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和民政事務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內容(附短片)
*****************************

  以下為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和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今日(九月二日)下午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記者:第一條問題想問關於健身中心,之前戶外做運動可以不戴口罩,但這次健身中心放寬後,為甚麼做運動都要戴口罩呢?見到健身中心和桌球方面都是容許四個人,但其他處所都繼續要兩個人,是根據甚麼標準呢?而亦有些專家,例如許樹昌,都覺得限聚令可以放寬至四個人,有沒有覺得為甚麼現在放寬處所但沒有放寬限聚令呢?甚麼情況下會打算放寬限聚令?第三,就是想問檢測中心方面,現在有多少人預約了,但沒有去到?以及過了一天,有多少宗初步確診個案呢?因為知道衞生署都要複檢,但華大給的數字,驗到初步確診有多少宗呢?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或者首先解答一些問題,然後請徐英偉局長接着都可以補充一下健身中心的問題。我們今次在餐飲方面增加多一小時,因為這方面我們都聽到很多市民的聲音,例如說吃飯好像很趕,業界亦都有同一的意見,所以我們評估後覺得,第一,都可以這樣做。第二,大家留意到,我們希望市民的身心健康能夠保持,因為抗疫大半年,大家都很累,所以大家留意到我們不論在上星期以至今次,其實我們都有恢復一些體育活動,因為我們覺得這些對市民的身心健康,甚至精神健康是有所幫助,亦都聽到市民有這方面的訴求,所以我們放寬的一些運動或在一些健身中心,這些都是盡量,第一不脫口罩,第二大家的接觸盡量是少的,所以人數是有所限制。

  至於限聚令,在現階段我們在食肆仍然是二人。我們多次說過,雖然一方面希望在新常態下可以有序、逐步地放寬,但同一時間如果我們放寬很多不同東西的話,整體人流、整體的感染風險都會增加,所以在一個平衡下,限聚令仍然維持二人。

  第三,你問到我們昨天在普及社區檢測的經驗,發覺預約了而有出現的,超過九成,所以大部分其實都有去。昨天去採樣的有12萬多人,數量非常大。如果與我們過往相比,現時每天檢測量是很大,現在我們都未有任何數字。如果有呈陽性樣本,需要給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進行複檢,在現階段,我們未有數字。

民政事務局局長:多謝陳局長。關於健身中心的問題,過去如果大家有留意到,政府不同政策局曾與不同業界接觸。在過程當中,剛才陳局長亦提到,我們體會到市民對(重開)做運動的地方及對做運動的訴求很大。同一時間,我們亦需要平衡如何容許市民參與這些活動的同時,亦可以確保將交叉感染的風險降至最低。如果大家留意到,確診個案在過去數星期雖然不斷下降,但亦需要提醒市民有一個數字是值得關注,就是那些沒有源頭的確診個案。這亦正正體現到為何我們希望借助今次的普及社區檢測能夠找出隱形患者,切斷傳播鏈。我之前曾與業界溝通,他們亦同意,在他們的運作模式下,可以有方法容許他們繼續營運和容許市民可以做運動,同一時間又不用一刀切,因為如果一刀切的話,全部就不能開放。我們跟業界溝通時,他們建議採用之前我們開放(運動場地)的建議,例如測體溫、保持社交距離的措施,即每一部的運動機器需要保持1.5米的距離。同一時間,我們亦知道他們可以就一些非帶氧而強烈的運動或活動,例如瑜伽或肌肉鍛鍊。在這個情況下,與其一刀切完全不讓他們開放,我們跟業界溝通後,大家都同意可以循序漸進,採取一些比較安全的措施,容許他們可以局部開放。當然,若數字繼續平穩,如我剛才提到,業界亦十分關注社區的隱形患者,所以我之前跟他們接觸時,他們亦提到如何可以進一步降低有關數字。我們之前以數條腿方式去做,包括加強聚焦群組的測試,而普及社區檢測正正希望將隱形患者的數字繼續降低。否則,其實這些處所的營運者亦有向我們反映,他們擔心傳播鏈未能切斷的話,他們亦無法繼續營運下去。在多管齊下的情況下,我們因而有此建議並容許他開放,但大家留意到,我們這次的要求是比較嚴謹及相對數個月前開放這些處所時為高,但我們期望康文署的一些室內場所,可以在我們完成普及社區檢測後,或許在九月中,視乎屆時的社區疫情的情況和確診數字,我們可以逐步開放更加多處所讓市民使用。

記者:首先想問有關堂食安排,延長至晚上十時是根據甚麼科學理據?如果時間短反而引起人流聚集的問題,之前延長至九時都有這個問題,其背後考慮的理據和根據為何,何不索性放寬?第二是政府有否考慮或商討調整限聚令的人數?其他措施政府也有調整,為何限聚令的人數則沒有改動?最後是有關檢測的問題。現時只有約一成香港市民做檢測,局長之前說檢測可以讓你們掌握整體形勢,假如最後檢測人數仍然不多,是否還能掌握整體形勢,還有沒有幫助?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多謝你的問題。第一,剛才我已說明,我們是逐步、有系統、有序地放寬,所以整體上我們覺得人數上,雖然疫情慢慢回落,但是否完全穩定?因為仍有源頭不明的個案,所以我們仍然要非常小心。現階段從人數角度看,我們覺得暫時是兩人,無論是吃飯或限聚令,我們覺得現階段仍是兩人較合適。當然下一階段會否再放寬,我們一定會看看整體的情況,和普及社區檢測測出來的結果。這些我們都要再考慮,延長至十時是稍微延長的時間以回應市民和業界訴求。當然我們明白業界希望我們放寬更多人,但現階段我們覺得未有條件將每枱人數放寬。

  至於普及社區檢測方面,我們現有的數字,在十二時前預約的數字是74萬5千。昨天我們看到第一天的整體情況順利,市民亦覺得方便快捷,對於他們對檢測一向可能有不清楚和謬誤的地方,我們都一併澄清了。如果市民有其他問題,我們會去解決。至於人數,我們多次重申,第一這是一個自願檢測。第二是如果希望更有效地了解社區中確診情況和整體感染情況,以盡快能將他們找出來隔離和將其緊密接觸者作檢疫,我們當然希望越多人參與越好,亦了解身邊有朋友、家人於昨天聽到已接受檢測人士分享的整體經驗,會令其他市民更有信心預約去檢測。

記者:首先想問數個問題。足球和籃球場為何不在今次放寬的範圍內?因為今次放寛的處所中都包括較多緊密接觸的活動,例如遊艇、龍舟,其實距離都比較近,加上坊間都有不少訴求,為何籃球和足球場不會開放?本港的聯賽為何沒有放寛的措施?因為就算在歐洲一些疫情較嚴重的地方,他們的聯賽仍可繼續,為何香港的聯賽不行?另外,今次食肆堂食放寬至晚上十時,安排和放寬至十一時、十二時的分別有多大?是根據甚麼作出判斷?最後想問徐局長有關粉嶺高爾夫球場的契約已經到期,高爾夫球場在表列處所中,市民能否去?因為牌照已經到期,開放高爾夫球場是否指市民可以去?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為何食肆堂食放寬至晚上十時而不是十一時?當我們講九時的時候都有人問我為何不是十時、十一時。我多次重申,第一,這是一個平衡,一方面我們聽到市民的聲音,由於大家都遲下班,可能覺得吃飯有點趕,所以我們稍為作少許放寬,以回應一些市民的訴求。但再長的時間,因為吃飯時我們不戴口罩,雖然我們希望吃飯後大家聊天時戴回口罩,但始終時間越長的話,感染風險越大,所以我們盡量在各方面,如剛才所述,在平衡的情況下做到有條件開放,或時間上有所限制,人數上有所限制,感染措施方面要加強。因此,在這些大前提下,才能讓我們在這新常態下可以逐步有序地開放。

民政事務局局長:首先回應關於一些身體接觸比較多的運動。其實過去幾次(重開表列處所),若大家留意,我們在開放的流程當中,一些身體接觸比較多,例如籃球,足球,甚至壁球(的處所)都未可以重開。先回應你這個問題。

  另外關於足總,其實我們本身過去都跟他們緊密聯繫,跟業界我亦有親自跟他們見面。簡單而言,我同意,因為我都有留意外國有很多例子,他們會有一些體育氣泡,讓他們可以慢慢繼續有比賽安排。其實足總都有提及過這方面的細節給我們,我們在一、兩星期前,其實我都好主動想問他們是否可以這樣做。因為我想可以帶出一個市面的希望,很多時你看到一些體育運動,好像在一個安全有序,亦能避免他們受感染的情況下,都可以開始(放寬)得到,其實是一個方向我們希望可以做得到。

  所以他們已經提交一個初步建議,我們正在審視。簡單而言,我們應該會容許個別有幾隊,在類似氣泡的形式先練習。因為若大家有跟進體育消息都知道,有些賽事他們希望可以繼續比賽,甚至有些關於其他的賽事,他們希望可以在復賽後參加。所以我們跟他們緊密聯繫當中,有詳細資料我們稍後會公布。

  關於(粉嶺)高爾夫球場,現時可以繼續打,但因為疫情下,有些文件程序上時間長了,給了他們一個短期extend(寬限期)。你問題說是否可以在那裡打球,現在是可以的。

記者:(關於足球場…)

民政事務局局長:正如我剛才所講,一些水上活動,例如滑浪風帆、單人、雙人rowing,其實都有一個衞生要求給他們。若大家有打籃球、踢足球、玩壁球,你都知道身體接觸風險上相對比較高,所以在這階段我們未能開放。但你看得到,我們的方向是希望可以有序、循序漸進慢慢開放,亦希望在接下來數字更加平穩…剛才我都有說過,我另一個擔心就是社區的隱形患者比較多,當這些數目都開始再下降多一點時,我們都要平衡我們衞生安全的要求,如何降低社區感染的風險。有了這些條件時,我們希望在未來的日子,可以逐步開放其他處所。

記者:派對房間和卡拉OK相對上較易追縱密切接觸者和進行防疫措施,為何今次放寬的表列處所並不包括他們?是否因為這些業界較少發聲,所以不被放寬?第二,食肆堂食放寬至晚上十時,如你剛才所述,是有系統地放寛和聽到很多聲音。換句話說,是否沒有一個科學根據?用坊間說法,是否和病毒談好協議於十時前不會出現?另外,剛才問到(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的數字仍然未有,但早前華昇診斷中心說過一天內可以處理30萬個測試,是否華昇方面仍未能向政府提供數字,是甚麼原因仍然未能提供數字?最後是早前尚德社區會堂有檢測人員將手套隨便地棄置在普通垃圾袋內,有拾荒者翻尋這些垃圾,你如何看這件事?是否訓練不足?有沒有指引?擔心這會引起社區污染風險?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謝謝你的問題。其實我們一直以來都以張弛有度為策略,在疫情整體穩定和比較穩定的情況下有條件逐步地有序放寬。雖然有部分人覺得所走的一步很小,但我們一定要小心,仍然要謹慎,因為在社區仍然有隱形患者和傳播鏈,每一日大家都看到在下午四時半衞生防護中心的報告仍然有這些情況,所以為了平衡市民的正常生活,以至疫情整體反彈風險,我們這一步是小步的,亦不構成毒病何時出現、何時不出現,而是整體在放寬的大前提下,我們要有序和在時間上,尤其是脫下口罩的活動,將其時間減少、風險減低,所以在人數、感染控制措施上,尤其在食肆,較早前專家都有提醒我們,要看看他們可以做到甚麼。今次亦知道有不同食肆可以分開「執枱員」和傳菜員,這些都是一些重要的感染控制措施。如果每一個處所能夠做到這些措施,達至一個有條件放寬的情況,當然我們一定會因應當時情況適度地放寛。未來我們希望在完成普及社區檢測後,更加清楚社會整體感染情況,將一些隱形患者隔離,或將緊密接觸者作檢疫,這會令我們更有條件地考慮下一步放寬至甚麼階段。
  
  至於(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的數字,我們昨天有12萬6千多人去採樣,這些樣本都被安全地運往實驗室檢測。大家都知道該數目很大,所以現階段我們未有數字去知道有多少確診個案。當然,大家都知道如果是初步確診則需要衞生防護中心公共衞生化驗所複檢,才能公布成為一個確診個案,整個過程都是非常小心和謹慎。不同的檢測都是這樣做,包括病理學的檢測、特定群組的檢測和普及社區檢測。如果我們有最新資料會向大家公布。謝謝。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的英文部分。)



2020年9月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9時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