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內容(附短片)
********************************
  以下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今日(十月二十日)就最新的社交距離措施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記者:想問旅行團豁免人數,為甚麼現在限聚令都是四人或以下,其實這本地旅行團是鼓勵香港市民在市內周圍走,為甚麼旅行團可以有這個放寬?雖然他們戴着口罩,可能隱形帶病菌的人都可以在香港周圍走,為甚麼有這個矛盾存在?有沒有想過公共衞生風險?有沒有問過專家意見?針對旅行團,想問會不會限制團數?有些香港景點其實很小,景點亦很有限,雖然說每團30人,但萬一真是有很多團在同一地方而真的有確診者去過,有沒有想過後續工作會怎麼做,是否都會一起檢疫?參加旅行團的人是否要自己進行測試,怎麼確保他們沒有帶菌?另外,想問之前有與酒店業界談,現在有很多staycation,副局長也建議過只是一家人上一間房,有沒有和酒店業界談過最新進展,例如酒店可以怎麼配合限制上房人數?強制檢測方面,昨晚談到甚麼進展?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首先回答你多條問題。我們對於現在在新常態和現時疫情下,我們任何放寬、收緊都是做了很謹慎的風險評估,衞生署一直都對現時疫情作研判,任何豁免或放寬都當然風險不一定會零,但是最重要是將風險盡量減低,以及可控和可以處理。有關旅行團,第一,這個豁免不是一個無條件的豁免,剛才邱局長亦說了有多項豁免條件,包括由旅議會負責一直看着不同旅行社的團是需要做到哪一些感染控制措施,剛才邱局長說有簽約章和多項要求需要達到。在現時的整體情況下,在逐步放寬方面,大家留意到這些放寬是有序和慢的,我們不是很快立刻將所有的東西一齊放寬,當然有不同聲音,當然業界很希望我們放寬多一些,但從一個公共衞生角度,我們評估了風險,其實只能有條件做到這個放寬。

  至於檢測,剛才邱局長提及,一些帶團人士,他們是會做檢測。至於市民,當然最重要是他們要做好防疫措施,剛才邱局長說在他們要求下,例如人數為旅遊車的容納量的50%,不會坐滿人,都要全程戴口罩,要量體溫等,這些也有一定的要求。至於酒店的問題,當然是不理想的,我理解衞生署有與酒店業開會,而他們亦很快出來說有一定規定,當然市民自律都是非常重要。希望大家理解在現時疫情仍有隱形傳播鏈情況下,在社區人群聚集都要減低,我們要平衡社會的經濟、市民的生活等。

  最後就是強制性檢測,現在我們正在研究法律框架,去看能怎麼推進這方面的工作,當然目的是為了疫情防控,為了能更快、更有效去找到有機會傳播的人士,令傳播不會在社會繼續擴大,這個是我們整體政策目標。若有病毒,我們要杜絕,另外有機會有擴散,我們要將這個風險減到最低。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我簡單補充有關本地遊安排。第一,我們考慮這些豁免時,都需要考慮剛才陳局長所提及的風險,但風險不是絕對,而是要視乎管理情況。現時來說,很多香港市民在周末都會四處遊覽,包括郊外、郊野公園、地質公園等。在這安排下,有幾項重要事情:第一,如果給予豁免,旅行社需要承擔一些責任,包括好好管理旅行團的團友,需要(團友的)資料作登記,一旦不幸發覺有懷疑感染的個案時,能夠有跡可尋。相對於自由行,至少我們能夠得知(感染團友的)資料。第二,(旅行社)亦要確保參加旅行團的人士至少必須完成一些基本檢測,如體溫檢測。旅行社如發現有參加者出現病徵,可以拒絕其隨團。第三,有很多防護措施和設備,以至消毒清潔等工作(要求),這些都是一些額外的工作,透過旅行社的參與,(令參加者)能夠得到保障。

  剛才另一問題提及這些旅行團會否集中於某些地方。現時每日都有很多市民到訪相類似的地方,反而若有更多這些安排的旅行團,能令旅議會在整體資料上更清楚哪些地方會較多人(到訪),從而作出協調和管理。加上我剛才所說下午公布的另一項計劃,旅發局會在「賞你遊香港」計劃內訂出(約)五十條建議旅遊路線,這些路線都是由旅發局發掘及統整,目的是希望在香港不同地點發掘一些新路線,給予香港人更多選擇,亦間接分散(市民)旅遊(路線的)安排。在商言商,相信旅行社為了招徠(客人),一方面一定會做好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亦會考慮市場需求,不斷發掘新路線,令大家在安全、安心的情況下,可以出行和旅遊。

記者:其實30人的本地團就可以在街上行走,但為何四人的限聚令沒有放寬的空間?可否說說30個人的集會,例如在一個地方集會,與30個人的旅行團在街上浩浩蕩蕩的行走有甚麼公共衞生的分別?第二條問題想問局長,有消息指建制派資深人士上年六月曾向北京上書要求撤換你,想問是否屬實?以及你自己對過去一年防疫方面的評價如何?最後一條想問邱局長,早前談「旅遊氣泡」,有與新加坡互相商討,其實台灣的防疫都做得很好,很多香港人都很想去,到底是台灣不會找香港政府,或是你們不會找台灣?「旅遊氣泡」是否永遠都沒有台灣?是否有政治考量?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群組聚集的限聚令仍然維持在四人,我們不希望有太多的人群聚集,這是一個整體的看法。在現時的疫情下,我們不希望有太多的人群聚集。所以你看到我們無論是防控措施,以至任何在限聚令下的豁免,除了有一些有其必要性的,有一些是有管理機構去管理的,務求這些防疫抗疫措施能夠做到,所以在這個風險情況下經過評估是可控及可管理的。當然我們會繼續一直檢視疫情的發展,從而去調整現有措施,無論是放寬或者收緊措施。

  至於你另一條問題關於撤換,其實我沒有補充。但我們過去無論是在食物及衞生局,或是全個政府的各政策局,以及我們的同事,包括我們很多的義工在過去大半年,在防疫抗疫的工作都一直盡心盡力,大家也付出很多,我們前線的醫護人員也一直為着這場抗疫戰,無論是公共衞生還是醫院方面也盡最大努力,現時的疫情雖然稍為回落,但宏觀國際也仍然嚴峻和有很多爆發,所以一方面我們繼續嚴防輸入,另一方面我們在本地監控疫情下要盡量看看有甚麼空間可以放寬,以及在有效控制、有序地令市民和經濟活動放寬。最後,我們亦留意接下來會否有第四波的疫情,所以現時的情況下,我們亦有多項工作準備,一旦第四波疫情來臨,我們可以總結過去的經驗,和在現時的工作上細緻化,看看有甚麼地方可以加強,我們一直正進行這方面的工作。

記者:30個人的集會,假設是民陣去管理,和30人的本地團,他們拍照可能會除口罩,兩者的風險有何分別?是否純粹只是永續四人的限聚令?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剛才所講,這四人的聚集,我們會一直檢視整體的情況,看看能如何調整。而我剛才多次解釋,加上邱局長亦有提到,今次的豁免是有序和風險可控的,亦有旅議會負責監控,這些要求會將整體的風險減到最低。在這些大前提下,這是一個有條件的豁免,而不是一個無條件的豁免。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就你第三條問題,我於上星期的記者會已經回應過,我不打算重複。簡單而言,香港與其他地方商討建立雙邊旅遊通道是要建基於雙方的疫情情況、衞生管控等,我們是以此方針進行。同時,我們亦需要考慮雙方的意願。香港現時正與十一個國家商討有關工作。

記者:今早許樹昌教授都說引發新一波疫情多數都是輸入個案,強制檢測會否未能對準目標?第二,有印度人錯誤豁免檢疫而確診,如果日後「旅遊氣泡」實行了,有相似情況發生會怎樣處理?第三個問題就是關於酒吧,派樽點去拿樽的人也不多,會不會考慮收緊酒吧限制?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首先我們的邊境管制措施,其實一直非常嚴謹,我們加了一些法例以加強外防輸入,例如法例第599H 章,世界各地其實疫情非常嚴峻,衞生署一直做風險評估。雖然現時如果不是香港的居民其實不能入境。我重申只是香港居民,就算在世界不同的地方,都是香港居民。

  第二,現時衞生署非常嚴謹地對國際其他國家作風險評估,如果覺得那個國家風險提高,或者他們有許多航班來香港,甚至過去一段時間他們有一些輸入過案,會將這國家或地區列入高風險的地區,而這些地區的人士,在未到港,於上機前需要有一個陰性的測試結果方能上機,亦要有酒店14天預約才可以。當然來到香港之後,其實亦需要進行檢測,第一次檢測在機場,而在機場要等到結果陰性才可以去到酒店做檢疫,第二次檢測是完成14天檢疫之前,其實亦派了一個深喉唾液的樣本瓶給他,他的檢測結果要呈陰性才可以完成檢疫。所以我們在整個流程以及整個外防輸入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大家看到過去有輸入個案上升,但數字亦顯示我們的防控奏效,因為我們能夠把他們找出來,這全部都是機場找到的陽性個案,然後將他們送去進行隔離。接下來無論是「旅遊氣泡」,或不同國家航機來港方面,我們都採取同一措施,即是說抵港需要作病毒測試,以及要等候結果才可以繼續其14天的檢疫。

  至於酒吧方面,現時在新常態下,對於一些小型的群組爆發,或者有些個案,如果我們覺得有風險,例如酒吧,我們也立刻做額外的措施。例如最近酒吧群組,我們除了有一些收集樣本的流動車,令到在酒吧工作的人員或到過酒吧的人士更加方便地做檢測外,亦立刻設立了四個臨時檢測中心。又例如有泰國人群組,為何我們會在九龍城有一個臨時檢測中心呢?因為我們理解到該處有許多泰國人聚居,為了方便他們,我們也在這方面做工作。例如灣仔檢測中心及油尖旺檢測中心,這些也是在酒吧區附近。我們是多管齊下去做檢測。當然如剛才所講,政府會提供一個方便及免費的檢測,但也要市民以及從業員合作和自律地出來接受檢測,這是相輔相成的。

記者:想問關於會為帶團人士進行檢測方面,當局打算進行一次性的檢查,還是導遊每次帶團前都要接受檢測?另外,想問邱局長,既然現在旅行社可以復辦綠色本地遊,而資助計劃的期限將至,計劃會否延長?因為業界也提過希望當局延長計劃並「加碼」,請問當局的取態。最後想跟進香港與新加坡商討「旅遊氣泡」事宜的最新進展,局長最近受訪時提到每日或只有一班航班來往兩地,請問有沒有更多詳情?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旅議會聯同業界承諾在計劃起動時,為帶團的從業員,如導遊、領隊等,進行一次檢測,因為基本上,我們看不到旅遊行業有任何特別的情況,令其風險比其他行業高。反而若業界能夠採取這些措施,便可令參加旅行團的人更安心,所以在起動的時候,(帶團的從業員)需要做一次檢測,就如以往酒店和其他行業一樣,我們會透過政府的資助,讓業界進行這方面的工作,令大家可以安心。當然計劃發展下去是否需要再進行檢測,則要視乎疫情,基本上我們也是以相同原則,即以風險為主(來決定)。

  就(綠色生活本地遊鼓勵)計劃來說,計劃於去年年底醞釀,今年年初出台,原本今年年底便會完結。鑑於現在能夠重開(本地旅行團),(令旅行社)有機會申請,我們會將這計劃的期限延至明年三月中,希望大家在未來數月可以運用這計劃。我們發新聞公布時會就期限方面作補充。

  第三方面,在與新加坡公布「旅遊氣泡」安排後,我們正分別進行幾方面的工作,第一是關於檢測互認方面的工作,我相信雙方公共衞生的同事會交換資料,因為這是關於兩地互認的檢測。第二,我們正與衞生當局研究香港在接待(新加坡旅客)時的檢測方法。第三,我們亦要與機場管理局,以及航空公司商討(航班的問題)。你最後的問題關於每日是否只有一班航班,在(「旅遊氣泡」)起動時,最少亦是最容易(辦到的)就是每日一班航班,但我亦曾經指出,於五項條件下,「旅遊氣泡」是可以加以調節。如果情況許可,大家覺得(運作)暢順、安全,(航班數目)可以增加,我們通常以航機的乘客量或班次作調整;若情況不許可,(航班數目)可以縮減,甚至是暫停,這些都是安全上的安排。我們希望可以於短時間內在內部與相關部門,以及對外跟新加坡當局(商討),及早完成有關工作,可實行第一個(「旅遊氣泡」)。我發現這項消息公布後,國際間其他與我們正商討的政府都表示很有興趣,因為是次計劃的內容可讓他們作參考,令我們與其他十個地方的討論能更有彈性。謝謝。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的英文部分。)
 
2020年10月20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20時03分
即日新聞  

網上廣播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會見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