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題:推動研發活動
*************

  以下是今日(四月二十九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吳永嘉議員的提問和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的書面答覆:
 
問題:
 
  行政長官在《2017年施政報告》中表示,政府已訂下目標:在本屆政府任期結束前把本地研發總開支倍升至每年約450億元,即該等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研發開支比率)由0.73%增加至1.5%。根據《2018年香港創新活動統計》報告(報告),本地研發總開支在二○一八年為244億9,700萬元,而研發開支比率為0.86%,與政府所訂的1.5%目標仍有一段距離。有不少業內人士指出,政府需盡快推出新措施鼓勵更多企業進行研發活動,才可達致該目標。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為達致上述研發開支比率目標,政府會否(i)推出新措施鼓勵更多企業進行研發活動,以及(ii)就研發活動的範疇、資金來源(即來自政府、工商機構,以及香港以外機構及其他本地機構)及研發人員數目訂立具體指標;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會否研究訂定更進取的研發開支比率長遠目標;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三)鑑於報告指出,在二○一八年進行研發活動的企業中,中小企業佔94.1%,但其內部研發活動開支佔所有企業的有關總開支不足50%,政府會否推出更多措施資助中小企業進行研發活動;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四)鑑於報告顯示,企業於二○一八年外判予香港以外機構進行的研發活動的開支為33億9,500萬元(該金額佔外判研發開支總額的75%),但該等開支不可享有政府自二○一八年四月一日起為「合資格研發活動」提供的額外稅務扣減,政府會否研究把該等開支納入稅務扣減措拖的適用範圍;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研發是創新及科技之源。本屆政府一直致力增加研發資源,並已定下把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提升至1.5%的目標。為達到此目標,政府推出多項新措施支持大學院校和公營研發機構進行研發工作、鼓勵私營企業投資研發和為業界提供研發設施,並積極吸引及挽留人才進行研發工作。
   
  根據政府統計處最新發表的《2018年香港創新活動統計》,二○一八年香港的本地研發總開支達244.97億元,較二○一七年的相應數字上升10%,整體研發人員數目亦持續穩定增加。
   
  就問題的各部分,現回覆如下:
 
(一)至(三)政府希望提升本港整體研發總開支,亦期望可逐漸將公私營機構研發開支的比例從現時由公營主導,扭轉至公私營共同投入的可持續局面。為此,我們透過在科研資金、人才、設施方面的不同措施,鼓勵私營機構增加科技研發活動的投入。
 
  在科研資金方面,政府為企業由二○一八年四月一日起的合資格研發開支提供兩級制的額外稅務扣減。企業就「合資格研發活動」支付給「指定本地研究機構」的款項和企業的合資格研發開支總額的首200萬元可獲300%稅務扣減,餘額亦可獲200%扣減,有關的額外扣稅金額不設上限,並適用於所有企業,扣減幅度較很多其他經濟體更大。措施提供誘因,鼓勵更多企業在香港進行研發工作。
   
  就二○一八/一九課稅年度已收到的報稅表中,稅務局接獲110宗有關科研扣稅申請,涉及的扣稅開支總額超過18億元。儘管有關的稅務條例修訂法案僅於二○一八年十月獲通過,因而對該課稅年度未必可帶來即時效果,但二○一八/一九課稅年度的扣稅開支總額已較二○一七/一八年度的總額高。由於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大多需要詳加規劃,甚至涉及業務調整,因此一般需要較長時間才會見到效果。而多個因素,包括去年的社會事件、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及環球經濟放緩等,亦可能影響企業投放資源開展研發工作。我們預計或需更長的時間去展現額外稅務扣減的實際效果。
   
  創新及科技基金(基金)下的各項計劃,資助能提升本港創新及科技(創科)水平及業界發展的項目,鼓勵私營機構(包括中小企)投資研發和應用科技,並將本地優秀研究成果商品化。基金在二○一六至二○一九年間已資助近8 500個項目,總承擔額約77億3,000萬元。相比前一個四年期(二○一二至二○一五年),資助項目數目及總承擔額分別增加兩倍及1.4倍,而研發項目所佔的承擔額亦有七成的增幅。整體來說,基金的大部分撥款(超過80%)用作資助由企業主導的項目。其中,企業支援計劃以等額出資方式為私營公司提供每個獲批項目最多1,000萬元的資助以進行內部研發項目,截至二○二○年二月底,已有134宗申請獲支持,涉及116間私營公司,當中私營公司投入約5億700萬元、基金投入約4億3,300萬元。而「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為合資格企業的指定應用研發項目提供40%的現金回贈。截至二○二○年二月底,共有1 390間公司獲批現金回贈,回贈金額約6億200萬元。此外,夥伴研究計劃於二○一九年一月推出,整合了以往大學與產業合作計劃和創新及科技支援計劃的合作項目類別,資助私營公司夥拍本地研發中心、大學及其他指定公營科研機構合作進行研究項目。截至二○二○年二月底,共有35個項目獲得資助,資助總額約為6,150萬元。
   
  在科研人才方面,政府透過研究員計劃和博士專才庫為合資格企業/機構提供資助以聘請研究人員從事研發工作。現時,持有學士及碩士學位的研究員的最高每月津貼額分別為18,000元及21,000元,而每名博士後專才的最高每月津貼額為32,000元。截至二○二○年二月底,研究員計劃已批准近4 800宗申請,涉及資助總額約12億8,000萬元;博士專才庫亦已批出近920宗申請,涉及資助總額約5億3,000萬元。由二○二○年三月九日起,兩項計劃的資助範圍已由獲基金資助進行研發項目的企業/機構、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及數碼港的培育公司和創科租戶,及獲創科創投基金共同投資的初創企業,擴大至全港所有進行研發活動的科技公司。
   
  此外,政府於二○一八年中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就輸入科技人才來港從事研發工作實施快速處理。截至二○二○年三月底,創新科技署已批出334個配額,而入境事務處已根據相關配額批出110宗簽證/進入許可申請。為配合本港的科技發展,我們已在二○二○年一月底起,把計劃涵蓋的科技範疇由七個(即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網絡安全、機械人技術、數據分析、金融科技及材料科學),增至十三個(六個新增範疇是5G通訊、物聯網、集成電路設計、微電子、數碼娛樂及綠色科技),並把適用範圍擴大至全港所有進行這十三個科技範疇研發活動的公司,讓更多公司受惠於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的確定性和簡化手續,從而加快吸納世界各地的科技人才來港為其進行研發工作。
   
  政府亦會在本年內推出創科實習計劃,為本地大學STEM課程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短期實習津貼。我們歡迎私營企業參與計劃,為學生提供短期的研發實習職位。
   
  在科研設施方面,政府透過香港科學園(科學園)和數碼港,為以科技為本的公司及初創企業提供培育和支援服務。近年,政府先後支持科技園公司及數碼港的多個發展項目,以期為創科界別,包括本地企業,提供更多科研和實驗室空間。這些發展項目包括科學園第一階段擴建計劃、向科技園公司撥款30億元發展與研發相關的設施、預留55億元用作數碼港擴建計劃,及預留30億元作科學園第二階段擴建計劃。政府亦正積極發展佔地87公頃的落馬洲河套地區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建立重點科研合作基地。
   
  除上述與私營企業進行研發直接相關的措施外,現屆政府亦藉推出不同的措施,例如建設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透過創科創投基金與風險投資基金共同投資於本地創科初創企業、向研究基金注資以增加專上院校的研究撥款等,構建蓬勃的創科生態。我們相信,日趨完善的本地創科生態將大大有利於鼓勵企業在香港進行更多研發活動。
   
  政府預期上述措施的成效將陸續顯現,進一步提升本地研發總開支。我們會密切留意相關的情況,並適時推出合適的措施鼓勵私營企業(包括中小企)投入研發,或考慮是否需要訂定其他指標或更長遠的目標。
 
(四)政府為企業的合資格研發開支提供額外稅務扣減的目的,是吸引企業在本港投資更多研發項目,推動本地的研發工作和培育本地的研發人才。因此,企業可就支付給「指定本地研究機構」的款項獲高達300%的額外稅務扣減,而外判予香港以外研發機構進行的研發活動開支仍可獲得100%稅務扣減。
 
  容許企業就外判予非本地研發機構的研發活動開支享有額外稅務扣減,與推動本地研發活動的政策背道而馳,而特區政府亦沒有權力核證香港以外機構的研發能力,以及申報的研發工作與開支是否屬實。



2020年4月29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