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八題:滅鼠及防疫工作
***************
  以下是今日(三月十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吳永嘉議員的提問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自去年五月政府公布發現三宗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個案至今,香港已共錄得八宗該類個案,並有一名感染者死亡。有市民關注社區是否已有該傳染病的小型爆發。此外,據報內地北部多個地區近月出現肺鼠疫病例,並一度引發有關疾病人傳人的恐慌。有意見指出,香港和內地的居民頻繁往來兩地,故此不能排除該等疫症從內地傳入本港的風險,而政府的滅鼠及防疫工作極需改善。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據報各區區議會議員每年共收到有300至900宗鼠患投訴,但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編製的鼠患參考指數卻一直顯示各區的鼠患處於低水平,未能反映實況,政府就提升該指數的敏感度而進行的工作的最新進度為何;
 
(二)鑑於食環署的年報顯示,該署在過去11年每年滅鼠數目介乎二萬多至四萬多隻,而每年防治鼠患的平均開支為1.5億元(即滅殺每隻老鼠的平均成本逾4,000元),政府有何新措施提高滅鼠工作的成本效益;
 
(三)鑑於有研究報告指出,有不少「三無大廈」(即沒有業主立案法團、業主委員會或管理公司的大廈)是衞生及鼠患黑點,政府會如何改善這情況;
 
(四)鑑於有意見指出,公眾地方的鼠患問題往往因各政府部門各自為政而未能根治,政府會如何加強相關政府部門在滅鼠工作的協作;
 
(五)在預防上述傳染病方面,去年政府有否與本地及國際傳染病和公共衞生的學術機構合作進行研究;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六)在防範鼠疫從香港以外地方傳入方面,政府會否檢討關於口岸防疫及旅遊警示等常規做法,並提出新的防疫措施;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已制定全面的防治鼠患策略,針對消除老鼠在「食」、「住」、「行」三方面的基本生存條件,即斷絕老鼠食物來源、清除老鼠藏匿點及堵塞老鼠通道等基本防治為主,再輔以毒殺及誘捕等直接措施。食物及衞生局主持的防治蟲鼠督導委員會(督導委員會),負責制定防治蟲鼠政策及推動跨部門協作,定期檢討各政策局和部門這方面的工作成效。
 
  在督導委員會的推動下,政府在二○一九年五月開展了「全城清潔」,着重加強預防、加強協作及加強監察,以及加強市民保持環境衞生的意識,政府會持續深化這些工作。
 
  就問題的各個部分,經諮詢保安局,我回覆如下:
 
(一)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現時進行的鼠患參考指數調查,是在選定範圍放置鼠餌,統計鼠餌被老鼠咬嚙的百分比,從而推斷老鼠在公眾地方的分布情況。國際上並無通用的鼠患參考指數,食環署參考各地採用的方法,並根據香港的實際情況制定指數。
 
  食環署正研究以熱能探測攝錄機,配以人工智能分析技術,監察老鼠的活動範圍和活躍程度。初步測試結果顯示數據能直接比較滅鼠行動前後的老鼠數目,從而量化及評估滅鼠工作成效。而且,有關技術可偵測老鼠活動的進入點、路徑和經常出沒的範圍,從而更有效放置殺鼠劑及捕鼠器,執行更具針對性的滅鼠工作。食環署已於二○二○年年初進一步在九龍城區進行實地測試,評估有關技術在量化鼠患監察的可行性。
 
  政府各相關部門在設計及落實防治鼠患工作時,除了參考鼠患參考指數調查結果外,亦會留意鼠患投訴數字及報告、地區意見,以及巡查時發現的鼠蹤等,綜合評估區內的鼠患情況,並在有問題的地點採取針對性的防治行動。
 
(二)食環署在過去11年用於防治鼠患的每年開支平均約為1.5億元。除了捕捉及毒殺老鼠之外,防治工作亦包括巡查鼠患黑點、進行執法工作、為不同部門/機構提供技術支援、進行聯合巡查、進行宣傳及教育工作,以及跟進鼠患的投訴等。因此,單以防治鼠患的開支除以於公眾地方捕獲及毒殺的老鼠數目,實在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和實際反映食環署在防治鼠患的工作成果。
 
(三)及(四)在督導委員會的推動下,各部門已加強清潔及滅鼠工作,以及加強跨部門協作。其中,食環署、民政事務總署和路政署互相通報合作,在衞生情況較差的後巷進行改善工程和加強清潔。食環署亦為香港房屋委員會提供技術支援,在公共屋邨内增設防鼠裝置。屋宇署及建築署也制定了指引供建築專業人士參考,在新樓加入防止鼠患的設計,以及作為舊樓翻新的參考。另外,食環署特別針對食肆在後巷處理食物等情況,加強執法行動。
 
  這些工作已經取得一定成效,針對鼠患的執法宗數和捕獲的老鼠數目在二○一九年均有增加,與鼠患相關的投訴則有減少。二○一九年與二○一八年防治鼠患工作的比較數字載於附件。
 
  此外,食環署及其他部門的前線人員亦有組成跨部門的溝通平台,執行具體的防治鼠患工作,包括在各部門負責的場地/用地監察和消除老鼠的生存條件,並透過本身的網絡,向社區宣揚防治鼠患信息。食環署會繼續向各部門提供技術支援和專業培訓。
 
  食環署會定期進行目標小區滅鼠行動,並將於二○二○年五月及十一月在各區進行每次為期八星期的目標小區行動。食環署會根據鼠患參考指數、投訴數字、居民意見、食肆及「三無大廈」數目等,在各區選出目標小區,並在過程中參考區議員意見,針對性地加強環境衞生、街道清潔及滅鼠工作。此外,食環署亦會聯同區議會及各區民政事務處舉辦防治鼠患的宣傳活動,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滅鼠工作。
 
(五)及(六)鼠疫屬《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第599章)之下的法定須呈報疾病。衞生防護中心(中心)設有傳染病監測系統,偵測鼠疫個案。任何懷疑或確診病例都必須通報中心作進一步調查。就內地發生的鼠疫個案,中心會按通報機制聯絡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查詢有關個案的最新資料,以便評估風險。中心的港口衞生科亦會定期巡查口岸,確保良好環境衞生。所有口岸的恆常健康監測一直以紅外線熱像儀為入境旅客監測體溫,若發現懷疑嚴重傳染病個案,會即時轉介至公立醫院接受隔離治療。
 
  另一方面,中心一直密切監察鼠疫在海外的最新情況,並透過旅遊健康服務網發布其他地方的鼠疫疫情消息。如有需要,中心會適時加強風險傳達,例如發布新聞公報,通知本地醫生及醫院,提醒他們留意鼠疫的最新情況。中心同時會透過不同的途徑,向公眾和各持份者傳達相關的健康資訊,包括旅遊建議等。此外,中心亦有制定突發事故應變計劃和恆常舉行演練,以提升整體準備及應變能力。
 
  為協助巿民更容易掌握可能面對的公共衞生風險,政府自二○一五年在外遊警示制度下,加設因公共衞生風險而發出外遊警示的安排。若有公共衞生的理由,保安局會按食物及衞生局建議,就受傳染病嚴重影響的國家/屬地發出外遊警示,協助巿民掌握可能面對的健康風險。而衞生署亦會透過外遊警示網頁,適時向市民發布旅遊健康建議,包括針對不同公共衞生風險情況的具體建議,方便巿民及旅遊業界掌握可能面對的健康風險,並作出相應安排。
 
  此外,為監察及評估本港的鼠疫風險,食環署定期於全港各口岸及特定的小區,例如街市、工廠區、後巷進行鼠蚤調查。該署亦會因應調查結果進行相應的滅鼠及滅蚤工作,以減低本港的鼠疫風險。
 
2020年3月1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27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