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三題:應對2019冠狀病毒病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盧偉國議員的提問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的答覆:
 
問題: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上月表示,為便利香港和世界各地的人員往來,政府正研究在機場引入2019冠狀病毒病快速核酸檢測。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關研究的詳情,包括至今取得的進展及落實時間表為何;會否研究在所有出入境管制站提供快速檢測服務;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二)鑑於世界衞生組織(世衞)於本年九月宣布,向中低收入國家提供可負擔的抗原快速檢測試劑,每劑最高定價約40港元並可於15至30分鐘內得出結果,政府有否向世衞了解,有關試劑是否適合在香港使用及商討訂購安排;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三)會否增撥資源以推動本地大學和科研機構合作研發2019冠狀病毒病的快速檢測試劑、疫苗及藥物;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現時的工作重點是把防控疫情和管理感染的工作納入成為社會日常運作的新常態,務求盡量減少新增個案。按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原則,我們一方面於各出入境口岸嚴格實施防疫管制措施,包括對入境旅客進行檢測、檢疫,遏止任何病毒進入社區的機會。另一方面,我們亦繼續根據「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的原則,實施各項疫情防控措施,包括病毒監測、群組檢測、社交距離限制等,以防止病毒在社區傳播。
 
  政府一直視乎疫情實施適當的跨境管制措施,嚴防輸入2019冠狀病毒病個案。現時本港已經限制非本港居民的外籍人士入境,但仍有本港居民持續從全球不同地方回港,不少回港人士來自疫情嚴峻的地方,輸入病毒及患者的風險一直存在,對本地疫情防控造成重大壓力。在全球疫情仍然肆虐的情況下,本港於未來一段時間仍需要持續嚴格實施入境檢測檢疫安排,同時亦必須按實際需要容許有限度出入境人流並落實風險管控措施。
 
  就盧偉國議員提問的各部分,經諮詢創新及科技局,我們回應如下:
 
(一)現時所有於香港國際機場抵港的人士,均須接受2019冠狀病毒檢測。現行入境檢測以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RT-PCR)技術的核酸測試為標準,有關測試一般需要數個小時。除少數獲豁免人士(例如公務及使領人員等),絕大多數入境人士須等候檢測結果方可離開機場(即「檢測待行」安排)。
 
  由於需要持續實施入境檢測安排以防止輸入病毒,而因應「旅遊氣泡」等出入境便利計劃需要接受檢測的出入境人士增多,政府一直密切留意正在研發的各項2019冠狀病毒檢測技術,務求能於適當情況採用更快速、更可靠的檢測技術,以在能夠確保外防輸入並且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盡量便利旅客出入境。
 
  經衞生署初步評估後,政府於十月二十八日在香港國際機場開始測試一套反轉錄恆溫環形核酸增幅法(RT-LAMP)核酸檢測技術,就與衞生署目前使用的最高標準RT-PCR核酸檢測一同進行,以試驗該RT-LAMP技術的靈敏度及可靠性。在試驗期間,旅客仍然必須等候經RT-PCR檢測確認陰性結果才能前往強制檢疫。我們預計試驗為期兩周,並將視乎試驗期間收集到的數據量考慮是否需要延長。我們將會研究試驗期間收集到的數據,評估該檢測技術的成效和應用於不同用途的可行性,包括為入境旅客進行檢測方面的用途。
 
  在物色快速檢測技術方面,政府及香港機場管理局對於任何有潛力達到足夠靈敏度及特異度而適用於入境篩查檢測的檢測技術持開放態度。
 
(二)核酸檢測方面,香港的實驗室採用作為參考方法的核酸檢測方法。雖然世界衞生組織(世衞)曾指抗原檢測將能促進擴大檢測範圍,特別是在沒有大量實驗室設施或沒有訓練有素的衞生工作者進行分子(聚合酶鏈反應)檢測的國家,但世衞在九月十一日發布的指導文件強調,在存在廣泛社區傳播、無法進行核酸檢測或檢測結果嚴重滯後的地區,這些抗原檢測才有價值。政府會密切留意有關科技的最新發展。
 
(三)為應對疫情,由食物及衞生局管理的醫療衞生研究基金(基金)自今年四月已批出合共4,700萬撥款,支持四所本地大學進行11項有關研發2019冠狀病毒病的檢測方法、疫苗及抗病藥物的研究。基金會適時分配額外資源支持相關科研,以配合政府應對疫情的工作。
 
  另一方面,創新科技署(創科署)透過「創新及科技基金」(創科基金)為本地研發中心、大學、其他指定本地公營科研機構及私營公司提供資助進行研發項目。在二○一七/一八至二○一九/二○年度,創科基金合共資助35個公共醫療衞生相關的研發項目,涉及資助額約7,540萬元。
 
  此外,創科署今年三月在「公營機構試用計劃」下推出項目特別徵集,以支持防控疫情的產品開發和科技應用。創科基金亦在今年八月原則上支持了一宗與2019冠狀病毒病有關的項目,以研發疫苗生產技術。
 
  多謝主席。



2020年11月1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