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題:應對疫情的措施
**************
  以下是今日(六月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謝偉銓議員的提問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自本年初爆發至今,已有超過1 000名市民確診,而各行業亦大受打擊。有市民指出,政府應對是次疫情的措施有不少改善空間。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香港政府目前與廣東省及澳門的衞生當局、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及海外衞生當局聯繫的機制的詳情為何;
 
(二)香港政府駐內地及海外各地的辦事處有否定期就當地的衞生及社會情況等向政府遞交報告;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三)有否計劃待疫情過後更新「對公共衞生有重要性的新型傳染病準備及應變計劃」,包括應變級別的劃分、指揮架構、風險評估的考慮因素,以及在不同應變級別下應採取的公共衞生措施;若否,原因為何;
 
(四)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防護中心)轄下七個分處目前的人手編制分別為何;會否在疫情過後,就防護中心應對是次疫情的工作的成效進行檢討,並按檢討結果檢視防護中心的組織架構;若否,原因為何;
 
(五)有何措施確保一旦再有疫情爆發時,各類防疫物資及設施(例如外科口罩、醫護人員個人防護裝備及隔離設施)供應充足,以及會否制訂有關物資的目標供應量及儲備量;若會,詳情為何;及
 
(六)會否考慮根據《儲備商品條例》(第296章)建立基本防疫物資(包括但不限於外科口罩、醫護人員個人防護裝備及消毒劑)的清單,並對該等物資在特定時間內的貯存、分配和最高價格事宜施加管制,以免當疫情爆發時,因有市民恐慌性囤積而加劇該等物資的短缺情況;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謝偉銓議員提問的各部分,經諮詢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保安局及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後,我的回應如下:
 
(一)食物及衞生局於二○○五年與原國家衞生部及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社文司)簽署《關於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機制的合作協議》(《協議》),並於二○一八年與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國家衞健委)及社文司更新了《協議》。衞生署亦於二○○六年與原廣東省衞生廳和澳門特區政府衞生局簽訂《粵港澳三地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合作協議》。
 
  三地政府一直按相關協議下的機制,在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傳染病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技術、培訓及科研等方面緊密合作,以提高聯防聯控之能力。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防護中心)亦一直按上述機制與國家衞健委、廣東省衞生健康委員會和澳門特區政府保持密切聯繫和合作,交換傳染病疫情資訊和監測數據、通報跨境個案以作跟進調查,藉此提高三地應對傳染病的防控水平和能力。
 
  防護中心亦與世界衞生組織和其他國家及地區的衞生部門保持緊密溝通,以取得各地有關疫情的最新資訊,並通報香港確診個案的情況。
 
(二)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政府各駐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經貿辦)一直積極透過不同方式包括電郵、社交媒體等,向各界人士發放最新資訊,解釋特區政府在抗疫方面採取的措施。經貿辦亦積極了解當地政府就其疫情發展作出的應對措施,如檢疫、出入境管制、經濟支援等,持續評估當地情況對身處當地港人的影響,並與各政策局及部門保持緊密聯繫,通報最新情況。
 
  此外,政府各駐內地辦事處亦一直密切留意服務範圍的疫情以及主要政策和措施的發展,並適時向相關政策局及部門匯報,以助評估對香港的影響;同時亦把有關的健康資訊和香港抗疫的最新資料上載至其網頁和官方微信賬號,讓在內地的香港居民能更易掌握相關信息。
 
(三)政府於二○二○年一月四日公布「對公共衞生有重要性的新型傳染病準備及應變計劃」(應變計劃),闡述政府為應付「對公共衞生有重要性的新型傳染病」一旦爆發而擬定的準備和應變計劃,並採納三級應變級別,即戒備、嚴重及緊急。政府會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發展和最新的科研實證,不時評估風險,並按需要適當地調整相關準備和應變計劃。
 
(四)截至二○二○年六月一日,防護中心轄下的七個分處的人手編制表列如下:
分處 人手編制
傳染病處 275
緊急應變及項目管理處 184
健康促進處 88
感染控制處 17
非傳染病處 100
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 386
公共衞生服務處 705
總計 1 755
 
  衞生署會不時檢視人手需求並作適當調配,如有需要,會按既定機制尋求額外資源。
 
(五)及(六)自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發生以來,政府物流服務署(物流署)一直多管齊下,透過不同途徑和方式,採購防疫物品,目標是在最短時間內爭取到這些物資,應付政府內部的需要。政府已在「防疫抗疫基金」下預留10億元,以確保有足夠撥款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迅速採購個人防護裝備。
 
  政府經參考專家的建議,並考慮到庫存量,已對防疫物品訂定使用優次。物流署現時採購的防疫物品會優先滿足參與檢疫工作的前線人員的需要,包括衞生署的醫護及港口衞生人員,以及執行檢疫令和維持必要公共服務的前線人員。衞生署亦與物流署保持密切聯繫,並已增加及加快採購,補充儲備數量,以確保防護裝備供應充足。
 
  因應疫情發展,醫管局於今年一月把個人防護裝備的目標儲備量由三個月提升至六個月,加緊大量採購個人防護裝備,並於一月下旬開始進行全球採購,包括靈活地透過直接採購的模式進行採購。公立醫院亦已加強存量控制的措施,同時鼓勵有效使用個人防護裝備,確保員工得到足夠保護。醫管局會密切監察情況,繼續採購個人防護裝備以應付疫情需要。
 
  本地口罩生產方面,懲教署已進一步提升口罩生產量。政府亦在「防疫抗疫基金」下設立本地口罩生產資助計劃,其下的20條生產線名額已全數批出。這些本地生產的口罩將有助確保政府所需的口罩有充足的供應。
 
  在口罩短期供應仍然緊張的情況下,政府認為致力增加供應和管理口罩需求是較為切實可行的做法。政府現時並沒有計劃透過立法就口罩的供應和價格作硬性規管,因為此舉可能反而影響供應,又或消減我們從外地採購的力量,效果適得其反。正本歸源,我們會繼續透過多種渠道增加供應及鼓勵捐贈予有需要人士以滿足社會上不同的需要,解決供應問題。
 
  檢疫和隔離設施方面,政府自今年一月下旬起一直努力尋找檢疫設施的合適選址,並已先後透過不同的方式,如租借現有設施、加建工程等增加檢疫設施的容量。目前,政府四間檢疫中心合共提供超過3 700個單位。有關設施足夠應付過去數月的檢疫需要,部分亦具備條件在有需要時再加建單位。
 
  此外,醫管局亦一直密切監察公立醫院隔離病床的使用情況,適時調配資源,並已改裝了每個聯網內的一至兩個普通病房為標準負壓病房,以提供約400張額外的標準負壓病床,作為「第二線隔離病房」,給已康復但病毒測試結果尚未呈陰性的患者使用。醫管局會因應醫院運作及臨床需要作出相應調配,亦會繼續密切監察情況,視乎疫情的發展,探討不同隔離設施的方案。
 
2020年6月1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3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