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政府發表《2018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
********************
  政府今日(十二月十三日)發表《2018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扶貧委員會已在今日下午召開的會議獲悉報告的主要分析(見附件)。

  政府經濟顧問辦公室聯同政府統計處(統計處)按扶貧委員會所訂的貧窮線分析框架,並以統計處「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所得數據為基礎,更新及分析貧窮數據。這次是自二○一三年首次公布官方貧窮線以來,第七次按年更新貧窮情況的分析。主要分析結果如下:

* 二○一八年,政府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的貧窮人口為1 024 300人,貧窮率為14.9%;相比政策介入前(即稅前和社會福利轉移前)的貧窮數字(分別為1 406 500人及20.4%),恆常現金政策成功令382 200人脫貧,令貧窮率降低5.5個百分點。

* 二○一八年貧窮人口及貧窮率較二○一七年輕微上升(政策介入前:增加29 800人及0.3個百分點;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增加15 500人及0.2個百分點)。這主要由於人口加速高齡化,抵銷了良好經濟及就業情況,以及政府加大扶貧力度帶來的正面影響。

* 恆常現金政策的扶貧成效是自二○一三年公布貧窮線以來的紀錄新高,主要反映經優化後的在職家庭津貼(職津)及長者生活津貼的成效增強。各個恆常現金項目當中,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及長者生活津貼的扶貧成效最為顯著,分別令163 000人及147 100人脫貧,整體貧窮率減幅分別為2.3個百分點及2.1個百分點。

* 受惠於為有兒童的家庭提供額外津貼的職津,兒童貧窮情況在二○一八年有相當明顯的改善。經優化的職津令兒童貧窮率降低1.8個百分點,成效較二○一七年的1.1個百分點顯著提升。政策介入後的兒童貧窮率亦跌至16.8%的新低。

* 二○一八年的政策介入後長者貧窮率為30.9%,較二○一七年回升0.4個百分點。增加的貧窮長者主要居於在政策介入前沒有任何收入的長者住戶,即使受惠政府福利後,部分長者的住戶收入與貧窮線仍有一段距離。不過,進一步分析顯示,居於非綜援住戶的貧窮長者中(佔整體貧窮長者89.2%),逾八成沒有經濟需要,反映部分退休長者擁有一定積蓄及資產。現時貧窮線分析框架單以住戶收入為指標,或會低估長者的實際生活水平。因此,長者的貧窮數據須小心詮釋。

* 除恆常現金項目外,政府亦一直投放大量資源,為基層市民提供各種非恆常現金(包括一次性紓困措施)及非現金福利。二○一八年,計及恆常現金及非恆常現金項目後,政策介入後的貧窮率降低至13.3%。至於在恆常現金政策之上,計及以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為主的非現金福利後,政策介入後的貧窮率進一步下降至10.6%,有額外294 000人脫貧,反映公屋在政府的扶貧工作方面擔當重要角色。

* 政府致力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及補貼,以惠及不同需要的人士。一些未被涵蓋在貧窮線分析框架的免入息審查普及化措施,例如長者醫療券及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等,亦有助增加有需要住戶的可動用資源,改善他們的實際生活水平。

* 二○一九年,本港經濟顯著減弱,基層人士的收入以及就業前景或會受到影響。人口高齡化等結構性因素亦會持續為貧窮指標帶來上升壓力。政府會密切監察香港的貧窮情況,並繼續採取多管齊下的扶貧方式,為基層家庭提供適切支援,以紓緩其貧窮情況及達致防貧效果。

  報告全文已上載至扶貧委員會專屬網站(www.povertyrelief.gov.hk)。
 
 
2019年12月13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9時12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