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全文(只有中文)
*******************
記者:局長,想問因為特首說要再審視一些具爭議性的政策,有沒有政策會因此要重新審視或再諮詢過?這會否推遲政策實施?
環境局局長:政府整體來說,不同政策局都會審時度勢,就不同政策多聽社會相關的意見,令不同的政策能更好的理順、貼近民意,做得更好。而在減廢方面,大家都理解減廢是大勢所趨,全球都加強去做。所以我們要思考的是在香港這樣的環境,如何可以向前看、更加強減廢。減廢不單是減低香港堆填區的壓力,而且是減少碳排放,造福社會和環保。
記者:垃圾徵費,會否再審視這個政策?
環境局局長:簡而言之,我們會審視不同的政策並向前看,了解社會的關注和聲音,再去審視不同的政策。
記者:其實我們都知道私人屋苑有推出免費的廚餘收集計劃,我們都知道其初衷都是好的,但計劃是否公平,因為只給三十五個合資格的私人屋苑。另外又不知道時間表是如何推行?其實有沒有多些細節可以透露?
環境局局長:香港在中央廚餘收集方面,去年中開始進入了新的里程,因為坐落於大嶼山小蠔灣、香港第一個轉廚餘為能源的設施已經在上年中開始營運。設施的處理能力每日最多達到二百公噸;而坐落於北區的第二個廚餘處理設施亦都在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獲得撥款,其處理量最多達到三百公噸一日。這兩個廠可增加香港收集到的廚餘,並轉廢為能。我們同時亦善用科技,如在大埔污水處理廠會加裝設施,進行污泥與廚餘共厭氧消化。這能夠處理多五十公噸的廚餘。簡單來說,我們是增加末端處理能力,令我們在工商界和住宅都可以收集更多的廚餘轉廢為材和轉廢為能。我們會在工商業界先行,同時在今年底或明年初,開始會在一些大型屋苑中央收集廚餘,在積累更多經驗後,可以逐步擴大在住宅廚餘方面的回收。如果有些屋苑過去已經有廚餘分類回收的經驗,這是好的起步點。希望這些屋苑能夠配合,可以分享經驗,並將計劃逐步擴大。
記者:都想再問關於不公平方面。有聲音擔心私人屋苑只有三十五個合資格去參與這些計劃,但其實其後如果垃圾徵費的話,其他沒有參與計劃的屋苑都要徵費,這會否變相造成不公平?
環境局局長:香港整體來說歡迎多聽建設性的不同聲音,看看如何一方面減廢,包括減少廚餘增加和乾淨回收,同時可以步步前行。綜觀其他地方,即使有垃圾徵費,落實初期都在逐步建立回收配套,例如包括台北在推行垃圾徵費初期都沒有廚餘回收。其實這是一步步向前行的進程。
記者 :在垃圾徵費方面都追問多少少。其實都有留意到這些平頭膠袋本身都有濫發的情況,再加上派發免費膠袋方面其實有些人都違規。其實長遠來說是否應該禁售膠袋?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是應否收緊豁免的條款,因為有很多不同的灰色地帶。
環境局局長:在減少即棄塑膠方面,政府正多管齊下,有不同的研究並會在適當時候推出公眾諮詢。在這裏可以說說兩方面,一方面香港的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到今年已經推行了十年,是有成效的。初期未有立法之前,每年差不多有超過八十億個相關的膠袋,到近年減至大約四十至五十億個。這是有成效的。但當然,全球「走塑」,即減少使用即棄塑膠,希望大家加強去做。所以我們早前透露了遲些會在適當時候再與民共議,討論現時這個塑膠購物袋收費的法規有沒有調整的空間,包括收緊豁免範疇,因為最近有見亞洲其他地方,包括台北和南韓都有類似的做法,我們可以參照相關地方的經驗,再思考在香港可以如何落實。另一方面,我們正開始有關即棄塑膠餐具的研究。我們看到外地如歐盟方面,都有一些新的政策和方向,研究需要禁制哪種物料和有甚麼替代品。所以我們正多管齊下,並透過一些研究和與民共議,可以多方面由膠袋至各類的即棄塑膠餐具等都可以有加強「走塑」減廢的政策。多謝大家。
完
2019年7月13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4時10分
香港時間14時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