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公布二○二○年香港空氣質素監測結果
********************

  環境保護署(環保署)今日(一月八日)公布二○二○年香港空氣質素的概況。二○二○年本港五種空氣中主要污染物(即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微細懸浮粒子(PM2.5)、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及臭氧(O3))的年均濃度載於附件一。
 
  隨着政府多年來持續推行減排措施以及和廣東省合作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區空氣質素,本港的整體空氣質素呈現明顯改善的趨勢。一九九九年至二○二○年期間,一般空氣中的PM10、PM2.5、NO2及SO2從最高濃度水平下降了43%至80%;這些空氣污染物於二○二○年的本港整體年均濃度分別是27微克/立方米、15微克/立方米、33微克/立方米及5微克/立方米,符合空氣質素指標。同一期間,這些污染物在路邊的濃度亦從最高濃度水平減少了43%至82%(詳見附件二)。在煙霧方面,本港空氣低能見度的時數亦從最高位大幅改善了78%。此外,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錄得區內的PM2.5水平持續下降,反映區域空氣質素近年有顯著改善;香港科技大學從衞星數據的分析亦顯示珠江三角洲地區的PM2.5水平大幅改善(詳見附件三)。
 
  路邊NO2雖然已經大幅下降,但仍處於較高水平。二○二○年年均濃度為每立方米70微克,超出空氣質素指標限值(40微克/立方米)。商業車輛(包括貨車、巴士、小型巴士和的士)雖然只佔整體車輛數目約20%,卻是路邊氮氧化物(NOx)的主要排放源頭,其排放NOx佔全港所有車輛排放量的90%以上。因此,商業車輛會繼續是政府改善路邊空氣質素的重點對象。
 
  空氣中的臭氧仍然呈長期上升趨勢。環保署發言人表示:「臭氧是複雜的空氣污染問題,亦是區域性問題。它不是從污染源直接排出,而是由空氣中的NOx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在陽光下經光化學反應形成。近年本港臭氧濃度上升,除了因區域背景臭氧水平偏高外,本地車輛減少NOx的排放,亦會間接導致路邊及市區的平均臭氧水平上升(因為少了一氧化氮與臭氧作化學反應,因而減少臭氧的消耗,令較多臭氧存在空氣中)。減少NOx排放能令本港的NO2水平降低,而整個區域持續減少NOx及VOCs排放長遠會降低區域內及本港整體的臭氧濃度及超標情況。我們會加強管制VOCs,並強化區域合作及科學研究以處理臭氧問題。」
 
  根據一些歐美地區改善空氣污染的經驗,臭氧濃度的改善亦常出現滯後現象。因為複雜的光化學原因,煙霧問題和NOx改善的初期經常會導致臭氧水平上升;當減排工作持續一段時間後,臭氧濃度才開始下降。要改善臭氧水平,重點工作是區域合作,粵港雙方已開展《二○二○年後區域空氣污染物減排目標和濃度水平研究》,以制訂至二○三○年的減排目標。為針對區域臭氧問題,粵港澳三地政府將於本年共同開展為期三年的《大灣區光化學臭氧污染及區域和跨區域傳輸特徵研究》以深入了解大灣區內臭氧前驅物的來源、臭氧的成因、區域和跨區域傳輸的特性。此外,粵港兩地政府會分階段在區域空氣監測網絡中加入VOCs的實時監測,香港特區政府亦將設置激光雷達,實時測量高空的臭氧及粒子濃度和氣象數據的垂直及立體分布,追蹤空氣污染物在香港傳輸的情況,以助制訂有效減少臭氧污染的政策。
 
  發言人說:「環境局二○一三年發表《香港清新空氣藍圖》,並推行一系列針對海陸交通、發電廠等本地污染源的減排措施,包括於去年完成淘汰約80,000部歐盟四期以前柴油商業車、加強管制石油氣及汽油車輛的排放、收緊車輛廢氣排放標準、逐步收緊發電廠排放上限,以及要求船隻使用更清潔燃料等。其後亦持續推行新措施,如去年十月開展新一輪淘汰約40,000部歐盟四期柴油商業車的計劃,以及20億元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推動在現有私人住宅樓宇停車場安裝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等。」減排措施詳見附件四。
 
  在檢討空氣質素指標方面,考慮了不同因素及收集到的意見,政府建議收緊三項指標,即SO2的24小時空氣質素指標、PM2.5的一年空氣質素指標及24小時空氣質素指標。政府計劃向立法會提交修訂條例草案,以盡快落實新的指標。政府會於今年第一季發表本港首份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稍後亦會更新《香港清新空氣藍圖》,繼續為改善本港的空氣質素作出長遠規劃。



2021年1月8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8時2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