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出席債券通周年論壇2019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今日(七月三日)出席債券通周年論壇2019致辭全文:

各位尊敬的領導、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早上好!我很高興出席今天早上的債券通周年論壇。債券通在二○一七年七月開通,轉眼間,我們已經迎來了債券通開通的兩周年。債券通是深化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重要舉措,這兩年來,交易量及債券持有量等數據都穩步上升,充分體現了香港在內地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事實上,內地在過去十五年逐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今年恰恰是香港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的十五周年,早在二○○四年,香港的銀行開始為個人客戶提供人民幣戶口服務,在二○○七年我們見證了首次在香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並在二○一四年和二○一六年分別推出滬港通和深港通。

  回到今天的主題,債券通為境外投資者開啟的是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市值大概是12萬億美元,規模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內地的債券市場有潛在能力在環球債券市場投資組合當中擔任重要角色,但鑑於內地長期實行資本管制,境外投資者參與內地債券市場的比例比較低,現在只有大概百分之二。

  相比之下,美國債券市場的外資持有量大概達到百分之二十九,在日本也有百分之八。在一些歐洲國家,比如德國和法國,外資參與更達到百分之六十。這反映了內地的債券市場在對外開放方面具有廣闊的潛在空間。

  內地的債券市場在二○○五年開始了一些對外開放的通道,容許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透過QFII或RQFII投資內地債券,而兩年前開通的債券通無疑是內地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里程碑。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債券通為內地債券納入國際債券指數做了重要的鋪墊,有助吸引資金進入內地債券市場。

  債券通交易產品豐富,涵蓋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同業存單、中期票據和企業債。在去年八月開始,債券通更從三方面全面優化了境外投資者的交易:第一,實現即時貨銀兩訖的標準,消除了結算風險;第二,推出交易分倉功能,實現了大宗交易業務流程的自動化;第三,釐清相關稅項安排,免徵境外投資者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期限暫定三年。

  有了以上三項優化措施,債券通更能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角色,並為內地債券被納入國際債券指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彭博在二○一八年三月宣布從二○一九年四月起,把在岸內地政府債券和政策金融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環球綜合指數中,整個納入程序預計大概在二十個月內分階段完成,讓內地債券在該指數的權重佔比大概是百分之六。其他大型債券指數也有意納入內地債券。

  如果我們參考其他國家的經驗,他們的債券市場被納入國際債券指數或者在指數中的權重上調後,境外投資者投資國內債券的規模都出現了很明顯的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自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海外投資者從主動投資轉向以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為代表的被動投資的趨勢非常明顯;被動投資無論在業績穩定性還是在費率控制方面都佔有一定的優勢。

  有數據顯示,全球指數化管理的固定收益產品的規模在今年年中將會達到3.6萬億美元,而追蹤三大國際債券指數的資產管理規模可能接近3.2萬億美元。有券商就估計,如果以內地債券在指數中的佔比為百分之六來計算,跟隨三大指數進入內地債券市場的資金規模可能達到1,900億美元。

  因此,債券通又一次體現了香港作為內地的「實驗田」和「防火牆」的角色,讓國家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逐步實行資本帳戶的開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亦在二○一六年十月把人民幣正式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

  當然,儘管香港是全球領先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隨着滬倫通的實施,以至中日ETF互通,將會有更多的地方推出與內地互聯互通的舉措。香港當然會繼續發揮自身的優勢,並積極推展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大灣區的《規劃綱要》明確肯定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的地位,並支持香港打造「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融資平台。我們會繼續按《規劃綱要》的框架,積極與內地跟進落實與金融相關的政策措施,促進兩地市場的互聯互通,為兩地帶來共贏的發展。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習近平主席在上個月出席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的峰會時提到:「封閉的空間只會四處碰壁,開放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在上星期的G20會議,習主席再強調加快形成對外開放的局面,努力實現高品質發展。我十分有信心,我們能夠一如以往,把握國家開放發展所帶來的機遇,為香港的發展注入源源不絕的新動力。

  最後,我衷心感謝各位在過去兩年對債券通成功落實作出的貢獻,並祝願今天的論壇圓滿成功。謝謝。



2019年7月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0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