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內容(附短片)
*********************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和衞生署署長陳漢儀醫生今日(八月二十五日)在政府總部西翼地下大堂會見傳媒。以下是陳肇始教授的談話內容: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各位傳媒朋友,各位香港市民,過去一星期,香港每天新增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數字逐步回落,但疫情每一天都有反覆上落,尚未完全穩定和維持於一個低水平。
 
  我們會繼續密切留意疫情的發展,並會於今天稍後就《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第599F章)、《預防及控制疾病(禁止羣組聚集)規例》(第599G章),以及《預防及控制疾病(佩戴口罩)規例》(第599I章)下的指示及指明刊憲,以延續現行已實施的社交距離措施多兩天直至八月二十七日。
 
  很多專家和世界衞生組織都說過這個病毒會與我們共存,我們開始要接受這個新常態。在新常態下,很難預期社會長期會沒有確診個案,並需接受可能不時會出現個別個案或群組,而最重要是我們整個醫療系統可以承受得來,當有新個案時的應變可以做得快、做得好。因此,政府未必能夠在等待至社區再沒有任何確診個案的情況下才考慮放寬一些社交距離措施。因爲這些措施都涉及全香港七百萬人,所以我們一直檢視疫情和作出風險評估。
 
  一如我們早前提到,政府會以一個更有系統的方式逐步和有序地分階段放寛社交距離措施,容許一些屬日常生活比較必需和可透過加強預防及控制感染措施去大幅減少感染機會的社交及經濟活動。
 
  考慮到上述因素,除非疫情出現突發性的逆轉,政府將於八月二十八日,即本星期五發出新指示,在當天開始逐步有序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主要有三項:
(一)延長食肆堂食安排至晚上九時;
(二)重開以下表列處所:
(1)戲院;
(2)美容院;
(3)部分涉及較少身體接觸的活動的戶外運動場所;及
(三)我們容許在郊野公園戶外範圍內不需佩戴口罩。
 
  政府明白市民開始出現抗疫疲勞,希望進行戶外活動。在戶外做運動時相比在室內的感染相對上風險較低,並能有助保障身心健康,令市民有強健的體魄繼續應對疫情。由於現時在公眾室外地方進行相當消耗體力的體能活動並不屬於不佩戴口罩的合理辯解,我們理解很多市民在夏季,尤其現在天氣炎熱的情況下因未能佩戴口罩在戶外運動而可能停止運動的習慣,所以情况不是最理想。考慮到上述因素,我們亦就第599I章提出修訂相關法例,並於今天早上獲行政會議通過,將上述情況納入為不佩戴口罩的合理辯解。修訂法例在八月二十八日生效,希望有助鼓勵市民進行體能活動。
 
  我希望藉此機會強調,為穩住疫情,我們在抗疫工作上一路不遺餘力,亦正進行多方面的工作,包括就不同群組進行檢測、推行普及社區檢測計劃,以及與不同行業就重開表列處所作出緊密溝通,研究怎樣加強處所內的防疫和減低感染風險的措施。
 
  第三波疫情到現在已超過一個月,政府正用最大努力對抗和控制疫情,亦非常需要市民的充分合作,我們才有望將疫情穩住,並逐步可以恢復社交及經濟活動。因此,我們呼籲市民在公眾地方,特別是乘搭交通工具或在人多擠逼的地方逗留時佩戴外科口罩,並在保持個人和環境衞生上不要鬆懈,才能避免疫情反彈。此外,我亦在此呼籲市民積極參與我們將在九月一日推行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大家同心同德去截斷病毒在社區的隱形傳播鏈,讓我們有空間盡快在新常態下逐步回復較正常的生活和經濟活動。
 
記者:請問昨天七宗本地個案中,有五宗源頭不明,其實比例是非常高。現在放寬社交距離措施的邏輯,是否在這些隱形傳播鏈繼續存在的情況下放寬便可以讓他們自動消失?為何覺得現時放寬不會令疫情反彈,不會出現七月初的情況?另外,早前有專家提及食肆方面通風量不足會令病毒比較容易傳播,現在有沒有任何措施進行中,或協助餐廳安裝通風系統、要求他們有人做「執枱專員」?為甚麼會讓他們在沒有任何加強措施的情況下放寬晚市堂食,讓食客有可能除下口罩談話一段比較長時間?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多謝大家的問題。其實我較早前已講過,2019冠狀病毒病方面,全世界整體疫情趨勢都有所上升,現時有很多情況,我們都不能夠完全排除病毒和我們共存。當然我們希望盡快可以有疫苗,這會有幫助。社會上,當然我們除了密切監察疫情,其實要看到市民的要求和整體社會正常日常生活和經濟需要,我們會幾方面去考慮,公共衞生固然重要,所以為何我們覺得需要多看幾天,看看疫情,(確診個案數字)回落至單位數字只有一天,我們會多看幾天,去看看是否有一個持續的低水平情況,所以我們會一直繼續監察。剛才(衞生署)署長亦有提及,我們一方面要回復一些大家比較必需的正常生活,但另一方面我們在時間上有所控制,不是完全放寬,而是逐步分階段有效地放寬。
 
  第二方面亦很重要,你剛才的問題講到食肆,我們在過去一兩星期開始與業界商討,我們的專家也有幫忙檢視食肆如何改善一些現有的做法,才可以將風險減低。如果增加一些感染控制的措施,例如看看食肆的空氣流轉、是否需要加設空氣清新機、或把員工收拾餐桌和傳菜的工作分開。其實我們得到業界非常正面的反應,一方面他們也覺得如果能夠恢復晚市或人數等,他們都願意多行一步,即多於我們所謂的「三寶」——要量度體溫、非進食時須佩戴口罩、提供酒精搓手液、設有效分隔或餐桌之間有1.5米的隔離。這幾方面大家都習以為常,已經開展了。但有一些新的措施,如果能夠做到,對於將來我們所講的新常態,我們都有需要處理。現時我們正繼續與他們商討,部分食肆已經展開這些工作,我們未來會繼續與他們商討如何更全面地在不同的大大小小食肆多行一步,令我們整體在放寬的情況下,大家可比較安心。
 
記者:你好,有數條問題想問。陳局長說容許餐廳晚市堂食至晚上九時,定為九時的標準為何,而不是十時、十一時?是否細菌十時、十一時不會出現?食肆是否維持二人一枱,人數佔食肆的一半,還是會有額外的標準?剛才你的回應,意思是否指在「三寶」如量度體溫外,是否沒有硬性規定要求食肆遵從,反而要依靠食肆、餐廳自願性地保障顧客的安全?重開美容院、戲院的細節為何,客人是否需要分開坐,有沒有一些硬性規定?他們的營業時間可以到何時?是否沒有一個如食肆的限定至晚上九時?這次的放寬措施會維持多少日?日後若疫情出現反彈會否立即收緊?另外,有關放寬在郊野公園不用佩戴口罩的措施,其範圍為何?會否擔心市民除下口罩行山而爆發郊野公園群組?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多次指出,恢復食肆晚市堂食有時間性,一方面平衡大家需要,例如上夜班的市民有需要外出用晚餐,但另一方面,如你所說,何不延至十時、十一時,因為我們需要在時間上有所控制,目標是希望盡量縮短整體除下口罩進食的時間,令風險可以減低。人數方面仍然是(每枱)二人,沒有改變,其他現已施行的指示會繼續,唯一是將時間延伸至晚上九時。
 
  我們已經開展和業界商討如何在食肆內加強感染控制措施。我們明白不同的食肆規模大小不一,並需要其管理層和員工通力合作將感染控制措施加強。現階段我們希望他們盡力去做,而我們都得到他們正面的回應。
 
  至於我之前所講的重開美容院、戲院的細節,我們會稍後公布,但基本上不是無條件開放,仍然有條件例如有必定的社交距離,例如在戲院內不能飲食、怎樣就座,這些規定仍然存在。至於美容院方面,主要是要求顧客在大部分情況下佩戴口罩,如果涉及一些不能佩戴口罩的程序,員工或服務提供者要有一定裝備和佩戴口罩,整體措施是跟隨早前開放時的規定。
 
  當然,我們在新常態下會繼續張弛有度的策略。我們會視乎整體疫情轉變、確診數字、社區內是否有不明來歷的傳播或源頭,和隱性患者及傳播鏈整體情況,以上我們都會考慮。因此我們呼籲市民參與普及社區檢測,在中央支持下於短時間內有一個比較大的檢測量,讓我們可以一次過了解在社區中整體的感染情況,以及如果我們找到這些隱性患者出來的話,都可以將他們隔離或檢疫。
 
  最後,有關在郊野公園豁免佩戴口罩的措施,稍後我們會發新聞稿,當中的指示會更清楚地指出包含哪些郊野公園或郊野公園的範圍。
 
記者:關於戶外做運動可以豁免戴口罩方面,其實有沒有限一些公園或運動場,抑或市民在街上跑步也可以呢?都想問清楚,因為剛才局長說今早行會已經通過了加入合理辯解,會不會需要等到星期五才可以做還是稍後市民已可以出去做運動呢?今次這麼多措施是會放寬多少天?另外都想再問關於本港出現全球首宗再感染的個案,其實衞生署會不會對病人的跟進有不同?因為袁教授都說,現在研究時發現其實不知道當初第一次出院時有沒有抗體,現在病人覆診時會不會都要驗這個,才可以知道會不會再感染呢?袁教授也說今次這個病毒可能會變成像傷風感冒般不會斷,會不會未來有疫苗都沒有用呢?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多謝你幾個問題。第一,我們豁免市民做運動,尤其是跑步,這些比較劇烈的運動,豁免他們戴口罩,這都是因為留意到現在大家都有點抗疫疲勞,所以有部分人士覺得可能要去跑步或一些戶外運動時,他們如果要繼續戴口罩是有點辛苦,我們也不想大家因此而停止運動,所以我們這次特別在這方面作了一個豁免,而時間方面都是星期五開始的,以及為期七天。至於你剛才所說的,袁教授較早前發表的全球首宗再感染的案例,我稍後都請衞生署署長看看有沒有補充。這當然不是等於有疫苗都沒有用,而是就算有疫苗,我想大家都要小心,正正因為這個病毒是不會消失,或者感染過的其實都可以有機會再感染,所以我們更加要由個人做起,更加要留意自己的個人衞生。大家都可能需要去吃飯或有一些活動要除下口罩,但要把時間調校至最短,以及大家要小心。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英文部分。)



2020年8月25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8時3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