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政策措施記者會答問全文(二)
****************
記者:你好。想問其實剛才CE你剛才也說過,政府是想回應市民的訴求。其實現時市民的「五大訴求」其實都很強烈,你不回應而推出一些民生措施,其實這是否為了轉移視線?是否想這樣就可解決到這個社會矛盾?目的究竟是甚麼?第二個就是你剛才說到因為這一段時間的社會動盪,所以其實你自己個人可能未必有這麼的時間或精力去處理一些這樣耳熟能詳的議題,亦需要深思熟慮到現在才推出,其實是否代表政府在管治上的能力是力有不逮?最後就是想問問,羅致光局長上星期在立法會「先斬後奏」提出一個動議,其實想問行政長官你怎樣看羅致光局長這個動作?
行政長官:我在此再次重申,這一系列民生政策新措施,它的目的就是改善民生;它的目的就是對於在社會上屬於弱勢社群的群組,我們提供更好的支援,這是符合我擔任行政長官以來的政策宗旨,某程度上亦是我在競選期間對於市民作出的承諾,並沒有其他目的。民生事項只能改善市民生活,不能夠藉着民生事務可以做到其他工作,正如如果要刺激經濟的工作,我們都只是針對刺激經濟,希望經濟不要衰退得那麼快,失業率不要那麼快上升,不能夠期望它有其他效能。
至於在這七個月社會動盪時,我們真的要兼顧很多事情。當我們說要遏止暴力、要恢復社會秩序時,不單是警隊要走在最前線來處理,整個政府都要共同努力,這亦是我不斷去督促所有政府部門要配合我們遏止暴力的工作。你說時間上的分配令到不能夠譬如早一兩個月公布這些民生政策,這個可能是一個因素。
至於羅局長在立法會內提出的動議,我留意到羅局長在網誌提到向我致歉,其實並不需要致歉,因為我覺得這亦是一個很務實和以市民利益出發、迫不得已要採取的行動。大家都知道勞工政策、勞工權益都是市民很願見盡快推行的,所以產假的增加,既然在今次勞資雙方都很支持的大前提下,應該更快把它落實。因為對於一般「打工仔」而言,要有法律基礎才能夠要求顧主給予她這14個星期的產假,但面對今日的立法會已經是近乎癱瘓──三個月都未能夠選出一個內會主席,這種並不是正常的情況,在這種不正常的情況下,如果政府官員坐以待斃,我們甚麼都不去想、甚麼都不去做,我覺得這亦不是一個最好的回應。所以當這條法案進行首讀和二讀時,有一個契機可以作這個動議,把這條法案轉移至事務委員會討論,然後亦可以按着《議事規則》返回大會來恢復二讀、三讀並通過,我覺得是一個像剛才形容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對於羅局長肯冒着給人批評的情況下作出這舉措,我是支持他的,所以不需要道歉。不過,事實上並不是有很多法例能用這種方法去做,因為有些已經在立法會二讀,不可以轉過頭來;以及有些民生的重要性或是時間的緊急性並未去到這個地步,我們亦不會隨意用。這條例有它的獨特性,我希望亦得到議會的支持,讓我們可以盡快審議這條條例,讓這條條例可以在今屆立法會通過,然後其他的準備工作就可以開展。因為今年是這一屆立法會最後一年,如果不能夠通過的話,我們到下一屆立法會又要重頭再來,這樣會令很多人失望,以及每年有約幾萬名小朋友出生,即是說這些懷孕婦女其實都希望能夠早點可以享有一個更長的產假,可以照顧他們的嬰兒。
記者:林太,你好,想問首先關於「兩元乘車優惠」。剛才羅局長都說過政策是想鼓勵就業,但其實你剛才都說過,都知道是60歲以上人士,尤其是基層人士,去做同一份工,60歲以上人士的人工會比以前較低,為甚麼還要鼓勵這些基層人士繼續工作,而不是推出一些其他的惠民政策,例如將長者綜援調低回到60歲?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現時政府民望如此低,在這時候推出一些政策,林太你雖然說過跟過去的社會動盪無關,政府工作繼續做,其實會否擔心一般市民覺得政府拿納稅人的錢為你過去半年的政策失誤「埋單」?你又覺得這些措施是否能夠彌補你甚至整個政府,在過去半年所做或所沒有做的一些事情?第三個問題,剛才說過這次的措施是用一些創新思維,過去你對一些建議表示極有保留,現在就用創新思維去做。為甚麼「五大訴求」之中,其餘四個,尤其是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就不肯用這個創新思維去做?謝謝。
行政長官:我請羅局長答你第一條題目。關於第二和第三條題目,我再次在此強調,這套政策措施,顧名思義是民生措施,是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特別是基層市民、退休長者,所以我們從這個宗旨出發,並不是有其他特別意圖或企圖。
至於你說創新思維,無論我們做甚麼事,創新是好的,但都要依法辦事。在處理社會動盪或處理市民對於今次風波引起的其他政治議題,我亦公開說過,我們要把持三個很重要的原則──第一,要維護「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我們不能夠因為要作一個政治回應,而違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裏的要求。第二,要堅守法治,所以任何政治訴求違反法治,亦不會獲得我們的接納。第三,香港有一些傳統優勢,有些機構是經年累月地建立了它們今日的地位,我們不可輕言破壞,包括昨天法律年度開啟的司法機關,以至我們的執法機關,都是一些重要機構。從這三個角度出發,恐怕我早前對於除了撤回條例外的其他訴求的立場已經展示得很清楚。
剛才你提到過去半年,我們有做、沒做或做得不好,我們做得不好的工作,我們一定會很誠懇地反思。其中一個是我們在照顧基層方面,我們應用更大力度來滿足社會對於政府的期盼。其中一個是有人會覺得這個社會好像欠缺一些公道,為甚麼勞心勞力的基層員工不能夠享有經濟增長的成果;另外一個是說為甚麼我們的居住環境這麼長時間也不能改善。這一系列措施都是經過我們深切反思,認為是應該可以透過政府行為來推行,讓市民可以回復對於香港這個社會的信心,當然亦希望我們繼續下去,香港是一個大家都覺得很關愛、很包容的社會。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剛才記者朋友的問題,我不太能夠回答,因為有點不明白該問題。因為如果就業是一件好事,而如果我們是鼓勵他們就業,為何不鼓勵他們就業呢?
如果你留意到,綜援的調整只針對健全的60至64歲人士,實際上有不少屬這個年齡層的人均想工作——當然有部分未必想——所以這是一個鼓勵就業的措施,不是迫人工作的措施。既然有些人想工作,不過可能面對一些困難,我們應該幫助他,「二元乘車優惠」肯定會有些幫助,所以這從政策層面是一致的,是盡量鼓勵就業。
大家知道,現時每年踏入60歲的人數有差不多10萬。你想想如果這10萬人一達到60歲,就一下子退下及離開勞動市場,對整個勞動市場的影響相當大;此外,他們擁有的人力資源也相當寶貴,對香港整體經濟的貢獻相當之大。所以,作為一個政策原則和方向以考慮我們的措施,若有利於鼓勵這個年齡層的朋友就業,都應該認真考慮。
記者:你好,林鄭月娥女士,還有兩個局長。剛才聽了你說的十項惠民計劃、措施,我覺得聽起來還是挺有吸引力,感覺是挺有意思的,特別是「兩元乘車計劃」,我就想假如我到了60歲的時候,我至少可以坐車少花兩塊錢。但是我想知道這十項計劃,在未來的落實過程當中,第一,就是有沒有一個具體的日程,譬如說是甚麼時間開始,其中的進展是怎麼樣?那麼結果又怎麼樣?譬如說,將達60歲的這些人可以省兩塊錢,那麼對他們來講是不是真的有好處?未來還有沒有其他更多的這種惠民政策?譬如說,在幾年前我記得有派錢那一種,那麼在未來有沒有這種計劃?謝謝。
行政長官:首先,好像我剛才說,本屆政府自從我們上任以來,都不斷推行一些惠民措施,每年的《施政報告》都有提出一些建議,這次提出的也是延續了我們對基層市民、對長者的特別照顧,也希望我們的力度加大,讓他們感覺到有一個比較滿意的安排。其中你談到有派錢的事,當然我在開場發言最後也說,我這次提出的民生措施跟財政司司長現在做有關二○二○年至二一年的《財政預算案》公眾諮詢是沒有重複的。他還在做諮詢的工作,我想他下個月底公布他的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時,可能也有一些新的資源措施。現在我不能代替他講這些是甚麼措施,但總的來說,司長還是希望能在保護就業機會、振興經濟、為市民解困,多提出一些措施。
有關「兩元乘車優惠」,其實我們現在這個計劃已經適用於65歲或以上的長者,勞工及福利局現在正在檢討,我相信這個檢討可能為你剛才的問題提供一個答案,例如他們出行是否多了、長者的生活是否因為現在有這個補貼更豐富。這是為何我說儘管我今天提出了把受惠市民的年齡降到60歲,看來還是要先等檢討報告在今年上半年做好,我們公布後,看看它的成效,看看還有甚麼其他改善的措施,我們再一併來推行。目前不能很具體地回答你是甚麼時候開始,但是我知道這個措施應該是受很多市民歡迎,所以我們也希望能盡快推行這個計劃。
記者:你好,有三條問題想問。第一條想關注勞工假的問題。其實剛才林太都有提到,有些政策政府會「落水」一起去討論,想問勞工假,政府會否都「落水」與商界去討論?因為事前有否與商界deal好一些事?因為其實已經說了很多年想增加勞工假,但其實都是寸步不前。政府有甚麼信心這次可以和商界可以真正deal得到?第二個問題是關於「兩元乘車」這項。其實福利政策應該有它的延續性,雖然林太說要有突破、要有創新,之前林太其實說過,退休年齡和壽命延長不斷地推後,當時其實沒多久綜援年齡才增加至65歲,但這次在短時間內又降低到60歲的銀齡人士便可以拿到兩元優惠津貼,其實會否有一種朝令夕改的感覺,令福利政策沒有延續性?第三條,想說今次其實記者招待會主題是「為民解困」,但我相信現時這時勢很多市民解困的困難,除了經濟方面,都是在於要爭取「五大訴求」,其實會否給市民一個感覺,就是沒有在適當時候推出適當措施?會否擔心其實現在這時間推出一些民生政策反而有一個反效果?謝謝。
行政長官:第一個關於法定假期的問題,我們並沒有已經和商界展開討論,更沒有說甚麼已經──你用的字是deal──沒有做過這樣的討論。往往在勞資議題,我們都希望勞資雙方能夠坐下來討論,以得出一個方案,政府接受這個方案,然後落實執行;但亦有一些勞資議題,政府願意有一個主導角色,甚至我們會傾斜在勞工方面,然後嘗試做一些工作去促成這個勞工權益的措施,或配合這個勞工權益的措施。現時對於增加法定假期與公眾假期看齊的勞工權益措施未到這個階段,不過看來亦很難說用哪種政府「落水」的方法去做,因為它是直接影響──如有影響的話──企業的員工營運成本,但亦要考慮如果它是逐步推行時,可能有很多空間去作一些營運上的調整,於是這個額外的員工成本亦未必會出現。總的來說,這不是去到一個階段可以談具體如何配合。往往都是如此,政府如果很困難便不做,不做其實是很簡單,但如果社會不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一年在立法會都有動議要政府做一、二、三、四、五的事,而社會上亦支持,經過立法會討論,有了共識的動議內容,還是不做,久而久之,我恐怕就是會積累有人所說,我們有些深層次問題、有些社會怨氣。這些社會怨氣會隨着某些情況或會爆發出來,令社會不能保持穩定和諧,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兩元乘車計劃」是廣受市民歡迎的政府德政,它亦對於年長人士──雖然長者的定義在年齡方面,剛才羅局長亦解釋了,會因不同政策有不同定義──它本身會令到我們這些比較年長的人士,無論在他的出行方面以至就業或他參加一些社會活動都有所裨益。我們覺得,沒錯,它有一些財政承擔,但亦會廣受社會或市民歡迎,我們便做。我又不覺得這種是朝令夕改,不過你說我自己選擇用某些字眼,有時都要加大力度,突破傳統思維,不能夠不斷地沿用同一套想法。如果大家有留意,我在這屆政府和我的班子,其實都展示了很多大膽、加大力度、破格傳統的思維,譬如在稅務方面,以前商界多年爭取利得稅要分兩級制,亦有人爭取為了鼓勵創科,需要給他在創科裏面的開支更大的扣稅額,都是不做;為甚麼去到現在又要做?是否政策沒有延續性?抑或我們是與時並進,看到去到某個時候,為了香港利益是需要作出一些思維上的改變?這次亦是這種取態。
我剛才已經說過,今天這一套是民生政策,它的目的是改善基層和弱勢社群的民生,尤其是從制度上改變,不是一次性改變,展示了我們在這方面工作的誠意。我亦希望帶出一個信息,因為很多人擔心經歷了這七個月的動盪,特區政府被市民支持或信任度下降了很多,究竟特區政府還有沒有意志為香港出謀獻策,改善各方面,例如經濟、民生方面;當然有一些政治訴求,我們沒辦法回應,因為我剛才說了我們有一些重要原則,但和社會保持對話,或稍後我們會成立一個獨立檢討委員會,再更深入了解香港現時面對的問題,讓香港能夠繼續走下去,這些工作我們會繼續做。我亦希望廣大市民珍惜今日的香港,經過這麼多代人建設的香港,我們盡快讓香港可以走出這個困局,無論在經濟、民生,以至其他方面,我們都應該還有很多機會。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的英文部分。)
完
2020年1月14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23時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