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就「紓緩道路交通擠塞」議員議案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今日(十一月十九日)在立法會會議就陸頌雄議員動議的「紓緩道路交通擠塞」議案的總結發言:
   
主席:
 
  首先,我必須感謝陸頌雄議員、陳恒鑌議員及所有發言的議員的意見。他們的意見很有建設性,亦相當有理據。從提點至批評,我們衷心感謝,亦會檢視研究。政府就如何紓緩交通擠塞,以至整體交通運輸政策的規劃及推行的措施,我在開始時已作非常詳細的解釋。在此,我希望就數個重點作簡短回應。
   
  首先,就交通政策、基礎建設,以至行政措施,我們完全同意需要具前瞻性的遠景。我們會就發展局的《香港2030+》遠景規劃去推展超越二○三○年的鐵路及主幹道研究。
   
  很多議員提及香港在過去一段時間,以至未來,有很多人口的遷移,從市區遷移到新界北部。有關研究會針對有關的交通運輸問題,譬如我們會就着新界東北現時一些交通擠塞的地點,如凹頭、雞嶺迴旋處、吐露港公路由粉嶺段的擴闊,以至現時沙田段現有雙程雙線擴闊為雙程三線,以及在研究中的T4主幹道。當然,剛才亦有議員提到沙田繞道,我們都會一併考慮。至於新界西北、屯門南的交通情況、屯門西繞道,以至十一號幹線,研究均會觸及。當然,亦有議員提及交椅洲中部水域填海後整體規劃為何,這會視乎《香港2030+》遠景規劃的結果以全面配合。
   
  在交通運輸研究方面,議員亦提及一九九九年的整體運輸研究。隨着時代、科技,以至出行模式的轉變,運輸研究的安排亦需要與時並進,以適時及按照最新的情況作出回應。從一九九九年至今,相關的研究一直在進行,我們會以新的方向繼續推行香港全面策略交通研究。
   
  就很多議員關心的鐵路服務,的而且確香港鐵路曾經是香港人的驕傲,由一九七幾年服務香港人至今天,超過四十年。在過程中有做得優良的地方,亦有值得改善的地方。特區政府會嚴肅鞭策港鐵公司,亦會與他們一起努力,就着鐵路服務計劃的推展,以至日常運作的可靠性,為香港市民提供優質的鐵路服務。
   
  至於鐵路項目的推展,我相信大家都可以放心。創造容量、基建先行,已經在特首的施政策略清楚提出,亦是當下我們規劃未來交通運輸以至城市規劃、住屋建設和地區設施一併考慮。所以在這方面,我認為政府的看法與在座議員的看法並沒有差別。
   
  當然在過程中,大家都非常關心涉及泊車位的問題。我們明白在如香港的世界大都市,我們有很完善的公共交通運輸體系,但同一時間亦要照顧一些在新界偏遠地方居住的市民的出行需要。所以,是否及如何控制汽車增長,我們需要考量、需要平衡。居住在市區(的市民),當然我們有其他行人友善的安排;居住在郊區的,我亦希望透過「單車友善」政策為他們提供另類的出行方式。就泊車位的供應,有議員提到究竟未來的供應如何?泊車位不足是相對性的,視乎一個城市汽車的數量及出行模式。以香港每天平均一千萬人次的出行,其中百分之九十已經利用公共交通體系,剩餘只有百分之十是透過私人車輛出行。在這情況下,大家都認為我們是否可以大力去遏制汽車數目的增長呢?同一時間,在座的議員亦提及很多市民平日並不駕車出行,周末因為家庭聚會,甚或至要去一些較偏遠的地方,一家人齊齊整整出行,有實質需要。所以,單從汽車的數目不足以反映私家車對交通運輸的影響,我們要考慮的是在繁忙時間的擠塞。在非繁忙時段,周六、周日或假期,無論你是駕車或乘搭交通工具,大家的感覺都是良好的。任何公共交通系統都不可能一天24小時都可以讓每個人有座位坐,不擠塞,全世界的大都市在上班下班的繁忙時段,都面對同樣的問題。我希望大家在這方面都可以考慮。
   
  至於泊車位方面,正如我在開始時亦說得很清楚。政府是採取「一地多用」的政策,在合適的「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及公共休憩用地加設公眾停車場。運輸署亦積極探討20個新的公眾停車場項目,我們預計可以提供合共5 100個公眾泊車位。如果項目是受到社區接受,以及獲得議會支持,獲得撥款,我們預期在二○二四至二○二五年度可以開始提供服務。
   
  至於有議員關心自動泊車系統,我可以在此向大家作出報告。六個泊車系統中,一個在荃灣的已經進行招標,如果一切順利,可以在二○二一年年底投入服務;至於其他項目,我們亦全力推進。
   
  就公眾泊車位,我們需要明白是受到《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規範。運輸署與相關部門就泊車位供應和城巿規劃,以至交通影響已進行全面檢討,亦提出一些修訂。有關修訂經過正常程序後,我們會適時公布。
   
  接下來請容許我再講述公共交通的角色互補,在座議員都很明白箇中道理。其實,就不同的公共交通工具,我們都已進行檢討──由鐵路、巴士、小巴、電車、渡輪,以至的士。其實它們都各有其角色,是互相補足的角色,為不同地區,為小量以至大量人流的地區提供合適的服務。重要的是要確保它們的生態健康,可持續發展和為巿民提供優質的服務。所以,我們希望大家對不同的交通工具都同等看待,因為它們事實上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以及它們扮演的角色,是為巿民提供服務。
   
  最後我希望講一講,就很多政策及管理措施,我很高興今天聽到很多在座議員都是認同的,包括我們早前提出的「三隧分流」方案。當然,當時的氣氛和考慮有所不同,但我希望到二○二三年收回西隧後,這項目再提交議會時,可以得到大家一些正面的建議和支持,讓「三隧分流」這個有效和實質可行的方案得以推行,為香港巿民提供方便、快捷和可負擔的過海通道。
   
  除此之外,電子道路收費、「擠塞徵費」等研究,我們正深入進行中,當然,有關措施不乏反對意見。香港是多元社會,有反對意見是正常不過的。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共同商議、籌劃,為香港找出大家都能夠接受的方案。
   
  除了剛才所提及的,在科技方面,我們所指的是自動泊車系統、自動(駕駛)汽車日後的法規管制,以至其他嶄新的科技,我們都會研究。我們會考慮香港的實際情況,踏實地提出建議。當建議成熟時,我們會向議會提交,徵詢大家的意見,看看前路怎樣規劃。
   
  主席,在過去兩天──昨天和今天,我感受到議會有所改變。大家都實事求是、理性、正面。當中有些(意見)與我們的意見並不完全相同,當中亦有很多是完全一致,大家的關注點都不同,這反映了議會和社會一種多元的文化、一種互相包容的態度,亦以事論事為香港人服務。我在此感謝所有在座議員就「紓緩道路交通擠塞」這議案提供意見,我們會仔細研究,多謝主席。



2020年11月19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6時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