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題:本地生產的口罩
*************
  以下是今日(一月二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恒鑌議員的提問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報,超過二百家本地生產商每天生產大量口罩,以致出現供過於求,市面上現有約五千萬個口罩滯銷。關於本地生產的口罩,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是否知悉,受本地口罩生產資助計劃資助的生產商(i)在過去三個月每月的口罩產量及(ii)現時的口罩存貨量(按生產商名稱以表列出);政府有否向其他本地生產商採購口罩;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以及會否考慮這樣做;
 
(二)是否知悉,現時有多少個本地生產商生產的口罩達到美國材料和試驗協會F2100標準第一至三級的要求或相若國際標準,並按生產商名稱列出其(i)過去三個月每月的口罩產量及(ii)現時的口罩存貨量;及
 
(三)會否考慮協助第(二)項所述的口罩生產商開拓海外市場,並藉此機會振興本地製造業;如會,詳情及時間表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陳恒鑌議員提問的各個部分,經諮詢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和創新及科技局後,現回覆如下:
 
(一)及(二)根據「本地口罩生產資助計劃」(「資助計劃」)規定,獲批資助的生產線須向政府提交從認可實驗室取得的測試報告,證明其生產的口罩達到美國材料和試驗協會(ASTM)F2100第一級或以上的防護標準,方可向政府供應口罩。「資助計劃」下二十條生產線早前均取得相關認證,並已於二○二○年年中陸續開始向政府供應口罩。
 
  「資助計劃」下二十條生產線於二○二○年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分別向政府供應三千五百零一萬六千五百個、四千二百一十二萬九千九百個和四千零三十萬八千二百個口罩。有關資料已上載於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網頁(u.hkpc.org/mask)並按月更新。
 
  獲資助生產線在每月向政府供應二百萬個口罩後,可自行決定餘下口罩的處理安排,例如分發予其員工自用、向個別機構售賣或捐贈、透過本地零售市場出售等,惟在任何情況下均不可出口有關口罩。
 
  政府物流服務署(物流署)現時獲供應的本地生產口罩包括由懲教署生產的口罩,以及在「資助計劃」下採購的口罩。自「資助計劃」下的生產線開始向政府供應口罩後,物流署沒有再額外採購普通尺碼口罩。然而,物流署在二○二○年九月批出了一份採購一百一十八萬個細碼口罩的合約予一間本地口罩生產商。
 
(三) 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再工業化」,發展以新技術及智能生產為基礎,但不需要太多用地的先進製造業,以刺激研發需求,並為香港的經濟尋找新的增長點和創造優質的就業機會,提升香港的競爭力。政府一直在基建、人才、技術及資金方面為「再工業化」製造有利條件。
 
  在開拓市場方面,政府一直透過不同資助計劃協助中小企開拓境外市場和進行出口推廣活動,包括「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專項基金」)及「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本屆政府並已多次優化該兩項計劃,包括大幅提高每家企業的資助額上限(「BUD專項基金」由五十萬元提高至四百萬元;「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由二十萬元提高至八十萬元),又擴闊「BUD專項基金」的資助地域範圍,由原來只涵蓋內地擴闊至現時共二十個與香港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經濟體。為進一步支援企業在疫情影響下更好利用線上途徑推廣業務,我們自二○二○年四月起,已擴大兩項計劃的範圍,資助企業參與由政府有關機構或有良好信譽及往績的展覽商舉辦的虛擬展覽。政府會繼續審視各項計劃的運作情況、簡化申請程序和加大宣傳,協助企業更好利用政府的資助計劃拓展外銷市場。
 
  香港貿易發展局亦一直透過不同渠道,推廣本港各範疇的產品及服務,包括與醫療及抗疫相關的產品,為港商開拓海外市場。當中,「貿發網採購」為全球買家及供應商提供網上交易及洽商平台;而「貿發網小批量採購」則為用家提供靈活的採購數量,以助供應商增加品牌曝光率及進軍新興市場。
 
2021年1月2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0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