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六題:交通運輸研究
************
  以下是今日(一月十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恒鑌議員的提問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的答覆︰

問題:

  政府分別於一九七六、一九八九及一九九七年進行三次整體運輸研究。有市民指出,最近一次研究於一九九九年完成至今已超過20年,而在這段期間,香港在人口、各區發展,以至車輛數目、跨境交通等運輸相關情況已起重大變化。此外,部分地區(尤其是新界西)的公共交通服務不足及道路擠塞等問題亦日趨嚴重。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過去三次整體運輸研究相距年數不固定,當局以何準則決定何時進行此類研究;

(二)會否於近期展開第四次整體運輸研究;如會,詳情及時間表為何;如否,有何機制確保新界西的公共交通服務及運輸基建設施可配合該區的發展;及

(三)鑑於行政長官在二○二○年《施政報告》提及,政府會進行一項全面的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該研究包含的範疇及推行時間表為何?

答覆:

主席:

  就陳恒鑌議員提問的各部分,我現回覆如下:

(一)整體運輸研究的目的,是為香港制訂一套適時的運輸策略,迎合社會發展需要以至人口規劃等方面的轉變。一九七○年代,因應新界區新市鎮的發展,政府進行了第一次整體運輸研究,研究範圍包括興建道路連接各新市鎮及市區、興建地下鐵路、將九廣鐵路電氣化及改為雙軌行駛等;及後於一九八○年代,政府決定興建赤鱲角新機場及推進港口發展,並因而進行了第二次整體運輸研究;及至回歸後,政府因應香港人口增長及跨界交通需求迅速增加,進行了第三次整體運輸研究。

  第一次及第二次整體運輸研究為香港的運輸政策定下三大原則:(i)改善運輸基礎設施;(ii)擴展及改善公共交通服務;及(iii)管理道路的使用。建基於上述原則,政府完成第三次整體運輸研究,並定下五個大方向,包括(i)更妥善融合運輸與土地用途規劃;(ii)更充分運用鐵路,讓鐵路成為客運系統的骨幹;(iii)提供更完善的公共交通服務和設施;(iv)更廣泛運用新科技來管理交通;以及(v)制訂更環保的運輸措施。這些大方向至今依然適用。

(二)完成第三次整體運輸研究後,政府一直有就整體運輸研究所涉及的各個範疇進行不同研究,包括︰

(i)運輸基建的規劃,例如《鐵路發展策略》;政府內部亦有定期檢視全港策略性道路項目的規劃,並有序推展包括中環及灣仔繞道和東區走廊連接路、中九龍幹線、將軍澳—藍田隧道等主要道路項目;

(ii)《公共交通策略研究》,檢視重鐵以外各種公共交通服務的角色和定位;及

(iii)展開運輸專題研究,例如以「效率優先」為原則的「擠塞徵費」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以上針對不同運輸課題的研究基本上已達至整體運輸研究的效用,同時能透過分階段投放資源,有序地完成各項研究工作,讓各項研究結果可早日出台。

  我們一直就新界西進行規劃及興建多項運輸基建,例如在二○二○年十二月全線通車的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將落實推展的十一號幹線(元朗至北大嶼山段)及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以及計劃在今年開始進行可行性研究的屯門繞道。此外,政府在「明日大嶼願景」下計劃推展全新的主幹道及鐵路,亦有助紓緩現時西鐵線和新界西北前往香港島主要道路繁忙時段的擠逼情況。

  長遠而言,我們已展開《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探討鐵路及主要幹道基建的布局,讓大型運輸基建的規劃能配合甚或至預留容量以滿足香港整體長遠土地發展的需要。

  政府會因應地區發展、人口變遷、運輸建設的落成、區內現有公共交通服務的運作和服務水平等,持續優化地區的公共交通服務網絡。

  在推展土地或房屋發展項目時,相關部門或發展商需要進行相關交通影響評估,以適當調整發展規模,或實施交通改善及紓緩措施,保持區內道路暢通。

(三)目前,運輸署正制訂《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的範圍及具體安排,並籌備進行全港性的交通習慣調查,以期在二○二四年使用調查所得的資料提升整體運輸研究模型,並透過新的資料及模型完成《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中的其餘部分工作,制訂未來交通運輸政策。

  《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會參考和引進合適的創新交通模式和技術,推動綠色運輸,減少廢氣排放,令香港成為更宜居城市。另外,亦會探討提升公共運輸服務,鼓勵市民使用公共運輸,以紓緩交通擠塞的情況。我們目標是制定具前瞻性的長遠交通運輸策略,確保香港將來能維持一個安全可靠、環保高效的交通運輸系統,既可滿足市民在經濟、社會和休閒方面的需要,亦可支持香港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促進大灣區內的人流和物流。當我們敲定全盤計劃後,會向立法會交代詳情。

  多謝主席。
 
2021年1月1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3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