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財政司司長出席2020財新夏季峰會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六月二十二日)上午出席2020財新夏季峰會就疫情下的全球經濟及前瞻的致辭全文:

胡社長(財新傳媒社長胡舒立)、各位嘉賓、各位線上的朋友:

  早安!我非常高興在今年的財新夏季峰會,以雲會場的模式,和大家分享我對疫情下當前全球經濟形勢的一些看法。

新冠病毒疫情嚴重打擊全球經濟
  今年以來,新冠病毒疫情為全球經濟帶來前所未見的衝擊,多國先後實施旅遊禁令及大規模的封城措施以控制疫情,令各地經濟活動一度急速放緩、甚至停擺。世界銀行在本月初預測全球經濟今年會收縮5.2%,是自上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並指出與疫情相關的下行風險仍然顯著。

  尤幸內地疫情自三月起基本受控,復工復產進展理想;歐美的疫情自五月開始也漸見緩和,當地經濟活動也逐步重啟。如果主要經濟體能成功防止疫情急劇反彈,經濟重啟進程順利,加上之前的龐大財政措施和寬鬆貨幣措施的支持,全球經濟有望在下半年逐步改善。

全球經濟復蘇的挑戰
  不過,全球經濟復蘇的前路仍有許多挑戰。首先,在有效防止新冠病毒的疫苗出現之前,全球各地疫情的發展仍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最近美國一些地區確診個案上升,顯示疫情仍可能會出現反覆。各國政府需要在防止疫情反彈和重啟經濟之間尋求平衡,具有一定難度,全球經濟改善的勢頭也難免會受到一些制約。

  中美兩國關係跌宕起伏,是另一個關注點。今年初國家與美方簽訂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近期美國政府針對華為實施新的出口禁令,一些美國官員就疫情對國家進行污名化的言論,以及美國因應「港區國安法」立法而提出要展開程序取消對香港的特殊待遇等舉措,令中美的經貿和政治關係又趨緊張。美國將於今年十一月舉行大選,令形勢更為複雜。倘若國家與美方的摩擦升溫,勢將拖累環球經濟氣氛和金融市場情緒,令全球經濟復蘇之路更艱難。

  面對經濟斷崖式下跌,多國相繼推出了龐大的財政支持措施和大水漫灌式的貨幣政策。在現時超寬鬆的環球貨幣環境下,主要經濟體在處理政府債務和赤字的融資上或者不會有即時的問題,不過,各國始終要妥善處理政府債務顯著上升所帶來的風險。另外,一些基本面較弱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在風險胃納大減下會否出現資金外流,並引致債務違約和貨幣大幅貶值的風險,都值得留意。而地緣政治風險,也令全球經濟前景更為複雜。

內地經濟的韌性和潛能
  雖然全球經濟面對重重挑戰,但內地經濟基本面良好而且擁有龐大的市場,在疫情威脅下仍展現強大韌性。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突如其來的巨大衝擊,內地經濟在第一季按年收縮6.8%,但隨着疫情趨穩,再加上國家實施了一系列以「六保」為主要目標的支持措施,內地經濟已逐步回穩。

  上月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今年的財政政策更積極有為,同時發行一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將有利穩定經濟並促進本地消費;當局亦將擴大地方專項債發行規模,推動以創新科技為主的「新基建」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為未來的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增長動力。而貨幣政策則更靈活適度,人民銀行今年以來已三度降準增加市場流動性,同時引導市場利率下降,從而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而且當局仍有一定的政策空間,有需要時可以進一步加大支持措施的力度,保持經濟穩定運行。

  市場分析普遍認為內地第二季的經濟表現將顯著改善,並且有機會回復正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世界銀行均預期內地經濟今年全年將有約1%的溫和增長。

環球政經大形勢
  無論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有多嚴重,總有一天會過去。我們必須看清楚中長期環球政經的新形勢,才能把握好自己的定位和發展路向。

(一)本土主義和中美關係
  過去十多年,不少人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感到不滿,本土主義和民粹主義在多國抬頭,對自由貿易體制帶來衝擊,影響國際經貿往來。

  近幾年來美國的對華政策正是本土主義和民粹主義的反映,由最初挑起貿易摩擦,繼而在科技方面遏制中國,到最近更鼓動美國企業遷離內地,又以不同借口向中國實施所謂制裁。種種跡象顯示,中美關係很可能會繼續經歷一段困難時期,貿易和投資往來將會受到打擊。

(二)中國和亞洲地區的發展
  與此同時,環球經濟重心正在東移。過去五年,國家經濟平均每年增長6.7%,貢獻環球經濟增長超過三分之一;其他亞洲新興經濟體,包括東盟、印度等,也平均每年增長6.0%,貢獻環球經濟增長近四分之一。

  除了高速增長外,區內的增長模式和相互關係更起了質量上的變化。國家正銳意推動經濟由高速增長邁向高質發展,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能。換句話說,發展已變得更集約、更高科技、更平衡,也因而更平穩和具可持續性。

  從整個亞洲層面看,過去的發展模式多為「亞洲生產、歐美消費」。隨着近年亞洲的中產階層日益富裕,並不斷壯大,可以預見未來不僅會出現「亞洲生產、亞洲消費」的局面,亞洲對歐美消費品的需求亦會不斷增加。

(三)國家的供應鏈優勢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全球產業已形成了一個互相依賴和互為影響的佈局,而國家的供應鏈在這個佈局中舉足輕重。國家在許多範疇的供應鏈具備相當優勢,包括工業體系完整、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工人素質較高、綜合成本較低等。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全球產業佈局和供應鏈結構基本上是市場導向的結果,已反映了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如果因為政治原因而要改變,不但成本高昂,也不容易成功。

(四)創新科技
  創科浪潮正主導一個新時代,不但顛覆生產和商業模式,更為日常生活和消費帶來變革。例如5G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將徹底改變我們的衣、食、住、行。很大程度上,創新科技的成就將會主宰一個地方的長遠經濟發展。

結語
  上述的各個環球形勢大方向當中,西方本土主義興起和中美關係緊張,對國家以至全球經濟都會帶來打擊和不確定性。在地球的這一方,我們固然希望美國能以務實態度,用理性談判去解決問題。但無論如何,我們也得抓住國際形勢轉變帶來的機遇,加強自己的競爭優勢,特別是在核心科技上擺脫對外國的依賴;利用龐大的國內和亞洲市場,以及產業鏈優勢,進一步加強區內經濟運行的良性循環;同時要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以維持與國際社會的互利關係。香港方面,我們會用好「一國兩制」給予的特殊優勢,一方面認清自己的發展定位,保持和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另一方面抓緊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的發展戰略,以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協助包括「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等戰略的推展,亦從中確保自身的經濟有長足的發展。

  謝謝大家!
 
2020年6月22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2時07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