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局局長、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和民政事務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全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和衞生署署長陳漢儀醫生今日(一月二十三日)上午就「受限區域」強制檢測會見傳媒的答問內容:
 
記者:為何四時(開始)做這個行動呢?其實四時(開始)是不是想有一些突擊的意味,防止人們走光?其實事實上前一天已經有很多消息,亦都有很多居民已經拖篋離開。究竟今次是想提早讓人離開,還是不想讓人提早離開?第二個問題就是,為甚麼今次會想在48小時內做到?其實佐敦區之前都做過幾次檢測,核心區域也好、大區域也好;若風險真的那麼高,其實檢測陰性都可能有潛伏期,為甚麼不用圍封14日呢?
 
民政事務局局長:我先說幾句,或者陳局長再補充一下。其實我上次在乙明邨進行enforcement (強制檢測公告執法行動)時大家都有同樣、類似的問題。我們希望通知時間越短,就是避免市民逃走。其實剛才陳局長都說過,這裏的居民,或在過去14日逗留過兩小時(的人士),他們都是有責任、需要做檢測,而在過去我們一些執法,其實之後都會做。簡單而言,若做過檢測的,我們都提醒、呼籲他們記得保留紀錄,因為屆時我們逐家逐戶去檢查時,要確定他們有做紀錄,這點是重要的。至於時序上,除了盡量縮短外,我們要配合整個行動,要調配人手和準備檢測站。這就是我們計算到最短時間可以做得到,亦是考慮到在影響市民最少的一個時間來進行。或者陳局長有沒有甚麼可以補充。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剛才我亦有提過,一方面,區內由一月一日開始,發現了160多個確診個案,涉及50多幢大廈,過去有序地進行強制檢測,超過20 000名區內市民在油麻地區的檢測中心或流動檢測站進行檢測,我們亦留意到一些污水樣本,剛才黃局長說了,在現在劃定的區域內,一些大廈的污水樣本呈陽性個案相比一些範圍外大廈的陽性結果,是比例高的,所以我們覺得需要再做一次強制檢測和希望(市民)做完這些檢測後才離開。我們在這短時間,正正希望區內的人士盡快有序地下來做檢測,而在短時間內,如果我們能夠找到陽性個案,我們立刻隔離他們和治療。
 
  事實上有機會有些人是有潛伏期,所以我們不排除在將來會有第二次的檢測,這方面我們會留意。亦正正這個情況,因為有機會有潛伏期,所以較早前可能曾經在這個區域內已經做了檢測的人士,我們亦要求所有人士在這個「受限區域」再做一次檢測。
 
記者:今次劃的區域是根據甚麼準則?區內確診比率是多少?留意到劃界的時候,例如吳松街門牌號碼是單雙數,如果另一個號碼已經不在範圍內,這群人為甚麼又不需要做檢測?有些區內的商戶或市民都表示事前並不知道要封區,變相如果有一些長期病患的病人可能要到醫院覆診的時候,怎麼辦呢?他們是不是要待整個區的人士完成檢測後才可以離開,還是他們有陰性結果已經可以離開?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先回答你最後一條問題,因為我們今次是一個比較短的時間,我們希望整個行動在48小時內完成,所以選擇星期六和星期日,星期一早上應該行動可以完成。如果他們檢測了,當然他們會有通知是陰性或陽性(結果),如果陽性,會立刻安排他們入院接受隔離;如果他們是密切接觸者,亦會到檢疫中心,所以要等我們整個行動完成後才可以離開。當中,如果有一些緊急的醫療需要,我們會有酌情安排,民政事務總署會有同事在場處理一些不同的個案,剛才徐局長已經提過,有不同的熱線安排。
 
  至於你的問題關於劃這個區域,剛才所說,在整個油尖旺區或較早前劃定的「核心區域」,我們發現這個範圍內的個案比較多,可能部分已經完成檢測,但有機會有潛伏期,所以我們劃這區域的時候都有這考慮。另一個考慮如黃錦星局長所說關於渠和污水的研究結果,結果顯示在這個區域內的一些渠、大廈出來的污水樣本,陽性比例比區外多,所以我們看過後,劃這個區域做強制檢測和要求市民留在原地。
 
  政府已經安排大量人手,超過3 000名同事在場協助,希望我們盡快在短時間內完成所有檢測,達致小區「清零」。
 
記者:可否答確診比率是多少?因為剛才已經提過小區內有約一萬人,比率有多少?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這個新劃的「受限區域」,今日是剛剛開始,我們會留意今日已進行強制檢測的數目,以及將有的陽性個案。但較早前,在這些「核心區域」內的數目,我剛才都提過,每日情況都不同,大概每日的(確診)個案有約一半左右來自這些「核心區域」內,但這不是單一的理由,除了我剛才所說因為有個案、污水個案樣本呈陽性結果加上這個區內的樓宇比較舊、比較多劏房和多「三無」大廈。
 
環境局局長:我補充少少關於污水監測。大家有留意的話,這個地區東至彌敦道、西至渡船街、上至甘肅街、下至佐敦道,是約四十個典型街區(city block)的狀況。污水監測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從污水監測與陽性情況的分布,看到在限定區,即四乘四的十六個範圍內,有檢測的街區呈陽性的比例很高,接近九成。這些資料予政府部門客觀的參考。政府有不同的考量哪一區的風險高些,污水監測是輔助科學為本的工具去制定政策。
 
記者:「受限區域」內有些老人院職員、食肆職員、保安人員在上班,他們在「受限區域」內沒有住宿,如果要等48小時,當局會有甚麼安排?第二,在圍封之前,已經有些居民帶行李離開,當局的追蹤工作會怎樣進行?是不是只靠呼籲他們做檢測就算?不介意的話,可否說說剛才陳局長指可能會做第二次「受限區域」檢測,會考慮甚麼因素、準則、條件而決定做不做第二次?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先回答你最後一條問題。第二次檢測要繼續看不同數據和因素,不一定要再封區做第二次檢測。第二次的強制檢測,我們以前已經做過,一方面可能因為有些大廈參考污水樣本後,做完(強制檢測)發現全部陰性,但發現污水樣本持續陽性,我們有理由相信可能有些確診人士在內,所以我們都會考慮。我們都要整體看看做完所有檢測後陽性個案的比例和整體情況去監察和作評估。
 
記者:未答另外兩條,追蹤和住宿方面。
 
民政事務局局長:我嘗試多說一些,其實陳局長剛才已經回應了部分問題。過去曾經有一次40多幢大廈強制檢測的情況,之後再有跨部門跟進檢測的compliance rate,即是做了多少檢測。我在此藉這個機會多謝市民,因為過去的跟進,無論之後到公屋區和上門,整個compliance rate是相當高,而有些還沒有達到100%,那幾個per cent,我們後來發現可能因為本來已沒人居住或已搬走。對於每一個區,我們如何確保已經做到「應檢盡檢」、「須檢必檢」,其實已經有一定的工序去做。由乙明邨之後到40多幢強檢大廈,多個部門的執法都不是想發告票,目標其實是希望該幢大廈和該區的居民能夠安心。我們提供的服務能夠讓他們做檢測,把所有的隱蔽確診者全部找出來。
 
  剛才陳局長亦提到另一個好例子,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是豐澤樓,那次的檢測率達97%, 有3%是因為沒有人在那處,全部檢查完後發現沒有確診個案,有確診的人都已經離開了。然後錦星局長,地區常稱他為「渠王」,叫他再做檢測,看看有沒有病毒,後來發現有。所以那次做了如此成功的強檢,之後我們開始了第二次強制檢測的通告,再加上我們應用科學檢測,全世界其實只有香港有,進行檢測,發現有病毒,再找出3至5個個案,確保那幢大廈真的完全沒有病毒。所以見到過去的檢測不但加強了,利用科學之餘我們也要再「行多幾轉」,確保每次檢測不是做完就離開了,也不會只在呼籲完後還有漏洞。
 
  所以我要在此感謝居民的配合,因為大家都希望自己居住的社區真正沒有危機。我們這次的行動目標亦是如此,希望可以找出和清除區內的全部風險,讓市民能夠安心在自己的社區居住,而商戶能繼續經濟活動。
 
記者:住宿問題未答。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再談談大家關心曾經過去14天在「受限區域」內逗留超過兩小時的人士,但現時不在區內的人士。其實,我們的強制檢測公告是包括這些曾經在過去14天在「受限區域」逗留超過兩小時的人士,他們是需要在今日午夜十二時前進行強制檢測,他們可以在區內做,如果他們是區內居住並想回來進行檢測的話,這是可以的,如果他們不想回來,他們可以在區外,剛才都說了,可以在19間社區檢測中心或拿取深喉唾液樣本包。執法方面,剛才徐局長已經說了,如果他們不做的話,他始終在法例、檢測公告下要求要做,如果他被發現沒有遵從的話,這會有執法行動。
 
民政事務局局長:我補充一下有關安老院的問題,你知道我以前在勞福局工作,也關注這個問題。我們在安老院方面有特別安排,剛才說過院舍有很多長者不方便下樓做檢測,所以安排了檢測隊上門,亦會上去為職員做檢測和有特別的安排,最關注的是安老院舍的照顧員是安全的,這也是為何在過去的聚焦檢測群組,就着安老院舍的照顧員要多做檢測。其次,我們要確保這次安排上,他們有足夠人手繼續在院舍照顧老人。過去幾天的短時間內,我們已經和社署做好安排,我知道稍後羅局長也會到場看看,在這方面已做好安排和支援,配合不同的情境和需要。
 
記者:跟進非居民人士,他們可以住哪裏?第二個問題,「受限區域」內居民的親友可否送物資來,如果可以,安排是怎樣?剛才有人因為需要上班而鼓譟,現時被人帶上警車,剛才徐局長表示與居民交談過,很多人很樂意進行檢測,但遇上這樣情況,當局會否忽略了一些基層的需要,因為他們可能要輪班工作?想問昨晚記者在現場見到有政府人員在四時前通知一些居民如果需要今早上班的話,就叫他們離開區域,是否有政府人員事先「通水」,安排需要上班的居民離開,這樣是否符合你們封區的原則?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或者我首先回答記者朋友問題關於有些人士如果不是住在區內,但在我們發了「受限區域」的檢測公告後,如果仍然留在區內如何處理,當然他們需要做檢測,做完檢測後,因為他們不是在區內居住,民政事務總署已經安排了一個地方讓他們逗留,他們有安排,至於其他問題請徐局長。
 
民政事務局局長:簡單來說,如果居民有醫療需要,我們會盡量安排和幫助他們。我不建議家屬拿太多物資,我們希望在48小時內可以完成這個行動,如果有特別需要,政府會盡量配合和支援他們。如果有一些很特別的情況,我們會每一個案看看如何幫助受影響的居民。大家明白這次行動,希望以市民角度出發,幫助地區把可能潛在風險降至最低,亦希望把整個行動時間壓縮到最短,如何可以再壓縮到短一些呢?當然就是大家能夠有序地進行稍後全日要做的檢測,我們盡快取得整個區的所有數據,然後可以帶走確診者,沒有(帶病毒)的都已經完成檢測,每幢樓都檢查過;那麼就有空間看看能否早點解封這區。不過我們的目的和目標都是希望可以幫助這個社區盡快把風險降至最低。或者我先解答到這裏。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的英文部分。)



2021年1月23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5時0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