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抗疫記者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十二月十一日)下午舉行記者會。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衞生署署長陳漢儀醫生及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醫生亦有出席。以下是陳肇始教授的開場發言:

  各位傳媒朋友,各位市民,接下來我會重點談談最新的疫情狀況和個案。

疫情嚴峻
————

  由今年一月開始到現在,我們已經差不多抗疫整整一年,經歷了幾波疫情。我可以毫無疑問地告訴大家,現時是整個疫情最嚴峻的時刻。

傳染力強
————

  首先第一是病毒的傳染力十分強。這波疫情的病人,大部分都具有較強的傳染性,約九成病人的CT值在30以下。

  流行病學上來看,我們最緊張的是本地源頭不明個案的數目。過去兩星期,本地源頭不明個案的數目由每星期137宗(十一月二十七日至十二月三日),上升60%至每星期218宗(十二月四日至十二月十日),增幅很大,顯示社區很多病毒隱形傳播鏈還未有減少。本地感染個案七天移動平均數字已於昨日(十二月十日)升至92.3。

  雖然在第三波疫情時,我們亦出現連續多日過百宗確診個案的情況,但這一波的疫情,不論是爆發群組的數目,或是所涉及的確診數字,上升速度都比之前幾波的更快。

  除了歌舞場所外,食肆、安老院舍、殘疾人士院舍、工作地點和建築地盤等亦出現群組爆發。截至昨日,歌舞群組已涉及超過700宗,有702宗確診個案;另有院舍群組和建築地盤群組亦各自涉及超過50宗個案。感染人士遍布全港各區,除了一般的上班族外,亦有不少是家庭主婦、退休人士、學生等。

  為甚麼數字會上升得這麼快?第一點,約三成個案的病人沒有病徵,大家都不察覺有事,病人在出現病徵前已具有傳染力。第二點,這一波疫情大部分病人的CT值低,代表病毒量高。在一些沒有戴口罩的環境,如大規模聚餐、在休息室閒談、在戶外工作等的情況,固然容易傳播,但即使全程戴上口罩與感染者短暫交談,甚至只是共用一些設施,已經足以受到感染。

  這兩星期很多源頭不明的個案,都是普通的退休人士、家庭主婦,他們每天的日程很簡單,但不知為甚麼就受到感染了。要徹底預防自己和家人受到感染,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減少外出的次數,留在家中是奏效的方法。

病情較重
————

  除了傳染力強外,第四波疫情的特點,是病情較重。第四波疫情來勢迅速,由十一月一日起至今已有超過1 968名病人確診。確診病人中有45人情況危殆,情況嚴重的有65人,絕大部分是於第四波疫情中確診。這數字由十一月一日開始,但大家要留意,這一波疫情的上升主要由十一月中至尾之後。我們的數字由十一月一日開始計算。

  據前線醫護人員的臨床觀察,危重病人方面呈現以下特點:

(一)危重病人的年齡屆乎27歲至95歲之間。
(二)接受深切治療的病人,不乏年紀較輕的個案。例如45名危殆病人中,60歲或以下的佔10名,包括50歲或以下三名;至於65名嚴重病人方面,60歲或以下14名,包括50歲或以下三名。雖然60歲以上的佔七成,但有三成是60歲以下。
(三)部分危重病人情況嚴重,早前醫管局深切治療部醫生曾說過,就是有病人是一入院便要直接送到深切治療部接受治療。

  此外,隨着疫情嚴重,現時病房的使用量亦見緊張。截至今早六時,分別有754名和388名病人在公立醫院及亞博館的社區治療設施留醫。負壓病房病床使用量為76%;有負壓設施的深切治療病床使用量為75%。

  我提及上述數字,是希望告訴大家,第四波疫情已經對醫管局的服務構成不可忽視的壓力。今年初歐美等地醫療系統崩潰的情況,大家一定要小心。醫管局同事在前線為我們努力抗疫的同時,希望大家全港市民都出一分力,留家抗疫。

個別群組最新發展
————————

  接下來我向大家報告一些群組的最新發展,包括處所、屋邨或群組出現爆發,包括葵盛西邨、麗晶花園和錦豐苑,我說一說最新的情況。

葵盛西邨
————

  截至昨日,葵盛西邨第八座共錄得22宗確診個案,當中15宗來自五樓的八個單位,七宗來自其他樓層的五個單位。五樓的所有住戶均被界定為密切接觸者,衞生署已向五樓所有無病徵的住戶,約100人,發出檢疫令,並安排他們入住檢疫中心。

  同一時間,我們已發出強制檢測公告,要求曾身處葵盛西邨第八座超過兩小時的人士進行檢測。除了向居民派發樣本包外,亦已於葵盛社區會堂設立流動採樣站,為第八座的居民進行免費檢測。直至昨天,一共已有4 100人接受檢測。

麗晶花園
————

  昨日至今,麗晶花園第六座共錄得八宗確診個案,全數來自不同樓層的D室單位。另外,第四座E室及第十八座D室單位亦各有一宗確診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昨日聯同專家袁國勇教授和環境局的同事視察環境後,認為有機會出現環境污染,因此衞生署已向第六座D室單位所有無病徵的住戶發出檢疫令,並安排他們入住檢疫中心。目前大約80名住戶已入住檢疫中心。

  我們亦已發出強制檢測公告,要求曾身處麗晶花園第六座、第四座E室及第十八座D室單位超過兩小時的人士進行檢測。除了向居民派發樣本包外,我們亦立刻於麗晶花園羽毛球場設立流動採樣站,為居民免費檢測。直至今早,一共已有約600人接受檢測。

錦豐苑
———

  截至昨日,錦豐苑錦蕙閣共錄得五宗確診個案,來自不同樓層、不同座向的單位。

  我們已發出強制檢測公告,要求曾身處錦蕙閣超過兩小時的人士進行檢測。除了向居民派發樣本包外,我們亦已立刻設立流動採樣站,由今日中午開始為居民進行免費檢測。

限制與檢測宣告
———————

  最近我留意到除了群組情況外,大家對政府何時發出檢疫令、強制檢測公告或限制與檢測宣告等不同法律手段有疑問,所以我在這裏解釋一下。首先說一說原則,原則是衞生防護中心如在一些樓宇、地方或處所發現有群組或爆發,第一是一定會檢視及評估傳播的風險,第二是評估風險之後,再決定最有效的措施去減低擴散。有些需要法律手段,有些是不需要,視乎風險的高低。有些措施需要市民通力合作才能有效,我們一定會盡最大努力,作應變措施。風險評估後,要決定是否對一個處所發出強制檢測公告,限制與檢測宣告,即大家說的「禁足令」,或檢疫令。衞生防護中心的風險評估,需要考慮多方面的風險因素而定,例如個案的分布情況、是否同一層或同一座向出現多宗無關聯的個案、會否有環境污染、自願檢測的成效等等,確診個案數字我們當然會看,但正如衞生署昨日強調,確診個案數字並不是唯一的指標。

  我亦趁機會再次解釋一下,限制與檢測宣告,即大家說的「禁足令」,在第599J章的法律框架下,要符合甚麼條件,才可發出限制與檢測宣告。這裏面包含三步的考慮:

(一)首先是看看是否有相當數目受感染人士在近期身處於某處所,以及受感染人士是否曾經近距離接觸處所內相當數目的人士;
(二)其次是看看上述的情況,會否因而令身處該處所的人蒙受重大的感染風險;
(三)最後是要評估,是否有必要盡快及盡量廣泛地為處所內的人進行檢測,以預防、抵禦、阻延或控制疾病的傳播。

  正如其他處理傳染病的法律框架一樣,上述的條件都涉及全面的風險評估,要按每一個群組的情況而決定。衞生防護中心評估過,按目前的情況,現時採取強制檢測及向高風險人士發出檢疫令,是較合適的做法,但不排除如果未來幾日有進一步發展,我們審慎評估過後認為有需要,衞生防護中心和食物及衞生局會果斷運用相關法例賦予政府的權利,包括發出限制與檢測宣告等,或在其他情況發出其他指示等。無論採用何種方式,我們的首要考慮都是公共衞生,以及市民的安全。

總結
——

  我想特別強調,即使衞生署及整個政府的同事會繼續日以繼夜地處理幾個屋苑的群組爆發,但單靠「封樓」、「封邨」,並不足以消滅全港18區的疫情。現時的疫情已在社區擴散,要成功遏制病毒的傳播,最重要是全港市民都留家抗疫,這是個有效的方法。上幾波疫情告訴我們這是有效的。

  大家參加的每一個聚會,不論是朋友間的聚會或是家庭聚會,都可以是一條新的傳播鏈。最近的個案已經告訴我們,即使全程戴上口罩,和感染者短暫交談,亦已經足以受到感染,繼而很容易會傳染到同住的家人。我們實在不想看到新群組的出現。

  我在此特別提醒市民,違反「限聚令」及「口罩令」的定額罰款,由今日起已增加至5,000元,由2,000元增加到5,000元。希望各位市民自律合作,政府在這段期間亦會加強執法。

  政府的目標很清晰,就是希望大家未來兩星期盡量留在家中,因這非常關鍵。希望大家過一個平靜的冬至和聖誕,在這兩星期大家「捱一捱」,這樣我們才有希望在農曆新年前把疫情壓下,讓大家過一個好的新年。我明白很多市民都希望趁冬至及聖誕團聚,但希望大家以防疫為先,盡量減少聚餐及派對,為自己、為家人、為社區,大家留家抗疫。
 
2020年12月11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20時31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