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六題:推動電子支付
*************

  以下是今日(一月二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李慧琼議員的提問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的答覆:

問題:

  據報,現金仍是香港最常用的支付方式,而移動支付只佔兩成,遠遜於內地的八成。政府為減低現金播疫的風險,早前向公眾街市每個檔位提供5,000元一次性資助,鼓勵檔主安裝非接觸式付款系統,惟只得三成檔主申請。此外,香港金融管理局早於二○一八年啟動「轉數快」快速支付系統,但至今只有七個政府部門接受市民以「轉數快」付款。關於推動電子支付,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會否加大推動力度,包括採用行政措施、提供新的或提高現有資助,鼓勵更多行業採用電子支付系統;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二)會否推動更多政府部門接受市民以「轉數快」付款;若會,詳情及時間表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三)會否設立短期職位,聘用青年人到公眾街市,向檔主宣傳電子支付系統、解答查詢,以鼓勵檔主安裝有關系統?

答覆:

主席:

  香港擁有發展成熟的電子支付生態,市民有多種非現金的支付選擇,使用信用卡、八達通、易辦事、網上及自動櫃員機轉賬等支付方式相當普及。此外,以手機電子錢包應用程式等流動支付工具付款近年亦愈趨普遍。有研究報告(註)指出,香港消費者電子支付使用量自二○一九年以來已超越現金。商戶會視乎其經營情況、使用場景、客戶習慣、運作成本等,提供合適的支付方式供消費者選擇。

  經諮詢食物及衞生局及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後,我現就李議員的質詢回覆如下:

(一)金管局近年相繼推出措施,便利本地電子支付市場的發展,包括實施儲值支付工具牌照制度,促進市場有序發展;推出香港零售支付共用二維碼規格,並提供「香港共用二維碼」流動應用程式,讓商戶將不同支付服務營運商的二維碼整合成同一個二維碼,於銷售點展示或列印在帳單上,接受透過多個支付服務供應商的付款;推出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提供跨銀行、跨電子錢包、全天候運作的即時轉帳支付平台,並兼容港元和人民幣的交易。措施為消費者及商戶提供了更大便利。截至去年十二月,「轉數快」已錄得688萬個登記,共處理1億7,000萬宗實時交易,涉及交易額約21,000億港元及360億元人民幣。

  為進一步提升「轉數快」系統的功能,金管局於去年十二月推出了新功能,讓市民經銀行以香港身份證號碼綁定銀行帳戶,以「轉數快」收取由已有收款人身份證號碼的機構發放的款項,令收發款項安排更靈活快捷。

  我們會密切留意市場的發展,繼續透過適當的金融科技基建及規管制度,促進電子支付的廣泛應用。

(二)政府於二○一九年十一月推出以「轉數快」二維碼繳付政府帳單服務。目前稅務局、差餉物業估價署和水務署發出的帳單,以及由政府發出的一般繳款單已印備「轉數快」二維碼。市民只需使用支援「轉數快」二維碼繳付政府帳單的流動應用程式,掃描二維碼,便能繳費。截至去年十二月底,共錄得超過176萬宗利用「轉數快」繳費的紀錄,涉及金額超過21億港元。另外,由去年十二月起,公司註冊處、入境事務處、破產管理署及運輸署的指定繳費櫃枱及自助服務機已配置「轉數快」二維碼,令接受以「轉數快」付款的政府部門,如李議員剛才所說,增加至七個。

  各政府部門會因應其運作需要而採用不同的收款模式,包括網上銀行、信用卡、電話理財等。多個政府部門會研究將「轉數快」繳費功能推展至其帳單的可行性。我們亦正研究在政府網頁上使用需繳費的服務時利用「轉數快」繳費,最少七個政府部門已展開籌備工作。有關措施將涵蓋多個市民經常使用的服務,包括申請牌照和證明書、預約及登記服務等,預計可於二○二二年起陸續推出。

(三)使用非接觸式付款有助減低在街市環境中傳播病毒的風險,政府因此於去年十月推出「於公眾街市推廣非接觸式付款的資助計劃」(「資助計劃」),為街市檔戶提供每檔劃一5,000元的資助,用於支付為街市顧客提供最少一種非接觸式付款方式的初期安裝費用及服務和其他收費。自「資助計劃」推出以來,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共收到超過3 500宗申請,另外亦有部分未有申請資助的檔戶已自行提供非接觸式付款方式。

  食環署已向轄下街市檔戶進行一系列推廣活動,包括整合服務承辦商服務計劃資料以供檔戶參考,安排承辦商的推廣人員(當中包括不少青年人)作多次駐場講解。部門及服務承辦商的前線同事及街市代表亦會在街市現場進行宣傳工作。我們下一步會針對街市顧客需要進行推廣活動,利用市場力量進一步鼓勵街市檔戶踴躍使用非接觸式付款方式進行交易。

  多謝主席。

註:資料來源:二○二○年十二月發布的《Visa消費者支付取態研究2.0》



2021年1月2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0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