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防護中心提醒學校新學年提高警覺應對傳染病
***********************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九月六日)表示,學校新學年已開始,學生在校內的社交接觸亦會增加,學校、家長和學生應提高警覺,保持良好個人和環境衞生,預防傳染病在學校傳播。

  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說:「學校是群體聚集的地方,傳染病很容易透過人與人之間的日常接觸而傳播。衞生防護中心已向學校、幼稚園及幼兒中心發信(www.chp.gov.hk/files/pdf/letter_new_school_year_19_20_chi.pdf),提醒校方必須保持警覺及加強預防措施,慎防可能出現的爆發個案。」

甲、季節性流感

  衞生防護中心最新的監測數據顯示,本地整體流感活躍程度現時維持在低水平,但在學校發生的流感樣疾病爆發個案在開學後可能會上升。雖然流感病人通常自行痊癒,但即使健康的兒童感染流感後亦可能引致嚴重疾病。

  衞生防護中心建議家長稍後安排子女接種流感疫苗,在踏入冬季流感季節前加強個人保護。家長須留意接種疫苗後需約兩星期讓體內產生足夠抗體對抗流感。

  發言人表示:「如師生出現發燒、呼吸道病徵、腹瀉、嘔吐或皮疹等,校方應鄭重勸諭他們切勿回校並立即求醫。校方應注意校園所需預防措施,如保持環境衞生及空氣流通等,防止疾病傳播。」

  就更多關於流感疫苗接種的資訊,家長可致電衞生防護中心熱線(2125 2125)或參閱衞生防護中心疫苗接種計劃專頁
 
乙、登革熱

  就登革熱在本港的最新情況,在八月三十日至九月五日期間,衞生防護中心錄得四宗外地傳入個案,病人於潛伏期內曾到印度(兩宗)、馬來西亞(一宗)和泰國(一宗)。

  截至昨日(九月五日),今年共錄得138宗個案,去年同期則錄得100宗個案。今年錄得的所有個案均為外地傳入,主要從泰國(29宗)、馬來西亞(24宗)和柬埔寨(19宗)傳入。

  學校應採取以下措施,加強防止積水的工作及清除蚊子滋生的地方︰
 
  • 把所有用過的罐子及瓶子放進有蓋的垃圾桶內;
  • 每星期最少替植物換水一次,避免使用花盆底盤;
  • 緊蓋所有貯水容器、水井及貯水池;
  • 所有渠道要保持暢通;及
  • 將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積水。
 
  同時,學生及職員亦需採取以下措施,保護自己免受蚊叮咬:
 
  • 如房間沒有空調設備,應裝置蚊帳或防蚊網;及
  • 在門窗等入口處放置蚊香或電蚊片/驅蚊液,防止蚊飛進室內。
 
  此外,學校管理層應委派員工專責校園內的防治蚊患工作。詳情可參閱食物環境衞生署出版的指引:
www.fehd.gov.hk/tc_chi/pestcontrol/library/pdf_pest_control/mosquito_school_c.pdf
 
丙、水痘

  水痘是香港最常見的須呈報傳染病,傳染性高,可透過飛沫或空氣傳播,亦可經由直接或間接接觸水痘或帶狀疱疹患者帶有病原體之水疱液、黏膜分泌物而傳播,兒童最受影響。水痘在本地有兩個季節性高峰期,個案一般於十月開始增加,至十二月及一月升至高峰,而六月至七月亦會出現較小型的高峰期。

  截至八月二十二日,今年錄得共202宗學校和院舍爆發水痘的個案,涉及1 139人,其中38宗為幼稚園或幼兒中心,涉及114名兒童;138宗是小學,涉及908名學童。總的來說,衞生防護中心今年至八月共錄得4 570宗水痘個案,與去年同期相若。

丁、手足口病及腸病毒感染

  本地手足口病和腸病毒71型感染的高峰期一般為五月至七月,而十月至十二月亦可能出現較小型的高峰期。本地手足口病活躍程度於今年五月開始上升,並於七月至八月維持在高水平。截至今年八月三十一日,衞生防護中心錄得402宗手足口病院舍爆發個案,較去年同期的238宗為多,而腸病毒71型感染則有五宗,較去年同期的36宗為少。

  衞生防護中心預期新學年開始後會繼續出現手足口病爆發個案。腸病毒感染是透過直接接觸病人的鼻或喉嚨分泌而傳播,發言人提醒,手足口病及感染腸病毒的兒童應留在家中,直至病癒才可回校上課,以免在校園出現傳播。

戊、猩紅熱

  猩紅熱可透過飛沫或直接與受感染的呼吸系統分泌物接觸而傳播,兒童最易受感染。

  本地猩紅熱的活躍程度一般於十一月至三月,以及五月至六月期間較高,預期開學後活躍程度會有所上升。截至八月三十一日,衞生防護中心今年接獲981宗猩紅熱個案,較去年同期的1 445宗為少。

  衞生防護中心提醒學校,按照「預防傳染病指引」執行防控措施和處理爆發個案。如懷疑出現爆發個案,應立即呈報衞生防護中心盡快跟進。學校亦可參閱衞生防護中心季節性流感登革熱水痘手足口病及腸病毒71型感染猩紅熱網頁,了解詳情。



2019年9月6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6時4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