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於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開場發言及答問內容(附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四月二十八日)上午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的開場發言及答問內容:
 
行政長官:各位傳媒朋友、各位香港市民,自從四月十一日起香港每日新增確診個案維持在一個低的單位數水平,其中有四天,包括過去連續兩日是「零」確診個案。疫情穩定下來,很多人都提出政府需要檢視現行的嚴控措施,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每一項有關公共衞生的嚴控措施,社會都要付出一個代價──無論是經濟上的代價或是對社會民生以至市民日常生活製造了很多不便、很多影響,這是一個大家要付出的代價。

  在過去一段日子,特區政府在控制疫情方面的措施,主要可以分兩大類──第一,是管制人員進出香港,透過海、陸、空口岸來減少外來人士進入香港,特別在近月,由於主要的新確診個案都是輸入個案,在這一方面更需要嚴格;第二類的嚴控措施是維持社交距離,這方面非常感謝全港市民,特別是有關於受影響的商業活動,都是非常理解和支持。上述各項措施都是有時限──因為我們正在處理一個非常嚴峻的公共衞生危機,沒有可能認為這危機是長期存在的,所以政府的控制措施都有一個時限──我們需要按部就班去檢視這些措施是否仍然需要繼續而作出一個決定,當然決定後會盡快公布。

  大家留意到我們在這個嚴控的過程中,聽了專家的意見,採取的是一個名為"suppress and lift"的策略。換句話說,當疫情嚴峻時,我們要把它壓下去,這在過去我們都是成功的,大家會看到新增確診個案被我們壓下去;但當疫情穩定下來,又需要稍為放寬,這是"lift"的部分,否則剛才我所說的企業和市民的日常生活就會受到很大影響。怎樣在這策略裏做到張弛有度、能收能放,是非常困難。我長期都說,我們是基於科學和證據,但可以在這裏說,這個張弛有度並不是一個完全百分百科學的決定 (It’s not an exact science),要考慮的因素是非常多。大家如果有留意幾日前在我發表的一個「抗疫三月」的報告中,將這工作比喻為「三人拔河」。這三個方面的因素──第一個因素是公共衞生的考慮,怎樣能夠做到最好,保障香港市民的健康;第二個因素是這些措施對於香港的經濟、各行各業的影響;第三個因素是市民的承受程度──因為如果市民長期都不能夠有正常的社交生活、出外消遣娛樂的話,其實都是很痛苦的。不過在這一方面,香港相對於很多受疫情嚴峻影響的外國地方已經比較好,因為我們由始至終並沒有採取完全「封城」的措施,亦沒有發出一個所謂「禁足令」,不讓香港市民離開家居。幾日前,我看到一個西歐國家的新聞報道,有幾個小朋友因為他們的政府回復容許他們外出──這些小朋友已六星期沒有離開過家門──我看到這幾位小朋友的那種興奮和雀躍就深有感受。如果長期被困在家中,不能夠離開家居有一些社交生活、看看外間的環境、去去公園,事實上是非常痛苦的,但香港其實在三個月內,我們也盡量讓市民保持有一些有限度的正常生活。

  另外,我想強調的就是這疫情是會有反覆的。正如不久前,應該是在昨日,世界衞生組織亦這樣說,大家都仍然需要嚴陣以待,所以我們不能夠一下子完全放寬我剛才所說的兩大類措施,只能夠逐步放,但在放寬後,一有需要又要收緊,直至可能在全球已經找到這隻有效的疫苗,亦令大部分人可以免疫,我們才真正可以舒一口氣。

  下一個有關於這些嚴控措施的關鍵日子是五月七日──因為有很多措施的到期日都是五月七日,包括就着從內地抵港人士須要接受十四日強制家居檢疫的599C章、在599E 章(應為599F章)下對於食肆和其他商業處所的規限,亦包括在599G章禁止四人以上的群組聚集,這一系列的規例都會同日在五月七日到期。恐怕我今日未能夠公布決定,但我們會很快公布有關決定,讓受影響的商業、市民都有所準備。我留意到社會上已經有很多討論,當然在考慮專家意見的同時,我們亦會繼續聆聽社會各界的意見。

  有一方面的控制或規管是不受法律影響的,今日可以公布,我們已經作好準備可以放寬,這就是公務員的復工安排。自從一月二十九日開始,我們多次採取了一些公務員特別上班的安排,在這個過程中,亦是有時放有時收,以配合疫情發展。但至最近,都已經逐步回復提供正常服務。到目前為止,完全在家工作,即是說一星期都完全不需回到寫字樓的公務員或政府僱員的人數,其實是很少的,大概是4 800名僱員,是work from home,佔整體僱員大概百分之三;另外有兩成多的政府僱員是隔日上班或輪流上班,以減少人流和出入政府大樓可能帶來的風險。政府內部研究過情況後,已經作出以下決定,從五月四日開始,即是下星期一開始,我們將分兩階段回復正常的政府服務。首階段在五月四日即時生效,有以下的安排──第一,絕大部分政府僱員須要正常上班,除了一些服務單位仍然關閉,例如政府學校或部分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表演場地,因為這些場地或學校仍然關閉,所以涉及的政府僱員或許難以正常上班,否則其他同事要回復正常上班。第二,公共服務亦要回復正常的辦公時間,包括櫃檯服務、註冊服務或查詢服務。正如我剛才所說,其實我們已經慢慢恢復這些服務,但可能櫃檯服務都只是一星期有三天,或另一些部門的櫃檯服務的開放時間是稍為縮短;從下星期首階段復工開始,這些公共服務都應該回復正常的辦公時間。第三,是社會或市民享用的公共設施,在不違反禁止群組聚集的前提下,亦要回復開放讓市民使用,包括室外──我強調是室外──的運動場地、圖書館、博物館等場地。第四,各類委員會會議亦可以回復正常,但大型活動,例如一些慶典、頒獎禮,這些就不可以舉行,很多群組聚集的活動亦要繼續取消。

  上述的安排不等於我們是放寬所有預防疫情的措施,反之隨着人流的增加,要更嚴格、更強化這些預防措施,包括出入政府大樓要量體溫、在大部分情況下戴口罩、要提供消毒搓手液,亦可以讓部門同事繼續彈性上班──如他遲了上班便要遲些下班;午飯時間亦可以有些彈性,不需要所有同事都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出外午膳,亦可以多用科技、視像會議等等。至於第二階段何時可以真正百分百全面回復正常服務,包括開放所有現時關閉的場所,要容後再處理和公布,因為我們要看着疫情的發展,以及如有其他嚴控措施放寬後出現一個甚麼情況,才進一步考慮。今日要向大家交代的大致是這些。
 
記者:你好,特首,都想了解,延長一系列規例的措施會否考慮近日一些示威情況這些因素?因為看到最近都開始有一些示威活動重現,延長「限聚令」或決定是否延長「限聚令」時,會否都考慮接下來有人想組織一些示威活動?另外,都想了解關於郭榮鏗方面,他無續任競爭事務委員會的成員,想知道政府現在採取的態度是否當有一些議員、一些反對聲音出現或者你們認為他是在議會拖延程序時就不會再讓他們擔任一些公職?考慮是怎樣?謝謝。
 
行政長官:第一,正如我剛才所說,我們在這一刻未決定,亦未能公布就着我剛才說的數條條例下到期的規例的情況,包括你問的,應該是599G章,即是禁止四人以上的群組聚集。在考慮延長或不延長這些嚴控措施的主要因素,我剛才說了──第一,保障公共衞生,確保市民的健康;第二,這些措施對於香港經濟、各行各業、各方面的影響;第三,市民可以承受的程度,包括他們的心理健康,諸如此類,並無其他因素。至於你說示威的行動,香港是一個非常自由,亦尊重人們和平表達意見的城市,每年有接近一萬個公眾集會、公眾遊行,所以無可能說在處理公共衞生時要考慮這些示威活動。
 
  至於政府對於一些法定機構或諮詢委員會的委任,我們的標準都是用人唯才。有人提到六年任期或是六個委員會這些指引,六年任期是一個上限,方便可以注入新血,並不是一個硬性指標,亦不是一個下限,過去亦有不少例子,由於種種原因,有些獲委任的議員到期,兩年或三年任期完結後,是不會作重新委任。我們委任的標準是我剛才所說,是用人唯才。多謝。
   
記者:你好,早前在太古城的公眾活動中,警方用「限聚令」向在場人士票控,聲稱是由於他們有一個同一目的──「共同聚集目的」──想請特首可否解釋一下「共同聚集目的」如何令那病毒可以在人之間傳播?以及如果他們不是隔1.5米距離的話,是否有「共同聚集目的」都會被票控?如果是這樣的話,一些一起行山的人是否也落入這個「共同聚集目的」──是在行山──那警方是否也要上山執法?謝謝。
 
行政長官:所有有關於檢控的工作,我們也是反覆強調──第一,要看法律;第二要看證據;第三,要看《檢控守則》。就第599G章,即禁止四人以上群組聚集,我們在公布這條例的時候已經解釋了,例如當日有人問很多人會一起排隊、一起上了一架巴士,肯定是多於四人,是否算違反了這條規例。當時的解釋正正是用這個「共同目的」,這些人是逐一上巴士、自己各自上班或出行,這便不能符合這是「共同目的」;亦正如他們一起走入一部電梯,乘電梯返回他們的寫字樓,亦不是一個「共同目的」;但如他們一起去做同一件事,例如我們舉出的例子, 一家六口一同去拜山,便是「共同目的」,但我們亦為此應該給予了豁免。所以這條條例是寫得十分精準,亦盡量取得一個平衡,既可以保障市民的日常生活,但亦可以確保到疫情的控制是受到我們的監管。謝謝大家。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英文部分。)



2020年4月28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3時3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