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題:網上教與學
***********
  以下是今日(十月二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郭偉强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的書面答覆:

問題:

  早前,有大學研究結果顯示,中、小學生在數碼能力表現及家庭支援方面,均存在巨大差異。參與研究的學生當中,約一成沒有桌上、手提或平板電腦;而擁有該等電腦設備的學生當中,超過四成需與家人共用該等設備。有評論指出,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在上學年爆發期間,網上學習成為學校教學唯一途徑,突顯各階層之間存在數碼鴻溝,而基層家庭學生欠缺數碼設備及相關學習資源,因而學習權利受損。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是否知悉,基層家庭學生在進行網上學習時,他們及其家庭面對的困難和壓力為何;有否接獲相關求助個案,以及有否評估學校改以網上授課對該等學生的學習進度有何影響,包括他們的學習進度有否落後於他人;若有評估而結果為有,落後程度為何,以及會如何協助他們追回進度;

(二)現時支援基層家庭學生進行網上學習的措施的(i)詳情、(ii)落實情況,以及(iii)今年一月至今的受惠家庭數目為何;有否計劃制訂新措施,向更多基層家庭學生提供足夠的流動電腦裝置和軟件及穩定的上網服務,以應付日增的網上學習需要;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三)會否考慮積極聯繫非牟利團體,並向它們提供相關資源及配套支援,為學生開發更多免費網上學習資源和活動;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四)面對教學越來越多以網上形式進行的新常態及疫情對學界的影響,有否計劃制訂長遠的資訊科技教育政策,並向學校提供網上教學策略、課程指引及相關教學資源;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雖然令學校的面授課堂一度暫停,但透過教育局和學校的共同努力,靈活運用各種創新方法,讓學生「停課不停學」,在家中維持一定程度的學習。學校現時已經恢復半天上課,但疫情仍然反覆難料,相信不同程度混合模式的學習,即面授課堂、在家電子或其他模式學習,可能會是教學的新常態。

  在停課和面授課堂未全面恢復期間,學校應繼續按其校情及學生在各學習階段的不同需要,透過合適的學與教模式,支援學生在家學習。學與教的模式多元,網上、網下的學習應以促進學生在家自主學習為重點,切合學生需要和校情。電子學習只是學習模式的一種。學校亦可鼓勵學生廣泛閱讀、進行探索的專題研習活動等,以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達到在家持續學習的目的。

  據我們了解,在停課期間,學校普遍使用不同的電子方式幫助學生學習,包括製作教學影片、進行實時網上授課、使用電子學習平台/學習管理系統進行教學活動、透過電郵/內聯網等派發學與教材料給學生等電子模式。部分學校亦推動學生廣泛閱讀、進行探索的專題研習活動等非電子模式。

  就郭偉强議員的問題,現答覆如下:

(一)教育局一直透過不同途徑與學校保持溝通,了解學校在停課期間推行「停課不停學」的安排及遇到的問題,以便我們按學校的需要提供適切的支援。

  學校會透過不同的渠道了解學生學習的困難和需要。學校會因應部分學生的情況,包括遇到網上學習的技術困難,運用不同有效的方法(例如郵寄學與教材料給學生),協助學生維持學習進度。教師亦不時致電學生了解學習進度,並為學生提供支援。

  對於個別因缺乏網上學習設備而遇到困難的同學,學校會積極提供支援,例如借出流動電腦裝置及協助申請相關援助等。此外,學校在停課期間仍會保持校舍開放,並安排教職員當值,以便支援有需要回校的學生及解答家長的查詢。若學生及家長有任何問題或困難,亦可主動聯絡學校,尋求適切的協助。如教育局收到家長或學生的求助,必定會轉介相關學校跟進。

  教育局於本年七月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停課期間學校均採用多元策略支援學生在家學習,在所有級別的不同科目制定並推行學習計劃,讓學生可以有系統地繼續學習。學校和家長尤其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學校在停課期間採取不同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並在復課後加以跟進。大部分學校認為所推行的學生在家學習計劃的進度,符合其訂定的預期目標。另一方面,教育局一直通過視學、學校探訪等途徑,了解學校學與教和學生支援工作的推行,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並因應校情提供專業意見,促進學校持續發展。

(二)政府一直關注並推行不同措施,以支援基層學生進行電子學習。自二○一○/一一學年起,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轄下的學生資助處(學資處)及社會福利署推行上網費津貼計劃,向合資格家庭發放上網費津貼,以支援有需要的學生在家上網學習。政府每年會參考市場上的互聯網服務價格而調整津貼額。二○二○/二一學年全額及半額的津貼額分別為每年1,600元及800元。在二○一九/二○學年,上網費津貼計劃的受惠家庭數目約為171 400。
 
  教育局亦透過關愛基金,由二○一八/一九學年起推行為期三年的援助項目,資助清貧中小學生(註)購買流動電腦裝置,以減輕因學校發展「自攜裝置」政策對低收入家庭學生帶來的經濟壓力。正領取綜援及全津學生可獲得全額資助,二○二○/二一學年的資助金額上限為4,740元;半津學生則獲得裝置實際費用的半額資助,上限則為2,370元。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我們作了彈性處理,接受在未全面復課前所有推行電子學習的公營中小學,為合資格的學生申請上述援助項目。此項目於二○一八/一九學年及二○一九/二○學年已惠及約34 200名學生。我們預計在二○二○/二一學年,將有約800所學校的100 000名學生受惠。我們會檢討關愛基金資助清貧中小學生購買流動電腦裝置的援助項目,包括運作和成效,整合相關經驗,以優化支援電子學習的措施。
 
  此外,學校亦可透過其他校本措施協助尚未有合適電腦裝置的清貧學生,例如學校一般有足夠的流動電腦裝置,可借出讓學生在家學習,或為他們申請其他援助項目。
 
  社會各界亦協力支援有需要的學生。為了支援面對上網困難的學生於停課期間在家中進行電子學習,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透過兩個非政府機構,為10萬名本地中、小學生提供為期四個月的上網支援(以流動數據卡上網)。

(三)及(四)為協助學校運用電子學習模式支援學生在家學習,教育局已推出一系列的支援措施:

(i)教師培訓:

  教育局設立專頁(www.edb.gov.hk/ited/eh)並上載短片,講解如何運用電子學習平台、翻轉教室和實時網上授課的技巧。自本年一月底,我們每星期均舉辦不同課題的網上研討會,分享最新網上教學的資訊及實踐經驗,截至七月已舉辦了數十場。我們亦已於本年八月中起推出全新系列的網上研討會,主題包括相關重點視學主要結果及學校良好做法、與學科相關的電子教學法、支援學生在家學習的成功經驗,以及學校領導須作全盤規劃及注意學生的身心健康等。

(ii)支援服務及策略:

  教育局所設立的資訊科技教育卓越中心,通過遙距方式繼續提供支援服務,按校本需要分享支援學生在家學習的不同策略。我們亦透過電話熱線、流動通訊程式及網上自學課程等,持續為有需要的教師提供意見及支援。我們在本年三月已向學校發出有關運用電子學習支援學生在家學習的參考原則。最近我們亦總結了各方經驗,包括本局於本年七月進行問卷調查及重點視學的初步結果,更新了上述參考原則,並於本年八月致函通知各校及上載至教育局專頁(www.edb.gov.hk/ited/eh),為學校提供相關指引。學校應參考上述推展原則,並按其校情及學生在各學習階段的不同需要,透過合適的學與教模式,支援學生在家學習。我們亦會繼續進行相關的重點視學,了解學校的情況,並把成功經驗與業界分享。

(iii)教學資源: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我們與香港教育城合作,設立「網上360。專頁」(www.hkedcity.net/home/zh-hant/learning),統整現有電子教學資源及建議學習日程,供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參考。教育局課程發展處除在「教育局一站式學與教資源平台」(www.hkedcity.net/edbosp)提供不同學習領域的資源,亦製作了一系列學與教資源,涵蓋中小學不同科目,以支援教師在學科層面教授學生抗疫及相關知識。學校亦可善用網上評估系統(STAR)所提供的評估工具及小學至初中中、英、數各科的課業(star.hkedcity.net)。在停課期間,有不少資訊科技公司、大學、慈善機構、非政府組織等機構亦主動支援學生的電子學習,免費讓學界使用其電子學習平台及資源,惠及莘莘學子,部分相關網頁的連結亦已上載至本局於停課期間設立的專頁,供學校參考。此外,香港教育城所設立的「教學資源庫」平台(resources.hkedcity.net),亦鼓勵教師及相關機構透過該平台分享優質的學與教資源。

  我們鼓勵學校繼續運用教育局提供的教學資源,包括申請優質教育基金「優先主題計劃」下有關資訊科技教育的撥款,結合其他校內外的資源,制定全面的學與教策略,照顧學生的學習需要。教育局會繼續檢視及優化各項相關措施,以進一步支援學校在新常態下推行混合模式的學習。

註:受惠對象為正領取由社會福利署發放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或領取學資處的學校書簿津貼計劃全額資助(全津)或半額資助(半津)。
 
2020年10月2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5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