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題:香港青年在內地發展事業及就學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十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劉業強議員的提問和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的書面答覆:
 
問題:
 
  政府正按照在二○一九年初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推動及支持香港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創業和就業。另一方面,現時有不少香港青年到內地就學。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是否知悉,分別有多少名15至40歲的香港青年現已於大灣區其他城市(i)創業及(ii)就業,並按他們所屬年齡組別和居住的城市以下表列出分項數字;如未能提供該等數字,會否作出統計;
 
年齡組別 大灣區其他城市
廣州 深圳 珠海 佛山 東莞 肇慶 中山 江門 惠州 澳門
15至
20歲
(i)                    
(ii)                    
21至
25歲
(i)                    
(ii)                    
26至
30歲
(i)                    
(ii)                    
31至
35歲
(i)                    
(ii)                    
36至
40歲
(i)                    
(ii)                    
總數   (i)                    
(ii)                    
 
(二)是否知悉,第(一)項提及的香港青年主要從事的職業和行業類別,以及有關人數的分項數字;如未能提供該等數字,會否作出統計;
 
(三)二○一九年三月在青年發展基金下推出的(i)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及(ii)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至今(a)接獲及(b)批出的申請宗數分別為何;
 
(四)過去五年,每年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接獲的申請宗數為何;是否知悉,過去五年獲資助的人士當中,於畢業後(i)回港就業以及(ii)留在內地發展的人數分別為何,以及他們主要從事的職業和受聘的職位分別為何;及
 
(五)有否制訂進一步的措施,便利本港青年往內地就學及發展事業,並幫助他們認識國家和融入國家發展;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劉議員的提問,經諮詢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教育局及勞工及福利局,現綜合回覆如下:
 
  政府一直致力拓展香港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及就學。大灣區是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結合了聯繫全球的金融商貿服務和先進的工業生產力,發展潛力巨大。大灣區不但為香港未來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亦是香港疫情後恢復經濟的重要機遇所在。香港在金融、創科、專業服務等多方面都可與區內城市優勢互補,大灣區發展會為香港青年人提供很多優質的工作機會,為他們提供一個事業階梯,政府亦鼓勵青年放眼大灣區,把握當地的發展機遇。
 
(一)及(二)政府並沒有備存有關香港青年於大灣區其他城市創業或就業的相關統計數字。
 
(三)為進一步協助香港青年創業者發掘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機會,政府已在「青年發展基金」下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及「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鼓勵香港青年善用大灣區的雙創基地,協助他們在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業務。各界對資助計劃的反應踴躍,兩項計劃合共接獲超過四十多間香港非政府機構申請資助。評審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稍後將正式公布申請結果。其中「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預計將批出共約一億元資助予十多個非政府機構推行青年創業計劃,為近200個有意或已經在本地及/或大灣區內城市創業的青年初創企業提供資助,以及向約4 000名青年提供創業支援及孵化服務。至於「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方面,則預計批出約500萬元予十多間非政府機構,舉辦短期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新創業基地的體驗項目,預計接近700名青年受惠。
 
(四)「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於二○一四年七月推出,並分別在二○一六/一七及二○一七/一八學年擴大資助範圍及增設免入息審查資助。資助計劃於二○一六/一七、二○一七/一八、二○一八/一九、二○一九/二○及二○二○/二一學年的申請宗數分別為2 425、3 453、3 403、3 484及4 261宗。政府沒有就有關前往內地升學並於畢業後回港就業或留在內地發展的香港學生人數作統計。
 
(五)政府一直積極推進大灣區建設的工作。二○一九年,中央就推進大灣區建設公布共24項政策措施,便利香港居民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就業和居住,並加強大灣區內人流、物流等方面的便捷流通。其中有關便利香港青少年往內地發展的政策包括支持大灣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港澳居民、開展大灣區出入境便利化改革試點和鼓勵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地九市創新創業。政府會繼續透過粵港澳合作平台,鼓勵香港青少年到內地學習、就業、生活,並會繼續透過實習、交流、創業計劃以及宣傳等,加強香港青少年認識內地的最新發展情況和機遇,推動兩地青少年交流。
 
  就業方面,自二○一五年至今,勞工處與相關商會組織合作舉辦了共12場以內地就業及職位空缺為主題的大型招聘會,幫助本港求職人士(包括青年人)認識內地(包括大灣區)的就業機會及工作情況,並協助他們尋找合適的工作。勞工處亦在其「互動就業服務網站」內設置「內地就業資訊」專頁,載列本港僱主刊登的內地工作職位空缺,並介紹內地就業資訊。
 
  便利就學的措施方面,教育局會繼續協助國家教育部在港推行「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讓參與計劃的內地院校根據本港學生的文憑試成績擇優錄取,為本港高中畢業生提供更多元的升學途徑及連繫國家發展的機會。教育局亦會繼續透過「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為有意到內地升學的香港高中畢業生提供資助。
 
  教育局亦鼓勵學生參與內地交流活動。為幫助學生認識國家,加強國民身分認同,教育局一直配合學校課程和國家的最新發展,籌辦或資助學校舉辦不同主題的內地交流活動,讓學生從多角度親身體會國家在歷史、文化、經濟、教育、科學和科技等方面的發展,並了解國家發展為香港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豐富學生全方位學習經歷。內地交流計劃一直受師生歡迎,當中包括前往大灣區九個內地城市及澳門特別行政區的交流計劃,例如「同根同心」──香港初中及高小學生內地交流計劃、「南沙、前海的經濟發展和粵港合作探索之旅」及「內地、澳門升學就業探索之旅」等,讓學生參觀南沙、前海的青年人創業基地和深圳的創新企業和探訪「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下的大學。隨着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在二○一九/二○學年首辦「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探索之旅」,讓學生使用高鐵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認識及親身體驗大灣區各城市的規劃和發展,以及交通的便捷,從而思考大灣區為香港帶來的機遇。此外,香港已有不少學校自行或透過教育局協調,與內地多個省市的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當中以大灣區的姊妹學校最多,約有900對。它們一直按其校本發展目標,舉辦互訪及多元化的交流活動。透過交流和聯繫,加深香港學生對內地不同方面的了解。專上學生方面,教育局透過「專上學生內地體驗計劃」資助本地專上學生到內地參加短期實習或學習,鼓勵他們透過親身經歷認識國家最新的社會、經濟和文化面貌。展望未來,教育局會繼續因應國家的發展,優化及開拓多元化的學生交流計劃,並擴闊交流模式以進一步深化成效。
 
  至於學校以外,民政事務局透過「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舉辦青年在內地的實習活動,讓香港青年親身體驗內地的職場實況,從而加深認識內地的就業市場、工作文化和發展機遇。其中,在「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框架下推出並作為粵港合作重點項目之一的「粵港澳大灣區香港青年實習計劃」已在去年開始涵蓋所有大灣區內地城市,讓約950名青年在大灣區進行實習,加深他們對內地就業市場、職場文化及發展機會的認識,協助他們訂立未來工作方向、累積工作經驗和建立人脈網絡,繼而有助他們日後在大灣區發展。
 
  除了資助計劃外,民政事務局亦分別與一些內地頂尖的科研文化單位以及本港的大型企業合作,舉辦「內地專題實習計劃」及「企業內地與海外暑期實習計劃」,提供具特色的實習崗位予不同背景、專長和興趣的香港青年。在二○一九年,上述三個實習計劃合共為超過4 000名青年提供到內地實習的機會。
 
  政府將會持續優化和擴大各項內地青年實習及交流計劃,為廣大香港青年提供更深、更闊、更多元化的機會走進大灣區和其他省市,親身體驗當地文化及與當地青年進行深度交流,協助香港青年認識和抓緊大灣區發展的機遇,讓他們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2020年11月1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0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