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下學年推行健康促進學校計劃(附圖)
********************
衞生署社會醫學顧問醫生(家庭及學生健康服務)鍾偉雄醫生今日(六月十三日)舉行記者會公布計劃詳情。他表示:「『健康促進學校』的概念由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倡議,旨在透過學校各成員通力合作,令校園成為一個有益於生活、學習及工作的健康環境。」
「學校是有效及能廣泛推廣健康的地方。建構健康促進學校可讓學生從小掌握健康生活知識及技能,造就長遠健康福祉。學生也可將學習經驗帶給家庭成員及社區,讓更多人從中獲益。將學校締造成健康的工作間,亦能提升教職員的身心狀態。教育與健康於個人成長中至為重要,並相輔相成。研究顯示學生體能活動量及健康飲食習慣與學業表現有密切關係,前者尤其可提升數學及閱讀能力。」
鍾偉雄醫生指出,根據世衞的建議,健康促進學校的發展框架涵蓋六大發展領域,分別是健康學校政策、學校環境、校風與人際關係、家校與社區聯繫、健康生活技能與實踐,以及學校保健與健康促進服務。「健康促進學校計劃」會在六大發展領域下集中關注四個主題:體能活動、健康飲食、精神健康及社交健康。
「健康促進學校計劃」將於二○一九/二○及二○二○/二一學年推行。衞生署以六個發展領域為基礎制訂「健康促進學校檢視表」,讓參與計劃的學校定期按照檢視表自我評估,有系統地檢視校內健康推廣的情況,從而根據校情及學生的健康需求決定優先次序,訂立健康推廣的未來發展方向和策略。
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的學校健康促進組將提供支援,從旁協助學校逐步實現健康校園的目標。促進組會向學校提供其整體學生健康評估資料以作參考,就建設健康促進校園各個領域的發展狀況提供建議。
促進組亦會舉辦不同講座及工作坊,讓學校了解建立健康促進學校的實用知識及技巧,並設立多元化平台分享健康促進學校資訊及工具,為學校提供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
鍾偉雄醫生說:「我們期望透過這30間學校的參與汲取經驗,以探討在全港推展健康促進學校模式的可行性,令校園成為一個有益於生活、學習及工作的健康環境。」
記者會上,香港中文大學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兼任副教授張文彪博士亦分享中心在香港推動健康促進學校的經驗,並指出根據中心的調查結果顯示,計劃有助改善學童健康及推動優質學校發展。
兩間參與計劃的學校校長也有出席記者會。明愛聖若瑟中學校長謝洪森認為,學校須按其校情和學生的需要發展以校為本的健康發展策略,他相信只要透過詳細規劃和系統性的推展,學生的健康和教育成效將得到提升。路德會沙崙學校校長任竹嬌認為現今社會變化非常迅速,在積極推進教育的同時,不論學生、家長及教師都需要關注健康,才能持續發展。她期望與衞生署緊密合作,並與不同持分者攜手建設健康促進學校,讓全人健康的理念植根學校的各個層面。
為減輕非傳染病對社會造成的負擔,政府去年五月公布《邁向2025: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動計劃》,當中新的策略方針包括將學校轉型為健康促進學校。食物及衞生局於二○一七年發表的《精神健康檢討報告》,亦建議研究在本港推廣「健康促進學校」模式的可行性,建立更關愛的環境,讓學齡兒童及青少年學習和成長。
就此,衞生署於去年五月成立「健康促進學校工作小組」,參考本地過往推行健康學校的經驗,制訂適合本地學校參與的模式。工作小組成員包括衞生署及教育局代表、香港中文大學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成員,以及校長和家長。
有關「健康促進學校計劃」的詳情,請瀏覽以下網頁:www.studenthealth.gov.hk/tc_chi/hps/hps.html。
完
2019年6月13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6時30分
香港時間16時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