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記者會答問內容(附圖/短片)
****************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九月十五日)下午舉行記者會。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衞生署署長陳漢儀醫生及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醫生亦有出席。以下是記者會答問內容:
   
記者:你好,首先想問終於等到本地「零」確診這一日,林太,你會怎樣評價你在第三波疫情的表現?現在放鬆了多個場所讓它們營業,會否重蹈覆轍,即返回第三波疫情的情況?一下子放寬會有多大風險?會否加快了第四波疫情來臨?之後再想問全民檢測,勞師動眾換來這個結果,其實當初都沒有設定目標,為甚麼現在會形容為「已達標」?合不合乎成本效益呢?有專家推算其實本港現在仍然有數十個隱形患者,普通科門診診所可否增加至70多間?以及特定群組檢測可否強制叫他們檢驗?謝謝。

行政長官:我綜合回答,各位司局長可以隨便補充。這次第三波的疫情,剛才我形容是來勢洶洶,我們曾經有13日連續每日超過100宗個案,大家當時也很擔心,但正如我所說,我們一直沉着應戰,每一個措施可以做好一點,我們便做好一點;每一個能夠減少傳播風險的措施,我們都不會掉以輕心。到今日,我們似乎──我也只能說是疫情似乎受控,個案也下降了,我們覺得這是所有市民共同努力,無論是直接或間接的努力。正如我剛才說,178萬市民參加這次普及檢測,其實都是為抗疫出一分力。
 
  第二個問題,我們不是一下子放寬。剛才陳局長公布的應該是我們第四階段的放鬆。這也是我們說,進入這個階段,總結早前的經驗,我們在收緊和放寬應該做得更精準,不是「一刀切」,也不是「一把尺」,要麼全部關、要麼全部開。今次採取的分階段,其實還有第五階段,不過目前來說,我們說不了第五階段何時才能落實,看來不是短期幾日可以進入第五階段,所以並不是一下子。放寬之後會否又出現疫情的反彈,這是有可能的。這不只是香港的情況,各地都出現這個情況,特別在西歐一些本來疫情已經受控的國家,現在確診個案又屢創新高,甚至有些考慮又要「封關」。若一直未有有效疫苗的出現和廣泛應用,恐怕這種有人形容為「新常態」是會繼續存在。我剛才不斷提大家不要鬆懈,政府不能掉以輕心,我們嚴陣以待,但最重要是市民要合作,要緊守防疫措施、要戴口罩、要避免人群聚集,不是說一放寬了就所有個人防護都可以鬆懈。待會我請聶局長說說有關於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其實他也說了,不過可以再說說成效。
   
  在下一階段的檢測工作是會繼續的。如果大家記得,我們最初也是說多管齊下,第一個就是醫學監測(medical surveillance)。在這方面,醫管局已經同意會將早前只在22個普通科門診派發樣本瓶,陸續增加到40個;甚至更多都是可以的,我也是這樣要求醫管局,不過他們也有一定的實際考慮和可能有些是很偏遠的診所。這種派發樣本瓶及方便市民檢測是最接近一個「願檢」的安排,即市民很想檢測,但他又未必是有很多病徵或者有病,所以方便來說,是讓他們可以在普通科門診拿一個樣本瓶接受檢測。
   
  最後你提到如果未來有些地區的爆發、有些群組的爆發,是否可以強制檢測,這個我們不會排除。因為現在有了檢測能力,甚至我們亦試驗過有些可以以外展形式去做,即在一家安老院,我們可以派採樣隊進去。可能是會有一定的強制性,即是如不接受檢測便不可以離開那個地方,因為一離開,就可能會在社區傳播,這也等於我們現在從機場入境的人士絕大部分也是test and hold,即是檢測後要等有了結果才能離開,這也是一個強制性的安排。
   
  請Patrick說說。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我再就普及社區檢測計劃作補充。第一,檢測在防控疫情中是一個重要的策略,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推出的時候,我們正面對第三波疫情,所以我們透過三管齊下的檢測方法,希望盡早可以控制或結束疫情。第二,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本身不是一個強制性的計劃,所以我沒有可能為這個計劃設定一個目標人數,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說法。但我們經過十四日後,由起初坊間有些人估計一個非強制性的檢測計劃,極其量只是數十萬市民出來(檢測)也已經很不錯,直至今日市民接受檢測,反應正面踴躍,我們有1 783 000多名市民接受檢測,我們認為是達到政策目的。政策目的是讓我們檢視現時社區的感染情況,我們找到一些新的確診個案,包括一些沒有病徵的隱形患者,同時間讓市民希望能夠得到檢測服務又可以提供給他們,也為我們下一步防疫工作提供一些參考和指示。如果從效益角度看,首先我覺得要從整體層面看,我們是在疫情當中。第二,如果純粹談金錢的話,剛才我說到特區政府所需要負責的開支,如果我們從1 780 000多名市民接受採樣,平均每人是300元。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能早一日控制或消除第三波疫情,社會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不論在個人、企業或整個社會經濟方面也可以減少,包括我們需要作出一些紓緩的措施所需要額外付出的開支,所以我認為效益的問題需要從多角度、通盤考慮。
 
記者:想問今次為何未有放寬「限聚令」的人數?以及現在已經重開所有處所,下一階段會否有條件地放寬「禁聚令」?還有其實快到中秋節,會否擔心公眾聚集賞月都會有傳播風險,會否建議公眾不去賞月?第二,想問剛才提到疫苗優先的群組,當中包括政府相關的前線人員,可否說說相關的前線人員是哪些部門?會否包括警察?第三想問,其實人工和租金是店鋪的最大開支,如果只提供一些一筆性資助,其實會否等同只「益」業主,政府會否有方法可以令他們減租?如果只是呼籲是否足夠?同時,想問重開游池,但游泳人士不能佩戴口罩,怎樣能確保游泳時候沒有傳播風險?會否有甚麼措施,例如限制入場人數等等?

行政長官:我請陳局長答幾條題目。針對援助方面,請政務司司長補充。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第一,我想重申我們這次的放寬,一方面是分階段的,第二方面是有條件的,所以我們是放寬一些處所,但是在處所的人數、需要做的感染控制措施、每一個人的分隔距離,這些其實全部都是有限制的,我們稍後會發新聞稿,大家可以更加清晰整體的狀況。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疫苗,我們當然有一些優先的群組,我們要看得到的疫苗數目是多少,而這些優先接種的群組,當知道我們的疫苗數量有多少的時候,我們再會評估的。
   
  至於第三條問題,關於開放泳池。我多次說過,當我們開放一些處所的時候,尤其是一些沒有佩戴口罩的處所,我們是特別小心的。所以大家看到雖然泳池都是一個運動場所,我們較早前都放寬了一些運動,但這次我們要去到第四階段才放寬。行政長官剛才都多次說,要大家不要掉以輕心,我們亦是有條件地放寬。所以大家亦要在放寬這些處所、稍為恢復一些正常生活的情況下,整體都是要小心。
 
政務司司長:至於租金方面,我們亦明白是大家關心的問題。事實上,在過去的日子,行政長官亦花了不少時間作出呼籲,見過很多地產商會,我們是真真正正希望大家能夠同舟共濟。我知道部分業主有積極正面的回應,但亦有很多暫時未有減租,這方面我們是知道的。所以亦希望借此機會,一再呼籲大家同心抗疫,特別在租金方面能夠做的就做。政府也「帶頭」,剛才財政司司長也說了,我們率先寬免、寬減政府物業的租金,這會繼續做,亦呼籲房協(香港房屋協會)、房委(香港房屋委員會)等,甚至乎科技園、數碼港等,亦希望盡可能繼續它們的租金紓緩措施,我們會繼續在這方面努力。
 
記者:你好。想問剛才都有提到全民檢測有178萬人參加,最終其實都只達到香港大約四分之一的人數,但耗資了5.3億,其實這個數目亦不少,特首如何評價?亦想追問剛才行家都問到,中央在這個計劃裏其實給了多少錢?可否透露?第二,想問社交距離措施的問題。現在是第四波,想問會否有第三波的放寬?何時才可去到──即本地「零」確診才會不再設限聚人數、設上限?以及第三,都想問現在火眼實驗室將會關閉,其實之後香港每日可以化驗的數目大概是多少?謝謝。
 
行政長官:我會回答第一條,請陳局長處理第二、第三條。這次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為香港的防疫工作帶來了很大裨益,但畢竟這個計劃是自願性,以及這個計劃出台的時候,大家記得是怎樣的社會環境,不少人士一直在過去兩星期甚至現在都仍然對這個計劃「潑冷水」,甚至極端一點說要杯葛這個計劃。在這個情形下,有178萬多市民願意投下信心的一票,到我們的檢測中心接受檢測,而大部分被各位行家訪問、接受了檢測的市民,反應都是相對正面,我覺得這是值得我們表揚以及表示欣慰。在這方面,真的很難用開支來計算。如果我們找到成千上萬(確診者),是否等同這個計劃很成功?透過這個計劃讓我們知道,其實香港的第三波疫情沒有一般人想像中那樣嚴峻,甚至可能經過了一段時間後已經穩定下來,所以我們下一階段的政策工作是相對可以「穩陣」一點。這些政策的工作,例如放寬一些社交距離,甚至與一些地方、各個地方的政府,包括內地、澳門的政府談通關,它帶來的效益遠遠多過數億元,這個大家可以計算得到。至於中央今次在這個計劃裏的開支,因為我們最初已經向大家說過分攤開支的方法,就是所有在實驗室裏進行樣本檢測都是由中央負責,其餘在外面採樣、安排物流、運送和宣傳,就由特區政府負責,所以由我們說我們所負責的金額,中央的部分由中央或受委託的機構說是更適當。事實上直到今日,可能亦未完全掌握開支是多少。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你兩條問題,第一是社交距離措施的放寬。我剛才都說,我們社交距離措施的放寬,今次其實都是有序、有系統去作放寬。一方面,我們要去減低社區的風險,所以人數(羣組聚集)方面,我們仍然維持四個,亦沒有進一步放寬。第二,我們今次的第四階段放寬,是有條件的放寬,我們一直的放寬是有條件和有序,當然可能業界就會覺得我們放寬得比較慢,但是在放寬的情況下,都一定要繼續監測,監察整個社會情況,因為大家都留意到,在較早前,以至今次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我們都找到一些隱形病人出來,亦都顯示社區有一個傳播鏈。
 
  我們剛剛完成了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找到最少42名確診個案出來,這給我們一些信心,讓我們在下一階段可以作一些放寬,但都要小心和有序。所以在人流方面,即你剛才所說的「限聚令」,其實我們也覺得仍然要繼續維持四人。
   
  進行了今次普及社區檢測(計劃)之後,以及較早前進行的特定群組檢測,其實在過去的工作令不少私營化驗所加入今次公共衞生防疫抗疫工作,令我們在下一階段的檢測策略可以持續特定群組檢測,醫管局會在不同區加強普通科門診派樽的檢測,同時,如果再有爆發,亦令我們更加有彈性,可能有機會公營檢測量不足的時候,可以在私營(機構)購買。如果疫情更加穩定,我們有出行機會的時候,如果我們現在有大檢測量,這一方面都會便利市民。
   
  現時在私營(機構)檢測量都是數以萬計,每一天都是數以萬計。而公營的檢測量,即衞生署和醫管局,加上較早前因有「防疫抗疫基金」而加了機器和人手,亦在兒童醫院加了一個實驗室,和在兩間大學加了機器,雖然數量不是很大,但都有增加,而當私營檢測量比較大的時候,令我們對於防疫抗疫的工作的彈性亦都是增加的。
 
記者:(有關檢測量)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會是數以萬計的。
 
記者:你好,想問疫情現時暫時可以說是已回穩,政府早前提出「健康碼」的情況會否趁現在疫情回穩了推出?有沒有一個時間表?另外,就是剛剛政府提到的財政狀況,在這樣的財政狀況之下,如果冬季再有新一波或者其後再有幾波疫情,政府還有沒有財政能力支援一些受影響的行業?另外,最後是可以看到下年度政府的收入都應該會減少,但又可能有疫情要支援一些行業,一些本身政府已計劃而投入比較大的項目,例如是「明日大嶼」這類本身預計要用比較多錢的項目,政府審視現時的財政能力還能否做到?
 
行政長官:我請財政司司長回答兩條都是關於財政、收入的問題。有關於「健康碼」的推出,我再次解釋「健康碼」的意思。對香港來說,只是利便出行,就是香港市民如想去一些地方,而那些地方如果要豁免香港人入境的十四天強制檢疫,它有一定的要求,譬如要你接受核酸檢測,結果是「陰性」,能夠提交一個證明,而「健康碼」其實只是一個檢測的證明,只是電子版以方便旅客而已。技術上,我們已準備好,我相信亦有足夠的私營化驗所可以提供這項服務。價錢是可以再調低的,我們也在努力中,希望透過市場的供應使價錢回落一些;不過,它真的有一定的成本,所以也未能夠無限地壓得很低。現時推出的關鍵在哪裏?並不在我們──某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在我們這裏──我們要做到人家放心,覺得香港都是很低風險,可以進入與香港做相互認可,即是他們進來不須強制檢疫十四天,我們進去也不須十四天檢疫,這並不是我們單方面說我想下星期推出便可以推出,一定是雙方面。對方無論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央政府,以至其他外國政府,透過我們去磋商,我們去解釋香港今日疫情的情況,我們覺得是放心可以做,尤其是對於人流或兩地的商貿往還,如果再不能夠有一定的通關,對雙方的影響是大的,要用這些理據使我們可以盡快推出「健康碼」。特區政府會在這方面努力及爭取,因為我剛才在總結時都說過,最終是要恢復經濟活動才能夠使各行各業真的進入復蘇的階段。
 
  我請財政司司長作一個總結。
 
財政司司長:好的,多謝行政長官。在今個財政年度,即去到明年三月底的這個財政年度,一方面因為防疫抗疫我們需要花很多錢;另一方面,估計稅收以至賣地收入也很可能比原本預計略低,因此我們估算二○二○/二一這個財政年度的赤字可能會超過3,000億元。不過,我們亦留意到就我們之前推出的防疫抗疫措施來說,一些國際評級機構也認為特區政府採取這個力度的財政支援措施去幫助社會、支援企業和幫助市民是合適的,而全球各地其實很多地方也很大力地採取財政和貨幣措施去提供支援。因此目前來說,雖然花了這麼多錢,但實在是「應使則使」。現時我們估計,今個財政年度結束時的財政儲備大概是8,000多億元,相當於十二、十三個月左右的政府開支,仍然是一個穩健的水平。所以萬一疫情再發生,再需要推出一些支援措施時,我們仍然有這個能力。但正如行政長官剛才所指出,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將防疫抗疫工作做得好,以至最好能夠避免疫情再襲,而即使它再來,我們能夠很迅速地反應,令社會和經濟活動盡快恢復,這是最重要的。
 
  至於你剛才提到在這樣的財政狀況下,一些大型項目,我們是否會繼續做呢?我想說明幾點,第一,在經濟衰退時,政府如果能夠採取一些逆周期的措施,對支撐經濟、提振經濟、保就業是非常重要,我們仍然是這個思路,這是第一點;第二,一些大型項目,例如醫院發展計劃、房屋計劃、鐵路計劃,這些對香港的長遠發展都是重要的,所以我們都會努力繼續做。剛才你舉「明日大嶼」這個例子,目前是前期研究工作的階段,涉及的只是幾億元,所以我們認為即使面對現時比較嚴峻的財政狀況,基於要撐住經濟、為社會的長遠好處,一些重要的基建、各方面的計劃,我們仍然是會按計劃進行。但同時間在政府內部,我們會採取謹慎開支的策略,不同的局和部門就着來年的財政計劃或資源編配,不管是申請新資源或增加人手方面,大家都知道要謹慎,這方面(的開支)我們是進入一個整固期。多謝。
 
行政長官:多謝各位。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英文部分。)



2020年9月15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22時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