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一題:振興經濟措施
************
  以下是今日(一月二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邵家輝議員的提問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的答覆:
 
問題: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持續達一年仍未消退,重創本港經濟。為鼓勵市民消費以推動經濟,政府於去年中推出一萬元現金發放計劃。然而,有評論質疑該計劃對推動經濟的作用。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現金發放計劃的最新情況,包括獲發款項人數及其佔合資格人士總數的百分比、發放款項總額,以及招致的行政費用為何;
 
(二)有否評估,市民因獲發現金而增加的本地消費金額,以及該金額帶動的經濟效益為何;及
 
(三)會否重新考慮,仿效內地、澳門、台灣、南韓和新加坡等地的做法,向市民派發電子消費券,以振興經濟、帶動百業復蘇;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財政司司長在《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提出推行現金發放計劃,向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發放10,000元,以紓緩市民的經濟壓力,以及鼓勵和帶動本地消費。現金發放計劃估計會惠及約700萬名合資格人士,涉及金額約700億元。合資格市民自去年六月二十一日起,透過電子或書面登記,參與計劃。登記計劃的截止日期為今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我呼籲合資格但未登記計劃的市民,盡快進行登記。
 
  就邵議員問題的各部分,我現回覆如下:
 
(一)自二○二○年七月六日開始,我們已陸續向成功登記的合資格人士發放10,000元。截至今年一月二十一日,計劃已向約640萬名市民發放款項,佔合資格人士總數超過九成,發放總額約640億元。
 
  為推行現金發放計劃,我們須實施一系列的行政安排,包括設立秘書處、在相關部門建立所需的電腦系統及其他配套、向協助機構支付服務費、設立查詢熱線,以及進行宣傳推廣等。根據最新估算,計劃所涉及的總行政開支約為3億600萬元,佔計劃的總開支預算約0.4%。
 
(二)正如我剛才所講,現金發放計劃至今已向市民發放共約640億元,這筆款項相信對消費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也會有外溢效應,帶動對其他服務行業的需求。事實上,計劃讓市民可按個人需要靈活運用獲發款項。同時,我們留意到有部分行業(包括零售及飲食界)響應政府呼籲,配合現金發放計劃,於去年年中開始推出不同形式的宣傳推廣活動,以鼓勵市民增加本地消費。
 
  可是,由於過去一年本地疫情波動而需要不時調整防疫措施,或多或少會影響這些推廣活動的進行及市民的消費意欲,但即使僅部分所發放的資金流入市場,相信也能為本港經濟帶來一定的提振作用。
 
(三)為緩減疫情對社會各界帶來的衝擊,政府去年已透過《財政預算案》及「防疫抗疫基金」合共提供超過3,000億元的多方位紓困措施,協助受疫情嚴重打擊及受政府防疫措施影響的市民及企業。我們會繼續做好防疫抗疫工作,務求有效控疫,盡早恢復通關,讓市民以至工商百業盡早回復正常活動,同時為疫後的經濟重振和發展作好準備。

  我們現正就《2021-22年度財政預算案》進行諮詢。在我們收集到的意見中,有部分認為政府可考慮發放消費券以助刺激本地經濟。
 
  是否推行消費券需考慮多項因素,包括籌備所需的時間、行政安排(例如訂定適用範圍、使用辦法、設立相關電子系統及監管等)、對社會的效益,以及對政府的財政影響等。我們亦留意到世界各地推行消費券的經驗,例如北京、澳門、日本、新加坡及台灣等,為合資格人士發出消費券,但每個地方的安排都不盡相同,消費券的使用期有長有短,有些可用於購買一般商品及服務,有些則只可用於購買某類特定產品。由於這些計劃剛完結或仍在進行中,它們對刺激當地的經濟作用仍有待觀察。
 
  在制定任何財政措施時,除了要考慮措施的預計成效,我們亦需顧及長遠的財政狀況。去年初我們估算今年財政年度的赤字約為1,391億元,但受疫情影響推出多輪紓困措施,令預算赤字急升至3,000億元,政府財政儲備亦在一年內減少近三成,降至約8,000多億元,相等於12至13個月的政府開支。面對不明朗的內外經濟環境,我們必須審慎理財,綜合平衡考慮任何建議措施,並留有實力,以應對不時之需。
 
  我們會繼續密切留意疫情的發展和經濟狀況,並聽取各界,包括各位議員的意見。
 
2021年1月2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1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