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七月份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下降
****************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今日(八月十五日)公布,七月份全港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由六月份的百分之十六下降至百分之十點二。雖然指數有所下降而且比起去年同期低,但市民仍須繼續採取有效措施防治蚊患,以減低蚊傳疾病在香港傳播的風險。 
   
  食環署發言人說:「白紋伊蚊是傳播登革熱的病媒,亦可傳播寨卡病毒。鑑於去年錄得二十九宗本地登革熱個案,而世界衞生組織亦發出警告,指今年亞洲地區錄得的登革熱個案數字,較往年同期異常地高;另外本港六月份錄得一宗日本腦炎本地個案,加上夏季炎熱多雨有利蚊子大量繁殖,市民須與政府同心協力,持續做好防蚊及滅蚊工作。在外遊時,特別是到訪一些登革熱流行的地方,應採取措施預防蚊子叮咬。」

  發言人說:「食環署和相關政府部門十分關注蚊患情況,已於四月展開全城防蚊及滅蚊行動,重點工作包括在民居附近一百米範圍內樹木茂盛的地點每星期使用霧化處理方法,殺滅成蚊;每星期進行巡查、清理積水、施放殺幼蟲劑及清除棄置的水載容器,防止蚊子滋生;以及進行除草工作,消除潛在蚊子棲息地方。」
   
  「各政府部門在所管轄範圍,特別是在分區指數達到警戒水平的分區,持續進行上述的工作。在五十七個監察地區中,指數高於百分之二十警戒水平的分區由六月的十七個減至七月的兩個,即上水(百分之二十四點六)及馬鞍山(百分之二十三點四)。至於各主要口岸的每月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亦由六月份的百分之二點六下降至七月份的百分之二點二。」
   
  食環署並已在上述地區啟動跨部門滅蚊應變機制,與各相關部門及持份者協調防治蚊患工作。按照誘蚊產卵器指數快速通報系統,各相關部門已於分區指數達到百分之二十警戒水平的分區,個別通知區內自願參與快速通報系統的機構,請他們在處所的公用地方張貼特別設計的警示通告,提醒住戶和員工立即採取防治蚊患措施。
   
  此外,食環署將於本月十九日展開第三期全港滅蚊運動,為期十二周。其間,各區辦事處會針對區內一些受關注的地點,例如公眾街巿、熟食中心及小販巿場等設施、單幢式樓宇、街道和後巷、大廈的公用地方、村屋、建築地盤、空置土地及路旁工地等,加強宣傳防蚊及滅蚊信息,以及在相關公眾地方加強防治蚊患。

  食環署亦及時處理有關蚊子的投訴,並根據防止蚊子滋生的有關條例採取檢控行動。防治蟲鼠視察小組已加強巡查建築地盤及針對蚊子滋生地採取執法行動。今年(截至八月十一日),食環署根據《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就有關處所內發現蚊子滋生共提出116宗檢控,包括107宗涉及建築地盤和9宗涉及其他處所的個案。

  為了讓市民掌握蚊患的最新情況及適時採取相應的防蚊及滅蚊措施,食環署在公布每月的分區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和全港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前,亦會額外發放兩個階段的分區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食環署會按一貫做法把上述指數通報相關政府部門,以便即時展開針對性的防蚊及滅蚊工作。
       
  發言人續說,白紋伊蚊能在細小的水體中滋生,市民應做好家居防蚊及滅蚊措施,包括視察家居及附近環境、徹底清除可供蚊子滋生的地方、每周最少一次徹底更換花瓶的水及擦洗內壁並清倒盆栽墊碟的水,妥善棄置汽水罐和飯盒等容器,以及在棄置的輪胎上鑽大洞等。他亦建議市民及物業管理公司,應經常保持溝渠暢通及填平凹陷的地面,以防積水,並需每周最少一次以鹼性清潔劑擦洗溝渠和排水明渠,除去可能積聚的蚊卵。

  此外,鄉郊或近樹林的地方為蚊子及其他昆蟲、動物的天然活動和棲息地方,居住在鄉郊地區的人士如有需要,可於門窗裝上防蚊網。身處在大自然的環境中應該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包括避免長時間逗留在叢林附近、外出時穿上淺色長袖衫和長褲及使用含避蚊胺成分的驅蚊劑等。市民如發現蚊患,可致電1823向政府部門報告。

  發言人重申,防治蚊子工作必須透過各方努力,持之以恆,才能取得成效。他呼籲社會各界與政府攜手合作,採取有效措施,防治蚊患。
   
  他亦提醒市民,在暑假期間,如前往有蚊傳疾病的地方旅遊,應採取以下防蚊措施︰

*穿着淺色的長袖衫及長褲;
*外出時在身體外露部分塗上驅蚊劑;及
*在沒有空氣調節的室內地方,要使用隔蚊簾或蚊帳。

  旅遊人士若從這些地方返港後感到不適,例如發燒、嚴重頭痛、肌肉及關節痛,應盡快求診,並把旅遊情況告知醫生。
   
  有關各區的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及防蚊措施的資料,請瀏覽食環署網頁www.fehd.gov.hk
 
2019年8月15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6時0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