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就《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辯論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今日(一月二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辯論(第一節:中央全力支持、堅持「一國兩制」、走出疫境、注入經濟新動力)的致辭全文︰
 
主席、各位議員:
 
  首先,我感謝大家於昨日和今日就《施政報告》,尤其是就如何走出疫情、注入經濟新動力給予我們很多意見,綜合大家這兩日的發言,我們清楚聽到幾個重要的信息。
 
  第一個是差不多每位議員也有提到,如何共同應對疫情,恢復經濟,因為若然不能戰勝疫情,我們難以談上全面恢復經濟。第二,很多議員也有提及如何盡力支援受困的行業,使中小企可以捱過這個冬天,過程中也要適應新的環境,應對轉變,升級轉型,開拓商機。第三點亦有很多議員提及的,就是如何充分利用國家發展的優勢,尤其是「雙循環」中的「內循環」,以及大灣區的機遇,就這一點,不論是議員或是我同事的發言都有提及和應對。第四方面,就是大家也留意到,國際間的經貿環境隨着經濟下滑及地域的政治因素,加上保護主義,變得越來越不明朗,亦充滿挑戰。因此,在這段時間內,我們必須重整我們自己的策略,重建我們的形象。
 
  針對議員所提出的這些意見,我以三方面從經濟貿易的方面作出回應。第一,就應對疫情、恢復經濟,絕大部分議員提到過去一年,防疫工作確實需要很多資源和政策的投入,去協助社會上不同的行業。在這方面,財政司司長,以及各個部門和政策局在政務司司長的領導下,透過立法會(撥款)推出多輪支援措施,直接協助各行各業,免受打擊。在商經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的範疇內,最好的明證,就是以最受疫情影響的旅遊業為例,我們連同業界的朋友,尤其是姚思榮議員,一直以來無間斷地並有秩序地,透過三、四次向受影響的旅行社、領隊、導遊,以至行業內相關的人士,包括(旅遊巴士)司機在內,提供直接的經濟支援,目的是希望他們可以渡過這個最困難的時候、最困苦的日子。我們亦有透過其他方面(措施)促進旅遊業轉型,利用本地旅遊、綠色旅遊等開拓新商機。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必須與業界共同努力。廣泛來說,在不同行業當中,我們希望不單單利用直接的資助,亦希望針對企業,尤其是中小企在經濟困境中面對的問題,特別是資金的周轉。這方面,我很感謝不同的政黨及商界議員(給予意見),特別是要求政府推出更能撐企業、保就業的措施,例如透過借貸的保證,使銀行能提供資金上的幫助。以大家都贊成,並於去年年初推出的百分百信貸擔保產品為例,短短不足一年,我們已批出超過二萬六千宗申請,惠及二萬多家企業,涉及的款項超過四百一十四億元,亦惠及二十五萬名企業的僱員。這些數字充分反映出這個具利息補貼、可以還息不還本,並有政府保證的借貸計劃是受業界歡迎的。我剛才亦聽到很多議員,包括盧偉國議員、李慧琼議員、林健鋒議員等,都就這計劃提出了新的意見,我們會一併考慮。有人擔心這個計劃原本預算的五百億元承擔額會否不敷應用,我在此希望為大家作一個安心的保證,因為除了有這個百分百的保證產品外,我們亦會將早前推出的八成和九成擔保計劃的備用承擔額一併使用,現時來說,整個餘額仍然有超過七百億元備用,我們希望這方面能夠幫助業界渡過困難的時期。
 
       對中小企的支援不單止上述的(措施),我感謝黃定光議員的支持和肯定,我們過往不斷優化「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及「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擴大適用範圍,讓更多企業受惠。過去三年,已有超過五萬家企業透過這兩項基金獲得資助,藉一比一的資金配對,升級轉型、開拓市場。
 
  有議員提及在幫助業界的時候,亦需要作市場拓展,特別是如何利用會議展覽的方式推廣業務。大家記得在「防疫抗疫基金」內,我們預留了十億二千萬元協助企業推動會展的工作。最近在《施政報告》內亦提出,讓「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可以適用於本地的展覽,大大擴闊了(資助範圍),企業可以利用這個基金在本地進行展覽和商貿活動。
 
  鍾國斌議員問及會議展覽的硬件方面,如何增加我們的設備。其實在《施政報告》內亦有說明,未來幾年,我們會有兩個很清楚的方向:一是希望由二○二六年開始,騰出灣仔三座政府大樓的空地,開展重建工程;同時,我們亦即將開始在機場旁邊的亞博館第二期的策劃發展。後者的落成日期可能比灣仔的(項目)更快。整體而言,我們會增加六萬六千平方米的面積,比現時的會展設施增加百分之四十。
 
  因應疫情而協助中小企的工作,不單只是直接資助或(協助他們作)資金周轉。我們亦會就一些對業界有重要性的項目,跟業界一起討論如何在疫情下重新起動,包括一些大型活動,例如貿發局(香港貿易發展局)舉辦的活動,如何改為線上線下推行;又例如舉行一些大型活動時,如何鼓勵參展人士利用更多的測試和防疫工作,讓活動可以有限度舉行。這方面而言,我們跟很多不同的主辦機構,包括原定準備在(去年)年尾舉辦的工展會,我們都會合作,利用科技、利用疫情管理,希望能在情況許可下仍然可以推行。
  
  第二,利用國家發展優勢,應對或掌握未來發展的機會。就這方面而言,我聽到很多議員都清楚指出,國家在全球經濟復蘇當中,可以說是先行一步,因為在去年疫情相當嚴峻時,國家經濟仍然能有百分之二點三的正增長,而今年期望有百分之六以上的增長。這個國家優勢不單是客觀的優勢,亦是政策上的優勢。國家在這段時間內堅持會堅實地繼續開放、改革和減少貿易壁壘,將市場大門越開越大。這正正是香港作為國家最開放、最國際化的城市,可以盡一分力,亦可以就成果分一杯羹(的地方)。《施政報告》清楚說明,如何利用國家在「雙循環」政策中的「內循環」,就是透過和國家商務部和廣東省商務廳合辦一些讓港企可以開拓內銷市場的推介活動。我們亦委托貿發局推出一個全新的「GoGBA」數碼平台,作為首個境外的中小企直接支援中心。同時,我們亦協助港商把握內地的電商平台,以利用電子商貿作線上線下推廣,以及利用貿發局現時在內地已有的「香港設計廊」網絡,推動香港品牌和專業服務。
 
  主席,這方面的工作其實並非始於今天。在過往幾年,我們與國家企業,無論是央企、國企 、民企,都有一起「走出去」。我們每年舉辦很多商貿團,包括與國家商務部、廣東省商務廳,以及國資委,就不同領域,在世界各地進行招商、推廣工作,過往遍及歐洲、北美、東南亞、中東以至地中海的地方。這方面的工作會繼續進行,我們每年都會尋找這些選點,但亦要作出調整,在未能作實體的招商活動時,作線上線下的工作。我們在這方面亦取得成果,例如,我們最近在三個東盟地區國家(印尼、馬來西亞及泰國)舉辦的線上商貿活動均有近千人參與;去年年底舉辦的第五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吸引超過六千位來自約八十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士參與。這些都為企業、為專業服務界別,以及為國內企業提供很好的平台,亦為作為國家與國際雙循環中的角色盡一分力。
 
  談到國際貿易的緊張關係中,香港如何利用自身和國家給予的優勢,應對負面的挑戰、甚至是挑釁。在面對國際之間或一些個別貿易夥伴的無理或不公平的措施,包括單邊主義、自我保護或輸打贏要,以至妨礙自由貿易或有違國際貿易規矩的措施,特區政府會不亢不卑、據理力爭,堅守原則去捍衛自身的利益。我們和美國就產地來源的爭論,已提升至世界貿易組織(處理),並已啟動爭端解決機制。
 
  在維護自身權利的同時,我們亦要建立夥伴關係。在國際上,有很多同路同心的人和我們一起爭取共同利益,維護自由市場和國際規矩。這方面,沒有比確立雙邊或多邊貿易協定更好。過去幾年,大家都看到我們和貿易夥伴(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倍增至八份,涉及二十個經濟體。投資協定方面,(亦簽署了)二十二份(協定),涉及三十一個經濟體。這些都為業界提供一個較可確定的投資和經貿環境。我們會跟進如何盡快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因為這個(協定的經濟體),佔我們的市場百分之七十以上,在十五個國家之中,有十三個(成員)亦已(和我們)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
 
  有議員剛才提及,我們要加強推廣、宣傳及建立自己的形象,糾正一些負面或不合理的看法。關於這方面,整個特區政府,聯同駐外辦事處一直在進行這個工作。我們必然會維護「一國兩制」下,尤其是《基本法》賦予我們單獨關稅地區(的地位),或是我們特別的經貿身份,以確立我們於國際貿易間的平台。我們強調與所有貿易夥伴,都是建築於互惠互利及共同利益之上。當然,我們要做很多聯絡和推廣的工作,這方面的工作不單限於應對個別國際媒體的負面報道,還包括聯同我們的夥伴,包括外國商會或國際派駐香港的商會,這方面的工作我們一直有做。另外,我們特別針對不同的地方智庫、輿論領袖和學者,透過各地的經貿辦事處的聯絡,繼續進行工作。過往一年,我們的團隊不時和這些具影響力的智庫或輿論團體接觸,或是以網上形式於個別範疇作出討論。
 
  國際傳媒方面,我想作一個簡單的統計。過往一年多以來,我已接受多於二十六間國際媒體的專訪,(內容)集中提及香港獨特的應對情況。整個團隊,特別是透過經貿辦事處和(政府)新聞處,我們會繼續做好有關工作去維護香港權益,同時給予國際社群一個正面的信息。
 
  主席,總結經貿方面的工作,我會以特首於《2020年施政報告》第37段作為結語。特首於第37段清楚表示,我們的發展策略,就注入經濟新動力(方面),希望秉承和強調發揮「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我們不時連繫世界,尋找商機。在推動自由貿易和維護市場經濟的兩個大前提下,擔當「促成者」和「推廣者」角色,與企業同行,開拓更大市場,並協助專業服務提供者走出香港。我們會繼續和立法會議員一同努力,商經局會透過參與立法會轄下的相關委員會,以及最近由議員新成立的振興香港經濟事宜小組委員會一起努力。我在此感謝各位議員的意見,同時希望大家支持政府的施政,支持這項動議。多謝主席。



2021年1月21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22時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