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十六題:發展中醫藥
************
以下是今日(七月十五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黃定光議員的提問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為促進中醫藥發展,政府已撥款五億元設立中醫藥發展基金(基金)。就發展中醫藥,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自基金去年六月啟動至今,已批出的資助總額,並按獲批項目名稱以表列出分項數字;
(二)鑑於內地醫學界已推出以中醫學體質辨識技術為核心的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並開發出以電子方式收集病人臨床資料及持續監察該等資料變化的四診儀,政府會否把發展中醫藥電子化及大數據的項目納入基金的資助範圍;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三)政府至今分別接獲及批准了多少宗向基金提出而涉及中醫藥網上學習的資助申請;
(四)會否把應用區塊鏈技術控制中藥物流的項目納入基金的資助範圍;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五)把中醫藥資料納入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俗稱「醫健通」)的工作的進展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於《2018─19年度財政預算案》宣布設立五億元專項基金以進一步推動和促進中醫藥發展。我們希望透過為中醫界和中藥界提供財政資助,提升業界整體水平,包括為中醫藥界和中醫醫院培養人才、促進與中醫藥有關的科研、支援本地中藥商提升生產質素和水平及按法例註冊中成藥,並加強市民對中醫藥的認識。
食物及衞生局於中醫藥發展基金(基金)下成立了諮詢委員會(委員會),就整體管理和運作事宜向政府提供意見和建議。委員會負責制訂申請指引和程序、審核和資助的準則,並批核申請及就獲批申請訂出條款和條件以及資助金額等。委員會非官方委員包括來自中醫、中藥、檢測、醫療等界別代表,以及專家學者和具商業管理及公共行政經驗的業外人士等。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為基金的執行機構,並提供秘書處服務以支持委員會運作。
基金的資助計劃在諮詢了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及考慮了業界的意見後制訂。基金設有兩項計劃,分別為「企業支援計劃」(A計劃)及「行業支援計劃」(B計劃)。A計劃為個別中醫師和診所、中藥從業員及中藥廠商等提供配對資助,協助提升其生產和管理質素及按法例註冊中成藥等。B計劃則為非牟利機構、專業團體、商會/學會和研究機構等提供資助,支持開辦有利培養中醫醫院所需人才及中醫藥發展的培訓項目和課程、進行應用研究或調研及舉辦各類推廣中醫藥的活動等。此外,基金亦設立中醫藥資源平台,整合中醫藥相關資料,透過向業界提供多元化的資源分享以促進行業信息交流及發展。
就問題的五部分,經諮詢衞生署、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及基金執行機構,綜合答覆如下。
(一)基金已於二○一九年六月正式啟動,大部分計劃均已分階段推出,業界提交的相關申請亦已進入審批程序。有關基金所有推出的計劃、其申請程序和審批準則,以及獲資助項目的資料已上載至基金網頁(www.CMDevFund.hk),供公眾閱覽。截至二○二○年五月三十一日,執行機構收到業界的申請數字及成功獲批資助款項載於下表。
資助計劃 | 細分項目 | 申請數目 | 獲批數目 | 資助款項 | |
行業支援計劃 | 中醫藥行業培訓資助計劃及中醫藥推廣資助計劃(B1) | 73 | 13 | 約900萬元 | |
中醫藥應用調研及研究資助計劃(B2) | 83 | 11 | 逾1,000萬元 | ||
企業支援計劃 | 中成藥註冊支援計劃(A3) | 382 | 152 | 逾200萬元 | |
中醫藥從業員培訓及改善中醫診所設施資助計劃(A1) | 資歷架構認可培訓課程、包含評估的培訓課程、一般進修課程 | 100 | 18 | 逾100萬元 | |
改善中醫診所設施資助計劃 | 204 | 10 | 約14萬元 | ||
中成藥生產質量管理系統優化資助計劃(A2) | 計劃將會開放予業界申請(註1) | ||||
改善倉庫管理、物流和服務資助計劃(A4) | 計劃將會開放予業界申請(註2) |
註:
1 執行機構現正審核顧問服務提供者申請,並將於完成有關審核及編製合資格顧問服務提供者名單後,盡快開放計劃予中成藥製造商申請。
2 執行機構正敲定計劃推行細節,並就計劃內容與業界作溝通,預計於二○二○年下半年將會開放予業界申請。
(二)至(四)B計劃會資助非牟利組織、相關學會、商會及大學等舉辦與中醫藥相關一系列不同類型的活動:例如舉辦培訓課程、工作坊、研討會等,以填補市場上現有課程之不足,配合本港中醫藥發展,從而達到培養中醫藥業人才、提高業界的專業知識水平、示範行業良好操作的標準等目的。B計劃亦會資助合資格機構舉辦不同推廣中醫藥的活動,例如舉辦流動展覽、展覽會、推廣會、製作短片、開發電腦/手機應用程式等,以展示行業的最新發展並提高市民大眾對中醫藥的認知。此外,B計劃亦會涵蓋不同類型和規模的調研項目,例如:中醫中藥的技術應用研究、行業性調查研究工作等,以促進中醫藥行業整體發展。此項目亦資助目前較少機構開展或暫未有其他基金支持的研究課題,如傳統中醫藥研究。
經參考業界意見及獲得委員會同意後,執行機構建議了計劃下的優先考慮主題名單,作為審核及分配資源的基礎。有關優先考慮主題已上載至基金網頁,並會適時按業界發展更新。業界對基金項目的反應非常熱烈,提交了超過150份申請,經委員會詳細審視討論後同意資助部分項目。已獲批核的培訓項目內容包括醫院管理、中醫學術流派傳承、中藥臨床應用及專病培訓等,當中部分培訓項目涉及網上學習。已獲批核的推廣項目內容包括校園推廣、繪本圖書製作、專題會議及講座等。已獲批核的研究項目內容包括就中藥師及中藥從業員專業認證制度的調研、市民運用中醫藥情況的研究、中醫臨床研究及中藥炮製工藝調研等。
就促進病歷電子化及加強中醫診所的設備和儀器方面,A計劃下設有「改善中醫診所設施資助計劃」(A1─4計劃),主要為合資格的中醫診所提供資助,以優化病歷系統,提升臨床操作的安全和衞生,及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中醫服務。計劃於二○二○年三月推出,截至二○二○年五月三十一日,執行機構共收到204份申請,大部分申請已進入審批程序。當中10份申請已獲批出資助,涉及約14萬元。
就改善中藥物流的項目,A計劃下設有「改善倉庫管理、物流和服務資助計劃」(A4計劃),為合資格的中藥材批發商和零售商提供資助,添置相關的設備,以提升中藥材批發商和零售商在處理、貯存和運送中藥時的效率和安全性。執行機構正敲定有關計劃推行細節,並就計劃內容與業界作溝通,預計於二○二○年下半年將會開放予業界申請。
(五)政府於二○一七年七月展開了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醫健通)第二階段發展計劃,當中包括擴大可互通資料的範圍以涵蓋中醫藥資料。政府已開發「中醫醫療資訊系統連接部件」(連接部件),作為診所臨床軟件,其主要功能包括病人登記和預約、存取病歷、輔助診療程序,以及中藥處方及配發等。連接部件可以協助中醫邁向資訊科技化、提升診療質素及效益,以及利便中醫藥資料在醫健通上互通。政府已於今年第一季推出連接部件,讓中醫師試用其各項功能,及收集他們的意見。為鼓勵中醫師使用連接部件,基金A1─4計劃的申請者如同意使用連接部件,其基金申請會獲優先考慮。截至二○二○年五月三十一日,已有107名中醫師按上述機制在基金下提出申請。我們會繼續優化連接部件,視乎落實情況及持份者意見,預計可在今年第三季推出先導計劃讓中醫師在醫健通上試行互通病人的中醫藥資料。
完
2020年7月15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6時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