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三題:醫生人手
***********
  以下是今日(十二月四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蔣麗芸議員的提問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的答覆:

問題:

  據悉,公立醫院醫生人手不足,令不少病人延誤就醫。例如,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轄下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最長達三年十個月。就醫生人手,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會否參考歐洲地區平均每一千人有3.2名醫生,訂立全港醫生與人口目標比例,做好人力規劃,確保公營醫療機構有足夠醫生維持服務質素,並避免造成工作壓力過大令醫生人手流失的惡性循環;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二)鑑於在特別退休後重聘計劃下受聘的醫生只獲一年期合約,是否知悉醫管局會否把合約期延長至三年,以吸引更多退休醫生申請重聘;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三)醫管局以有限度註冊形式聘請非本地培訓醫生的最新情況為何;鑑於政府建議為該類醫生提供專科培訓,以吸引他們來港工作,政府會否向醫管局及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增撥資源,以增加培訓名額;若會,詳情為何(包括哪些專科的培訓名額會優先增加);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鑑於香港人口老化和公營醫療系統超出負荷,以致公營醫療系統醫生人手供應一直嚴重不足。政府正採取多管齊下的方針,以處理公營醫療系統醫生人手短缺的問題。食物及衞生局於今年三月設立了平台,與香港醫務委員會(醫委會)、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醫專)、香港醫學會、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本地兩間醫學院和衞生署的代表共同商討增加醫生人手的可行方案。

  其中,醫委會在今年八月起將已通過執業資格試的非本地培訓專科醫生的評核期由六個月縮短為兩日。我們預期此舉將可吸引更多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專科醫生來港執業。此外,為了進一步增加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在公營醫療系統服務的誘因,政府現正在不影響本地醫生接受專科培訓機會的前提下,探討更有效地為他們提供專科培訓。醫專轄下的相關專科學院及醫管局正研究有關計劃的執行細節,期望能吸引更多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服務。

  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情況,並與醫療業界的相關持份者和機構保持緊密溝通,探討其他增加醫生人手的措施。

  就蔣麗芸議員所提出的問題,我現答覆如下:

(一)政府並沒有訂立醫療專業人員與人口比例的指標。就醫管局而言,因應每名病人的情況和需要,醫管局會提供不同種類和程度的服務,因此沒有規定醫療專業人員與病人的比例。然而,醫管局已制定一套機制,就人力資源的需求作評估和規劃,以確保有足夠的醫療人手應付服務需要。醫管局會繼續監察人手情況,並在人手規劃方面作適當安排,以應付日益增加的服務需求。

(二)醫管局會不時檢討及優化「特別退休後重聘計劃」的安排,挽留富經驗的醫療專業人才,以助培訓及知識傳承,並紓緩人手情況。由二○二○/二一年度開始,重聘的醫療人員之聘用期將會由一年合約,延長多一年,合共兩年,以65歲為限。截至二○一九年十月底,醫管局內共有65名醫生在退休後獲重聘,繼續為醫管局各專科服務。

(三)自二○一一/一二年起至今年十一月一日,醫委會共批准54宗非本地培訓醫生以有限度註冊形式在醫管局工作。現時共有20人分別在麻醉科、急症科、心胸肺外科、家庭醫學、內科、神經外科、兒科、放射科及外科等人手短缺的部門工作。另外四名非本地培訓醫生亦將於本年第四季至明年第一季履新。

  醫管局自今年四月開始,已將招聘非本地培訓醫生為駐院醫生的範圍擴展至所有專科,並在八個專科醫生流失情況較為嚴峻的專科包括麻醉科、解剖病理學、心胸肺外科、耳鼻喉科、婦產科、眼科、放射科及核子醫學科,招聘已獲取專科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為副顧問醫生。所有有限度註冊計劃下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均是以恆常編制以外空缺及政府額外資源聘請的。

  隨着《2018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實施後,有限度註冊的有效期和續期有效期已由不多於一年延長至不多於三年。連同已推出的一系列改善措施,經有限度註冊計劃招聘的非本地培訓醫生預期會有所增加。

  至於為非本地培訓醫生提供專科培訓方面,現時已有多個醫專轄下的專科學院接納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繼續其專科培訓,其中包括急症科、內科、家庭醫學、婦產科、眼科、兒科、精神科、社會醫學及病理學科。醫專及其轄下的相關專科學院現正討論及制訂有關執行細節。

  待確定有關細節後,醫管局會相應更新有限度註冊醫生的招聘條件,並向醫委會遞交有關的有限度註冊醫生申請,以作批准。此外,為使於醫管局任職的非本地培訓醫生能按照所屬專科學院的要求輪調培訓,醫管局亦已取得醫委會批准,可因應培訓及服務需要分派有限度註冊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到公立醫院的不同部門工作。

  醫管局將繼續透過有限度註冊形式招聘非本地培訓醫生,亦會繼續檢視和監察整體人手情況。
 
2019年12月4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4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