以及
 
(b) 把食肆堂食時間延長至晚上十時,並可容許最多四人一枱。
 
  相關負責人除了須繼續遵守以往一些措施(如人數及場地限制、佩戴口罩、量度體溫、提供消毒潔手液、保持距離等)外,亦必須遵守最少兩項新增的防疫措施,即:

  第一,確保使用者在進入處所前利用手機掃描「安心出行」二維碼,或登記有關人士的姓名、聯絡電話及到訪處所的日期及時間,並保留記錄31天;

  第二,須安排涉及處所運作的員工自二○二一年二月十一日起每14天進行一次有關2019冠狀病毒病的聚合酶連鎖反應核酸檢測(PCR),並保留記錄31天;
        
  如果在未有採取適用於有關處所的措施時,在考慮到涉及的風險等因素,須縮短其提供堂食的時間至每天下午五時五十九分為止,並安排不多於二人同坐一桌,為期三、七或十四天,以減低有關處所內的傳播風險。

  此外,相關政策局及部門已經與個別業界提出要求,除了剛才所說的兩個新增要求外,不同的業界會有不同的感染控制要求,例如要提供晚市堂食的食肆及部分室內處所必須安裝更有利通風的裝置,以改善通風情況,這些要求稍後亦會納入防疫措施清單。有關政策局或部門稍後亦會詳細交代對個別業界的要求。

  另外,下列第599F章下附表所列處所繼續停止營業:

(a)  浴室;
(b)  設置(或擬設置)供租用舉行社交聚會的處所(一般稱為派對房間);
(c)  通常供人飲酒,以及跳舞或作其他娛樂的、營業至深夜的場所(一般稱為夜店或夜總會);
(d)  卡拉OK場所;
(e)  麻將天九耍樂處所;及
(f)  泳池。

  我特別說說執法方面,如餐飲業務負責人及表列處所管理人違反第599F章法定規定屬干犯刑事罪行,最高可被罰款五萬元及監禁六個月。

  至於羣組聚集方面,除獲豁免者外,於二月十八日至三月三日的14日期間,繼續禁止在公眾地方進行二人以上的羣組聚集。如疫情沒有出現重大變化,政府將於短時間內尋求行政會議批准,把有關羣組聚集的限制由二人放寬至四人。

  至於二月十八日至三月三日的14日期間,我們會延續第599I章下強制佩戴口罩的要求。

  我亦想講講檢測。有見近日需求增加,大家看見很多檢測中心有排隊的情況,為方便市民及回應市民的需求,我們會於日內將樣本收集包的供應由每日40 000個提升至每日50 000個以上,並會密切監察使用情況,適時調節。

  市民可以把深喉唾液樣本在指定時間內交回47間醫管局指定普通科門診診所、13間衞生署指定診所或23個政府場地的指定樣本收集點。派發及供應的地點如舊沒有改變:47間醫管局指定普通科門診診所,20個地鐵派發機及121間郵局。地點如舊,但數量增加。

  此外,各社區檢測中心的預約名額亦提升至26 000個以上,並已經增加人手為市民提供服務。政府亦正和檢測承辦商在港九及新界增加流動檢測站,以分流各行業人員的檢測需求。

  政府呼籲市民盡量使用社區檢測中心,並應先在網上預先登記,以縮短輪候時間。

  就初七復業的表列處所和恢復晚市堂食的食肆,負責人須安排員工於二月十一日至二十四日期間,接受第一次檢測,並在其後每14日期間進行一次檢測。換言之,有關處所負責人可安排員工在上述第一個14日期間內進行檢測,無須趕及在二月十八日前安排員工接受檢測。

  除將會開的處所、食市恢復晚市堂食的員工檢測,我們會繼續大廈方面的強制檢測,如有一個個案,便會發出強制檢測公告。我較早前提到,如果風險評估需要的話,限制與檢測宣告亦會繼續。我們會一直進行風險評估。執法方面亦會加強,除強制檢測公告外,民政總署亦一直幫忙進行執法工作。

  此外,就香港大學及環保署進行的大廈污水檢測,政府同意會加大有關的檢測量。三月開始檢測量會增加,因為已添置新儀器,亦安排了一些私營檢測,可以增加香港大學及環保署以外的檢測量。

  最後,我了解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顧問專家委員會)今日傍晚正就科興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科興)提交新冠疫苗作緊急使用申請再次舉行會議。自顧問專家委員會二月十日舉行會議後,科興已盡快提供補充資料,而衞生署同事在過去數天的農曆年間,亦很努力地整理有關資料,故此顧問專家委員會可以盡快於今日再次開會討論。
 
記者:局長,你好。近日檢測量大增,會否擔心如果在這段時間內找到更多確診個案,這次放寬的措施會否在很短時間內又要重新收緊?第二,這次重開的處所如果再有一些爆發確診的情況,當局是否可以彈性處理,不是再一刀切關閉整個行業,即是哪個處所、哪個店鋪有問題,就封該店鋪,待它做完檢測呈陰性,才讓它重開?第三,疫苗專家今天會開會,如果今晚開會都未決定到科興疫苗是否可以通過使用的話,政府會如何看待,會否再跟進,買其他疫苗作補充?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第一,我們現時的檢測量其實已經加大了很多,除了檢測量,我們整體檢測的策略亦擴大。在強制檢測方面,我們將門檻降低,做多些檢測,希望可以盡快找出一些隱形患者,如果大家看看數字,也有兩、三成其實是一些隱形患者,所以越做得多檢測,越有機會可以早發現、早隔離和早治療,這一直是我們的防控策略。至於當我們檢測到有爆發或有些個案,如我們剛才所說,每日的確診個案、不明源頭的個案,甚至是一些污水檢測的指標,或是即時繁殖率等,所有這些指標能告訴我們,衞生防護中心當然是每天也會做風險評估,如有需要時候,當然我們不希望見到,但如有需要的話,我們也要有些防範措施。
 
  至於接下來我們要做的社交距離措施,我們這次會是更加精準,一方面我們要大家接受「新常態」,另一方面亦要有公共衞生的考慮,接下來相關的政策局亦會跟相關業界檢討,大家留意到我剛才所說,就是如果這些處所或食肆沒有做到我們要求他們所做的措施,涉及不同的風險因素時,我們都會有一個為期三、七或十四天的,可能是停業;如果是食肆的話,可能是將它提供堂食的時間返回至每天下午五時五十九分和安排不多於二人同坐一桌,這些我們也會去做,這亦是一個更加精準的做法。即是剛才你所說,如果有哪間處所或食肆沒有遵守,它就會受到我們這次精準的做法。業界其實一直要求政府去做,業界也希望我們更加精準地處理這方面的要求。
 
  第三條問題是關於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是獨立的,現時他們正在商討,現時我們也不知道整體情況是如何,稍後我相信他們亦會見記者。
 
記者:你好。首先想問陳局長,第一個問題就是剛才說三日、七日和十四日,聽到停業或禁堂食。想問清楚,其實這個準則是違反甚麼規定或是在甚麼情況下,可否提供一些例子,譬如說如果是輕微的話,會在甚麼情況下才會是三日;甚麼情況下會是十四日;甚麼情況下會停止堂食,想釐清一下這方面的準則。第二,當局在考慮哪些處所要停業時,其實是考慮了甚麼準則?看到現時有一些未能復業的例如是派對場所,或是一些party room,又或是一些酒吧,還未可以復業,為甚麼他們還未能復業?這方面想再聽清楚是甚麼原因。第三,現時堂食已經恢復可以四人時,但「限聚令」都依然是兩個人,為甚麼當局會有不一致的人數限制?當中有些甚麼考慮因素?是否在街上四個人會的感染風險會高一些,所以在街上都需要兩個人,但吃東西就可以四個人?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多謝你的三個問題。第一,如果在一些處所或一些食肆未有採取我們要求它需做的一些措施時,(需要停業或停止晚市營業)是三、七或是十四日,我們會考慮風險因素,稍後我們發出新聞稿時會交代清楚在甚麼情況下是三、七或是十四日,這是以風險為本。
 
  第二,其實在今次,我剛才都說過,現時的疫情在有緩和,但會否有反彈的風險,尤其是在過長假期後,這方面我們需要很小心,但我們看現時的數據,覺得是可以放寬,所以我們會密切監察。但我們亦已說過要有序、逐步地放寬,所以亦不會可以所有處所都一起放寬。當然這些亦是風險為本,這亦是通過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看過不同處所的風險,所以是會分階段。當然,我們很明白業界的訴求,我們希望可以在下一階段,如果整個疫情向好的話,我們會逐步再作考慮。但當然在現時來說特別有兩點我們需要留意,第一,就是我們在一個長假期之後有否任何反彈的話,我們是不想看到的,所以一定要密切監察。第二,當我們在二月十八日後,我們開了一些處所,一般來說人流等各方面亦會增多,風險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但我們亦施加了一些新的要求,務求把風險減至最低。所以這兩方面我們一定要繼續監察,在下一階段前,我們要繼續監察。

  至於堂食方面,我們是四人為限。其實最主要是因為第599G章的法例如果要更改為四人,我們也需要行政會議開會時才能夠改到,所以我們會盡快處理。
 
記者:今日宣布了一些處所的員工復業前要有陰性的檢測證明,但會有多一星期的寬限時間,想問清楚為何會有這一星期的寬限時間?他們復業之後如果未有陰性證明,會否造成社區傳播的風險?因為始終都是一些人流活動、一些交流的活動。如果在未有陰性證明之前就復工,會否有風險?政府在初七復業之前其實滿足不了檢測量,不能為所有有需要的人士完成檢測,這個又會否是政府的一個誤判?第二剛才局長未有交代去如何判斷一個處所是高風險傳播,還是低風險傳播?哪些是先開,哪些是遲開?即「逐步有序地恢復」是如何有序,中間考慮的地方是甚麼?局長會否再解釋一下。最後想問今次強制食肆配合政府的措施,要求進入的市民要用「安心出行」或登記,其實政府在考慮將來再開放其他處所時,會否都希望強制他們用「安心出行」程式或者更多的市民日常活動上都會考慮強制他們使用「安心出行」程式去登記行蹤?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多謝這位記者的問題。第一,我們現在對這些食肆員工或者處所員工都是施行一個強制檢測。如果大家看看強制檢測例如一些特定群組檢測,一般我們都會給予大家14天去做檢測,無論是的士司機或安老院舍員工都是這樣,我們今次當然考慮到同一時間有很多人需要去做檢測,所以都會有一段時間給大家去做檢測。當然我們都有看風險,這個風險我們認為給多七天是一個可控的風險,所以在我們決定的時候其實都有考慮到。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處所。我們一方面希望盡快恢復一些經濟活動,整體政府都會是這樣想,但亦有公共衞生的考慮。所以在重開這些處所,一方面我們看疫情,其實現在是放緩,我們看看每日的確診數字、源頭不明的數字一直都有下降,確診數字都去到低雙位,有時是單位數字。當然我知道這其實都有機會再次變高,所以我們都會密切留意。另外,源頭不明的個案亦有下降的趨勢,但仍然有,所以亦不是完全沒有風險。在這個大前提底下,我們都是要逐步有序,以及不能一次放寬全部。所以希望這方面大家都能夠包容。在選擇的時候,即哪些放先、哪些放後,當然我們會看過往的經驗,過往的經驗其實都是會看一些風險,例如在某些場所內,並不是說這個場所本身有沒有很努力地做社交距離或者感染控制措施。在此我要特別多謝不同業界,他們一直都是很努力的。但大家理解,當政府要逐步有序時,可能有些是先,有些是後,都會看看風險,以及看看必要性,這些都是會看的。希望在下一階段都會有機會可以做到。但正如我剛才所說,我們要看看長假期之後情況有沒有反彈,或者我們重開這些處所時又有沒有特別反彈。這些都是為何我們要逐步有序。

  至於「安心出行」,其實「安心出行」最主要是為自己的。即如果我們去一個地方,能夠掃二維碼,萬一我們是一個確診者,或者是一個密切接觸者,衞生防護中心都會找出這個人去看他過往14天去過哪裏,如果我們掃了二維碼,就能幫我們記一記,像一個電子記錄,可以幫助追蹤。但我重申,這只是你的手機能看到,如果你不交出來,其實都是看不到的。我們現在的疫情一直放緩都是有賴大家幫手和配合,當然希望大家無論是為了自己,或是為了整個疫情控制,都希望大家能夠去做。當然,如果你去一個處所內,萬一有人有確診,其實都是會通知到這位人士,令他知道可能要留意,如果他在那段時間到過該處所時,可能自己都要特別留意自己的健康狀況。
 
記者:首先想問食肆防疫措施方面。想問清楚其實市民現在買外賣及日間堂食是否需要使用「安心出行」或登記資料?可否確保市民可以選擇用「安心出行」或登記資料?可否理解為如果食肆放棄晚市堂食,即晚市只做外賣是可以不用遵守通風裝置或登記資料的規定?以及剛才局長解釋為何「限聚令」維持於二人是因為行政會議未批准,那麼其他防疫措施有沒有通過行會?想問本地團是否可以重開?以及重開的要求如何?剛才局長提到因為現在的數字所以可以放寬防疫措施,但很多專家都說是因為長假期市民沒有看醫生,所以才有低數字,到初九或初八才會反映新年的疫情。如果疫情反彈至怎樣的地步才會收緊措施?如果再收緊會否是擾民的措施?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多謝你的問題。第一個問題關於我剛才提到的兩個條件都是復業或重開晚市的條件,即「安心出行」掃二維碼及員工進行檢測,如果一些處所想重開,或食肆想重開晚市到四人一枱,就要遵守我們所要求復業或恢復晚市堂食四人一桌的要求。如果不遵守的話剛才也提到會作為期三、七或14天的處理。這也是個比較精準的做法,因為並非全部都不遵守,但如果不遵守就要按照這做法。當然,如果選擇不開或不做晚市,便可按上一回的要求去做,跟隨上一回對這方面的要求。
 
  第二,我多次提過「安心出行」是為了自己好,我想在599F章下處所和要開晚市堂食的食肆便要掃「安心出行」二維碼,或者留下姓名、聯絡電話,以及甚麼時間到過該地方,方便知道你到過該處,這也是可以的。

  至於行會,有一些法例當然通過政府內部充分討論,在特首一個高層委員會中有討論,有些不同法例好像第599G章需要透過行會才能更改,所以我們會尋求行會最快的一個會期處理。

  至於第四條問題,如果我們看到疫情有轉變、反彈,例如爆發很大的群組或疫情反彈數目,無論每日確診數字、源頭不明個案、污水監察或即時繁殖率,這些不同的指標如顯示有很大風險,我們一定會檢視現行措施,包括是社交距離、檢測應該作怎樣的調節。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的英文部分。)



2021年2月16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23時3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