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在《香港01》2020經濟高峰論壇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
于品海先生(《香港01》創辦人)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很高興參與《香港01》2020經濟高峰論壇。約兩個星期前,美國新一屆政府正式上任,香港以至全球都十分關注美國在本土及外交上各項政策會有甚麼變化,對中美關係以至全球政經局勢又會帶來甚麼影響。多謝《香港01》邀請我在論壇的這個環節,就「中美大局掀新章、香港危與機」和大家交流。
過去三年,中美關係如何急速變化,相信大家都歷歷在目,我在此也就不冗贅。至於中美關係會否因為拜登政府上台而出現改變,我認為必須從長遠趨勢、歷史發展的角度去分析。過去幾年中美關係惡化,一方面既有前總統特朗普的「個人」因素,但背後亦揭示了兩國之間存在深層次的差異和矛盾。事實上,美國視中國為主要挑戰,也不是由特朗普上台才開始的新鮮事物,他的前任奧巴馬總統在任內已經提出「重返亞太」的外交戰略,以至希望盡快推動成立《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等,種種動作,都旨在針對並牽制中國的長遠發展。
美國採取這種策略,某程度上反映了中美兩國之間實力差距正逐步收窄。自二○一○年開始,中國取代了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過去幾年,國家在提升產業鏈結構和科技水平上也取得了相當進展。雖然目前中美的綜合實力仍存在一定距離,但最近外國有研究指出,鑑於中美兩地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上表現的差異,中國的經濟總量有可能提前至二○二八年便超前美國。這些預測涉及很多假設、或許還存在一定變數;不過,中美之間實力不斷接近,必然是未來持續的趨勢。而美國因其國際領導地位及經濟龍頭地位被追近而感到不是味兒、甚至不安,並由此而出現對中國和平崛起的遏制,將會繼續存在。
面對此百年未見的大變局、新形勢,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星期在世界經濟論壇上指出,要解決世界上錯綜複雜的問題,出路是維護多邊主義,要堅持開放包容。習主席亦強調,中國將繼續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支持經濟全球化,堅定實施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並希望透過加強國際間的合作,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注入更多動力。
美國新政府最終會採取甚麼態度和政策措施,仍然有待觀察。但我們亦注意到,最近美國多名新內閣官員在發言時,仍然將中國視為最主要的挑戰。可以估計,未來一段時間,中美之間的關係仍然充滿不容易解決的分歧,複雜多變。對此,香港必須作好充分準備,制訂好預案、調整好定位,以應對未來美國可能採取的打壓措施,並繼續發揮好香港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獨特的角色和作用。
事實上,挑戰往往也是激勵我們提升自我的動力。如果香港可以應對得宜,憑着國家的支持和自身的優勢,我們在金融、科技和貿易上也有很好的條件轉危為機,乘勢推動香港經濟結構進一步升級轉型。
首先是金融方面。過去一年多,雖然受到社會事件和中美關係緊張等因素影響,香港金融市場一直平穩暢順運作,港元匯率保持穩定。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資金自由進出,港元兌美元匯率持續趨強,正正顯示市場對聯繫匯率制度及香港金融貨幣穩定的信心。自去年四月以來,港元市場一直有淨資金流入,港元兌美元匯率多次觸發7.75強方兌換保證,合共流入資金接近500億美元。
香港的金融體系在各範疇都非常穩健,流動性充裕。特區政府連同各金融監管機構一直緊密合作,在金融領域實施「跨市場、聯動式、全天候」的監察,以確保貨幣、銀行、證券、保險等市場運作正常暢順,並建立了強大的緩衝和抗震能力,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有經驗維護香港的金融穩定。
美國早前針對打壓在當地上市的中資企業是一個轉危為機的例子,美國的態度和舉措推動了不少企業回流香港上市。特別是我們在二○一八年改革了上市制度,便利「同股不同權」的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還未有盈利甚至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上市;以及已在境外上市的內地公司到香港第二上市,更增加了香港市場對相關中資企業和其他新經濟產業公司的吸引力。過去大半年,我們看到不少中資創科企業回流香港上市,市場認購亦相當踴躍,帶動香港證券市場去年繼續蓬勃發展。香港證券市場在二○二○年的平均每日成交額近1,300億元,較二○一九年上升超過48%,市值在一年間亦增加了近94,000億元,上升超過24% 。
香港是內地企業的國際融資中心,亦是國際資金進入內地市場的重要渠道。通過不斷豐富的互聯互通安排,香港資本市場與內地資本市場在發展的過程中相互補充並相互促進。香港亦是離岸人民幣業務的樞紐,擁有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處理全球七成以上的人民幣貿易結算。隨着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持續,並在世界新政經格局下顯得越來越重要,香港可以扮演更積極的角色,而在人民幣投資及風險管理產品業務方面,香港將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第二是創新科技。科技水平,從來都是決定一個地方生產力和綜合經濟實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可以預見,創新科技的發展,將會是未來一段時間中美兩國之間其中一個重要的競爭領域,也不能排除美國會繼續在這方面對國家,以至香港採取更多的限制措施,以遏制國家的崛起。
可是,這不會影響我們在推動本港發展創科的決心和資源投放。香港擁有頂尖的基礎科研力量,五所大學位列世界100強,在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方面具備優勢。香港還擁有優良的創科支持系統和日漸完備的創科生態圈,包括中西文化薈萃、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法治傳統、知識產權保護、一流的金融配套服務等,對來自全球的科研機構和人才有巨大吸引力。香港在大灣區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進程中,可以扮演獨特和重要的角色。
在過去幾年的《財政預算案》,我透過政策措施及資源投放,推動完善創新科技發展的生態系統,包括鼓勵科研、培育及匯聚人才、匯聚企業群、誘導市場需求和建立暢通的融資渠道等。
舉例來說,為培育和匯聚科技人才,我們的「研究人才庫」計劃資助了逾六千個研究人才職位,涉及資助額超過20億元。而為吸納外地科研人才來港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亦已批出約220位專才的入境簽證,當中近三成持有博士學位。此外,還有為本地大學STEM課程的學生推出的短期實習計劃和最新推出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我們會繼續為本地的創科發展培育和儲備人才。
在匯聚企業群方面,我在二○一八至一九年度的預算案中撥出100億元建設兩個世界級科技創新平台,透過匯聚國際知名學府、機構或商業單位在科學園設立研發實驗室,加強科研合作,提升本地研發水平和能力,願景是成為環球科研合作中心。這兩個平台分別是專注醫療科技的「Health@InnoHK」,以及專注人工智能/機械人技術的「AIR@InnoHK」,至今反應踴躍。
另外,科技園公司在將軍澳工業邨的數據技術中心已在上星期開幕,將是香港最大的數據中心集結地。而先進製造業中心預計於明年落成,標誌着香港再工業化的新里程。就此,我們已推出20億元的「再工業化資助計劃」,鼓勵生產商在港發展以智能生產為基礎的先進製造業。
與我們一河之隔的深圳,以及大灣區內其他擁有先進製造業基礎的兄弟城市,是我們發展創科的好拍檔。只要好好發揮彼此間的相對優勢,協同發展,便能組成涵蓋上、中、下游的創科產業鏈,將大灣區發展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現時我們正全力推動位處深圳河兩岸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發展項目,建立重點科研合作基地。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戰略支撐,也是香港疫後經濟持續、多元發展的重要動力。我們會繼續努力不懈地推動創科發展。
最後是貿易。過去一年多,雖然美國在貿易方面對香港多番針對,例如取消香港的優惠待遇、增加關稅,和本地產品來源地標籤等。不過,每年本港製造並出口到美國的貨物,其實只佔本地製造業的不到2%,貨值佔本港總出口不到0.1%,對香港貿易的實質影響輕微。事實上,香港跟美國在貨物貿易往來的重要性近年已不斷的降低,東盟早已取代美國成為香港更重要的貿易夥伴。
事實上,亞洲的新興經濟體,包括東盟、印度等,他們的經濟平均每年增長6%,貢獻環球經濟增長近四分之一。展望未來,這些地區的增長速度仍然會比全球平均為高,中產階層會日益壯大和富裕。香港和東盟的自貿協定及投資協定即將於今個月十二日全面生效,港商及投資者可以好好把握協定的優惠待遇,在這些新興市場開拓商機。特區政府已在曼谷開設在東盟的第三個經貿辦事處,而政府為協助企業開拓市場的資助計劃,包括「BUD專項基金」及「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亦已把東盟市場包含在內。
此外,為突破近年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對香港貿易的影響,特區政府亦致力拓展自由貿易協定網絡,至今已與20個經濟體簽訂了八份自貿協定,除東盟外,還包括澳洲和新西蘭等 。
去年十一月,國家跟另外14個成員經濟體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該協定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協議,涵蓋全球總體人口約三成及全球生產總值的三分一。二○一九年,香港與RCEP成員國的雙邊貨物貿易總額達7,655億美元,佔香港的貨物貿易總額71%。特區政府正積極爭取成為第一批在協定生效後加入的經濟體,協助港商及投資者開拓市場,促進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
除了積極地開拓和深耕外國市場外,香港更需要用好國家快速發展這個「近水樓台」的先機。首先,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建議中提出,未來五年將堅持擴大內需,透過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經濟發展的動能會加速從外貿拉動轉向內需拉動,內地的消費和投資空間將會大幅擴大。事實上,二○一九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折合近六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消費規模的95%,預計去年消費市場規模更會超過美國。未來港商可從推動優質產品擴大內銷、拓展進口分銷業務等,積極參與內需市場。
香港除了要積極參與國內大循環,也要同時提升我們作為通往內地和國際市場雙向門戶的橋樑角色,利用我們遍及全球的商貿網絡為國家提供專業、商務和高增值服務。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就是香港扣入國家「雙循環」最好的切入點。
各位朋友,展望未來,只要我們繼續鞏固及發揮好香港的優勢,好好把握國家發展戰略、靈活利用區內以至內地其他城市的優勢,相互補足、相互促進,香港必定會有長足的發展。最後,我祝願今天的論壇圓滿成功,各位身體健康、生意興隆。多謝大家!
完
2021年2月1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3時11分
香港時間13時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