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就「制訂輸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的新機制」議案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今日(十一月十八日)在立法會會議就張宇人議員動議「制訂輸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的新機制」議案的開場發言:
 
主席:
 
  我非常感謝張宇人議員提出的議案,表達了對本港醫生人手問題的關注,以及提出可解決人手問題的一些建議。事實上,政府與各位議員一樣,都為着現時本港醫生人手不足的嚴峻情況而很着急,而我們正努力循多方面去挽留醫生和增加人手於公營醫療系統服務。
 
  在處理醫生人手問題方面,我想從三方面着墨解說一下政府的各項措施,分別是「本地供應」、「醫管局措施」以及「醫委會的措施」。首先是「本地供應」方面。在過去十年,政府已大幅增加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的醫科生培訓學額,增幅達九成。政府亦會繼續增加本地培訓醫療專業人員的學額,並在資源上全力配合。在二○一九至二二教資會三年期內,政府已每年增加醫科生的資助培訓學額60個。此外,為確保醫療人手的長遠穩定供應,政府正進行新一輪人力推算工作,預期於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完成。視乎人力推算工作的結果,政府會考慮是否進一步增加下一個教資會三年期的醫科培訓學額。
 
  此外,我們在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推行的一系列措施,醫管局會聘請所有合資格的本地醫科畢業生,給予他們一份長達九年的合約,並提供相關專科培訓,預計未來五年將會有合共超過2 000名醫科畢業生成為註冊醫生。
 
  另一方面,醫管局亦會研究優化特別退休後重聘計劃,鼓勵更多資深醫生在退休後以合約形式繼續為醫管局服務,直至65歲,亦會為現職醫生提供更多晉升及培訓機會,以及改善工作環境,藉着種種措施,以挽留人才。
 
  我們明白單靠本地供應以及挽留人才是不足夠的,需要同時考慮不同措施以鼓勵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在公營醫療機構執業,我們需要「外援」。
 
  過去數年,香港醫務委員會(醫委會)已推行多項改善措施和新措施,協助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本港取得正式註冊,包括由二○一四年起,執業資格試由每年一次增至兩次,以及修訂執業資格試的若干豁免要求。
 
  此外,在二○一八年三月通過的《醫生註冊(修訂)條例》已將有限度註冊的有效期和續期有效期由不多於一年延長至不多於三年,加上醫管局已優化有限度註冊醫生的晉升機會,相信會吸引更多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願意來港服務。過去兩年,我亦曾出訪英國及澳洲,鼓勵更多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執業,當地的留學生反應正面。政府會繼續積極聯同駐外經濟貿易辦事處在海外推廣和宣傳有限度註冊安排。
 
  食物及衞生局於二○一九年三月設立一個平台,邀請醫生業界的主要持份者,包括醫委會、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香港醫學會、兩間醫學院、衞生署和醫管局的代表一起集思廣益,共同商討各項可行的增加醫生人手的方法。我們會繼續利用這個平台跟進其他增加醫生人手的方法。
 
  主席,政府認同要繼續積極探討不同的做法,以紓緩公營醫療系統醫生人手不足的問題。我希望先聽取議員的意見,然後在總結發言作進一步回應。多謝主席。
 
2020年11月1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32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