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抗疫記者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五月五日)下午舉行記者會。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亦有出席。以下是陳肇始教授的開場發言:

  各位傳媒朋友,自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發生以來,特區政府一直密切監察本地和世界各地的疫情發展,以果斷及合適的措施作全面應對。剛才行政長官說過,香港由三月中至三月底出現大幅增加確診個案,主要是輸入個案。情況至四月初開始有好轉,確診個案逐步回落。自四月十二日以來,每日的確診個案亦維持在單位數字,到現在大概有三個多星期。行政長官剛才說過,有十天更是零確診個案。

  至今,香港有1 041宗確診個案(包括一宗疑似個案),當中超過六成是輸入個案(或與輸入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這是按總數的看法,而單看過去14天(四月二十一日至五月四日),其實所有15宗確診個案都有外遊記錄,因此我們不得不密切監察海外的情況。

  雖然本港疫情有所緩和,惟全球疫情仍非常嚴峻和反覆,亦不穩定,現時全球確診個案已超過360萬宗,當中超過250 000人死亡。雖然部分國家的確診個案數字有所回落,但有些國家,例如美國和俄羅斯,每日仍有五位數字的新增個案;而南美洲的情況亦不容忽視,所以我們要繼續緊貼疫情的發展,適時調整和推行不同的防控措施,不能鬆懈。

  剛才行政長官宣布了放寬有關社交距離的措施,在放寬若干保持社交距離的措施的同時,我們可以預期在社區的活動會增加,或許感染風險有機會增加,所以我們更加必須強化相關的公共衞生措施,確保整體防疫抗疫工作的策略有效。

  實驗室檢測和監測是疫情防控計劃一個有效的公共衞生措施,例如我們發現患者之後怎樣能迅速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接觸者的追蹤工作,找出源頭,截斷傳播鏈,對於testing和tracing這兩個重要手段,我們更加要加把勁。病毒檢測方面,由一月至四月,香港已進行超過160 000個冠狀病毒檢測。以每一百萬人口推算,即有超過21 300個檢測,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檢測量相信屬偏高。近日有很多其他國家因疫情關係都增加了檢測量和檢測能力。進一步提升我們的病毒檢測能力,甚至用盡香港現有的檢測能力,能夠令我們更積極、更快速識別有病徵或無病徵的(受感染)人士,切斷傳播鏈。

  病毒檢測有助我們找出(受感染)人士,所以我們很重視這方面的工作。隨着疫情發展,實驗室檢測由最初在醫院為有肺炎病徵的住院病人進行,其後除在醫院外,亦擴展至社區的公營及私營醫療系統實行,最近亦再推展到現時涵蓋從海外乘飛機及經陸路口岸入境的人士收集深喉唾液樣本。行政長官剛才說過,在機場從海外返港的人士百分百均需收集樣本,並需等候結果才可返回檢疫地方,即家居或其他選擇的檢疫地方。至於陸路口岸方面,抵港人士獲派發樣本瓶收集樣本,樣本回收率超過九成半。這在醫學上能發揮功用,及早發現感染人士甚至部分無病徵人士,推前診斷時間,做到早發現,早隔離,對疫情監測和控制非常關鍵。

  我們亦積極進行各項配套措施,務求把樣本回收率盡量提升,包括安排上門收集樣本服務、設立等候檢測結果中心等,希望檢測工作能做得更多更好。政府會繼續呼籲衞生署基層醫療指南內的醫生、私家醫生、安老或殘疾人士院舍經營者或主管等業界人士,一旦發現有長者、殘疾人士或病人出現發燒或呼吸道感染等徵狀,必須盡早安排他們按醫生專業判斷進行病毒檢測。這方面的工作一直進行和加強。  

  醫管局會繼續推展加強監測計劃,以期早識別社區感染個案。至目前為止,1 041宗個案中,近五成個案透過醫管局及衞生署各項加強監測計劃及加強檢測服務而識別出來。

  衞生署和醫管局現正積極再進一步擴大「加強化驗室監測計劃」,尤其是無病徵的人士,考慮為更多不同群組人士,例如一些較高危的群組,進行病毒測試。

  我剛才說過testing和tracing,即是迅速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接觸者,找出源頭以切斷傳播鏈的工作,亦十分重要。正如世界各地,我們會更積極研究如何利用科技協助,讓流行病學調查和接觸者的追蹤工作可以做得更加快和更加有效率。

  最後,我藉此機會提醒各位市民,除了戴口罩,手部衞生是最有效防止疾病傳播的方法。自二○一○年起,香港響應世界衞生組織的倡議「拯救生命:清潔雙手」,將每年的五月五日定為「手部衞生日」,今日正好是「手部衞生日」,藉此在醫療機構和社區宣揚手部衞生的重要性,每年都會做一些宣傳工作。今年的主題是「互相提醒要潔手 惡菌至會無路走」,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籠罩下,希望大家都會互相提點勤洗手,注意手部衞生,一齊努力,防止病毒傳播。



2020年5月5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9時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