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二十題:創新、科技及再工業化
*****************
  ​以下是今日(十月二十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胡志偉議員的提問和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的書面答覆:
   
問題:
   
  近年,政府大力推動科研及創科發展,並且成立創新、科技及再工業化委員會(委員會),就推動香港的創科發展及再工業化事宜向政府提供意見。然而,有意見指出,製造業的增加價值一直佔本地生產總值不足1.5%,未見上升趨勢。此外,儘管政府已推行再工業化資助計劃,以配對形式資助生產商在香港設立智能生產線,但欠缺具體的針對性措施,以致未能吸引廠戶把設於內地的廠房遷來香港。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自一九七○年,每年下述類別貨品的出口及轉口總值及其世界排名分別為何:(i)紡織、(ii)服裝、(iii)玩具、(iv)電子產品、(v)鐘錶、(vi)電器、(vii)鞋履、(viii)首飾及寶石製品,以及(ix)人造花;
   
(二)過去十年,每年(i)香港科學園、(ii)香港科學園轄下各工業邨,以及(iii)各工業邨內每個行業的生產總值分別為何;
   
(三)委員會自成立以來向政府提供了多少項建議、當中有多少項獲接納,以及每項建議的詳情為何;

(四)現時哪個政府部門負責制訂吸引廠戶把設於內地的廠房遷來香港的政策,以及該部門在這方面制訂了甚麼具體措施;及
   
(五)有否制訂指標(例如每百元資助可帶來的經濟效益,以及製造業的增加價值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以量度再工業化相關措施的成效?
   
答覆:
   
主席:
   
  創新及科技(創科)的應用涵蓋各行各業,能提升香港的競爭力及帶動經濟多元發展。政府透過鼓勵研究及發展(研發)和應用創新科技,以期為傳統工業注入新動力,及為高端製造業帶來發展空間。就此,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再工業化」,目的並非把勞工密集和需要大量土地的傳統製造業回流香港,而是要發展以新技術及智能生產為基礎,但無需太多用地和勞動力的高增值製造業,為香港的經濟發展尋找新的增長點。
   
  就問題的各部分,現回覆如下:
   
(一)根據政府統計處提供的資料,自一九九三年起,每年由香港出口及經香港轉口的紡織、服裝、玩具、電子產品及電器、鐘錶、鞋履、首飾及寶石製品及人造花之貨值,分別載於附表一及附表二。政府統計處沒有就相關貨品類別備存一九九二年或之前的數字。

  香港在一九九三至二○一八年期間每年出口(包括產品出口及轉口)總貨值於世界商品貿易的排名位置,載於附表三。政府統計處並不掌握個別貨品類別出口或轉口貨值的世界排名。

(二)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透過提供基礎設施、不同的專業和財政支援,以及舉辦各項活動,培育科技初創企業和輔助科技企業,推動香港的創科發展。科技園公司透過不同指標反映其工作成效,包括園區企業數目、就業人數以及籌募資金總額等。科技園公司提供的最新數字載於下表:
 
科學園
企業數目 749
就業人數 12 286
研發人員數目 8 564
創業培育計劃畢業公司數目 660
二○一八至一九年度科學園租戶
籌募資金總額
180億元
工業邨
企業數目 138
 
  科技園公司沒有就科學園和工業邨的生產總值作統計。然而,根據科技園公司委託顧問在二○一五年進行的經濟影響分析推算,整體上科學園在完成及出租第一階段擴建計劃的大樓後對香港經濟的貢獻約為每年200億元(按二○一七年價格計算),在園區內製造約17 200個職位。

(三)創新、科技及再工業化委員會(委員會)自二○一七年四月成立至今,已就逾二十項議程進行討論及向政府提供意見,涵蓋不同的創科相關議題,包括建設科技創新平台、推動「再工業化」、研發開支額外稅務扣減、吸引境外研發機構來港、高等教育界的研究工作、培育創科人才、科技人才入境計劃、人才清單、支援本港初創企業發展、香港智慧城市藍圖、開放數據政策、政府創新採購政策、電競行業發展和電子支付等。政府在制定和推行相關政策時,均有參考委員會的意見。


(四)及(五)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表示,香港一直奉行自由企業和自由貿易的經濟政策。政府支援工業的政策,旨在為業界締造有利的營商條件,及提供適切的支援,讓業界發揮所長。部分企業,尤其是高端產業的企業,有條件考慮把部分需要較少土地及人手的高增值工序在香港進行。所有香港企業,包括有意回流返港的企業,可透過不同政府部門和半官方機構轄下的支援計劃,例如工業貿易署轄下的「中小企業信貸保證計劃」、「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工商機構支援基金」、「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以及由香港按證保險有限公司營運的「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的「特別優惠措施」,在融資、拓展出口市場及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等方面得到支援。
   
  為推動「再工業化」,鼓勵以新技術及智能生產為基礎的先進製造業在港發展,政府一直在基建、資金、技術及人才方面提供支援。
   
  基建方面,政府透過科技園公司,為業界提供促進工業研發和先進製造業所需的基建和設施。科技園公司已在二○一七年三月完成翻新一座位於大埔工業邨的廠房為精密製造中心,用以推動高科技智能生產。現時該中心已全數租出予多個生產商。科技園公司亦正在將軍澳工業邨興建先進製造業中心,推動高增值製造業的智能生產和先進組裝。科技園公司已於本年四月就先進製造業中心進行租務招標,並已收到多份進駐申請,業界反應理想,反映現時製造業對本地的生產設施有一定需求。
   
  資金方面,政府透過創新及科技基金提供財政支援,支持可提升業界科技水平及促進創新的研發項目,從而推動「再工業化」。相關資助計劃包括創新及科技支援計劃、夥伴研究計劃及企業支援計劃等。科技園公司亦會調配政府一百億元撥款的部分資源,向先進生產商提供誘因,鼓勵他們在工業邨設立業務。
   
  技術方面,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一直協助製造業轉向高增值生產及逐步升級至「工業4.0」,包括與德國弗勞恩霍夫生產技術研究所共同成立了科創中心,協助企業加快採用創新工業技術,推動「再工業化」。此外,由政府成立的五所研發中心近年亦積極進行與「再工業化」相關的研發工作,涵蓋大數據、物聯網、機械人技術、新材料、智慧運輸、環保科技等多個領域,為業界帶來更多機遇。
   
  人才方面,創新科技署在二○一八年八月推出的「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以2:1的配對形式資助本地企業人員接受高端科技培訓,尤其是與「工業4.0」有關的培訓,為推動「再工業化」注入動力。生產力局亦與職業訓練局及德國弗勞恩霍夫生產技術研究所合作,於去年三月推出全港首個「工業4.0」專業文憑課程,加強培訓業界從業員的「工業4.0」相關技能。
   
  為進一步推動「再工業化」,政府計劃成立二十億元的「再工業化資助計劃」,以配對形式資助生產商在港設立智能生產線,並向科技園公司增撥二十億元,改建一座位於元朗工業邨的舊廠房為微電子中心,滿足業界的需求。有關建議已獲立法會工商事務委員會支持。政府將於本立法年度尋求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撥款,以盡快推出措施。
   
  我們在推行各項新措施時,會評估措施帶來的效益。例如,建議設立的微電子中心有助於短期內應對業界對先進生產設施的需求,估計該中心可創造接近420個直接就業機會,每年能產生逾六億元的增加值。
 
2019年10月2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08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