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就「推動醫療改革」議案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今日(六月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陳恒鑌議員動議「推動醫療改革」議案的總結發言:

主席:

  首先,我感謝各位議員在剛才的討論中對於陳恒鑌議員動議的「推動醫療改革」議案提供的寶貴意見,也很感謝幾位議員包括姚思榮議員、梁志祥議員和莫乃光議員都對現時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的工作予以肯定,又以目前正在醫療體系進行的工作與其他國家相比,亦對部分工作予以肯定。當然,除了香港的醫療體系,有很多地方例如人均壽命很長,亦有一些指標能夠達到,國際上對於香港市民的健康予以肯定,對我們正在做的工作也予以肯定。除了這方面外,我們有一些地方都做得好,但我們亦面對很多挑戰,無論是大圍的挑戰,包括人口老化、慢性病帶來的壓力,以至在系統上或整個醫療體系也有不同挑戰,我們對於這些挑戰希望能夠作出針對性的處理。

  陳凱欣議員提及醫療改革是長遠的工作。事實上是非常長遠,我想由八零年代開始,政府有不同的諮詢、不同的顧問報告,檢視醫療融資以至如何改革醫療體系,使其能夠達至有效、持續和長遠地發展,在這方面下了不少工夫。

  張超雄議員亦問及醫療體系的定位,我覺得這個問題是重要的。香港現在擁有的醫療體系其實是一個公私並行的雙軌醫療制度。當然在公營醫療界別,有很多市民使用,也是本港醫療體系中全民的安全網,確保市民不會因經濟原因而得不到所需的醫療服務,而私營醫療界別願意為一些希望使用醫療服務和有能力負擔相關費用的市民提供較個人化的選擇。

  因此,我們整體檢視目前的發展,我在開場發言亦說過,我相信剛才有發言的議員,除了陳恒鑌議員所提的議案,以及七位議員所提的修正案,以至有二十多位議員剛才都給予我們意見,我相信沒有一位不曾提過我們要發展基層醫療健康服務,並改變注重治療的方針,應該大力加強於注重預防,所以現屆政府的重中之重是發展基層醫療健康服務,我們會在每一區興建地區康健中心網絡。

  有議員亦提到不同部門和食物及衞生局對於發展基層醫療的不同角色。在過去幾十年,大家逐步做了基層醫療健康服務。但長遠而言,除了我們要在每一區興建地區康健中心,該中心亦不僅是一個中心,也不僅是一個計劃,而是我們醫療體系重要的一部分。這些中心整個網絡,長遠來說我們需要去協調和發展,並對現有的服務作出整合。一個全面和協調的基層醫療健康系統,能便捷在社區內照顧個人健康需要,有助提升整體人口健康情況,以及減少不必要的入院及再入院。多位議員如楊岳橋議員亦提到,這是一項投資,希望我們能夠未雨籌謀,我們的方向絕對在這方面。

  有多位議員如李國麟議員也提到,我們如何能強化除了醫生以外其他醫護人員在基層醫療健康的角色,包括護士、專職醫療人員、中醫等。地區康健中心正正是其中一個平台,可以令所有醫護人員都能參與基層醫療,當病人未入醫院而在社區時讓他們發揮其專業角色。

  參考葵青康健中心試行的經驗後,剛才提過第一個地區康健中心將於今年九月開始使用,參考經驗後我們會根據數據實證及服務標準逐步把康健中心推展至全港十八區。我們目前已經敲定其中六個地區的康健中心選址,並正積極尋找合適地點設立其他地區康健中心。財政司司長已表示會在資源上配合日後擴展地區康健中心網絡。

  如果我們設立這些地區康健中心,加強基層醫療的服務,在疾病防控、非傳染病的預防、癌症預防、接種疫苗等這些服務亦會隨之加強。此外,本屆政府亦會檢討發展方向,不是說興建了地區康健中心便算了,而是會檢視在基層醫療範疇上各主要服務提供者的定位,加強不同界別及團體之間的合作,並監督基層醫療健康的發展和推廣策略,正如陳恒鑌議員所說,加強第一層醫療防線。我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

  除了加強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強化現有醫療體系也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因為現有公營醫療體系,現時大部分市民都正在使用。談到加強公營醫療體系,離不開硬件、軟件和我們的服務。在硬件方面,就醫療設施而言,我們十分積極推動公營醫院的規劃,加強配套。大家記得,自二○一六年起醫管局已開始推行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並預留2,000億元撥款,用以進行合共16個項目,以額外提供逾5 000張病床和超過90個手術室。

  由於多項醫院重建工程必須在原址進行,我們需要安排非常複雜的分階段施工,而且籌劃時間亦會較長。為確保能盡快推行將來的醫院發展,政府於二○一八年《施政報告》宣布,已邀請醫管局籌備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無需等待二○二一年就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進行的中期檢討後才開始,所以即將開始籌劃。

  就議員對於醫院規劃目標的關注,醫管局在規劃公立醫院的發展計劃時,會考慮多個因素,包括各區人口增長和人口結構的變化、各專科服務的增長率和預計的服務需求、醫管局整體服務發展的長遠目標及策略等,從而制定未來整體醫院發展的藍圖,規劃發展的方向和優先次序,以應付未來的醫療需求。醫管局也有一組同事監督這方面的規劃。

  醫管局在二○一八年進行新一輪服務需求預測,在考慮到二○二六年預計的病床數目後,推算出預計到二○三六年病床的需要,以此作為藍本規劃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並配合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以應付長遠的服務需求。

  與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相似,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可使資源規劃工作更加明確,亦有助醫管局規劃和推展下個十年周期(二○二六至二○三五年)的主要醫院基本工程項目。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涵蓋共19個項目,預算費用為2,700億元。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完成後,可額外提供逾9 000張病床及其他新增醫療設施,大致上足以應付直至二○三六年的預計服務需求。

  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內的各個項目均屬大型工程,涉及眾多程序,包括規劃、可行性研究、工地測量勘探、拆卸、地基工程、興建工程等等,而由於地方比較擁擠,現有醫院的工程往往需原址重建及更新設施,因此在推行計劃的同時亦必須確保工程計劃不會對醫院的日常運作造成影響。醫管局會因應各工程項目的客觀因素和工程複雜性,採取最合適的方法(包括分階段的方式),推展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內的各個項目。

  剛才有議員包括陳沛然議員提過,有些醫院的病床數目在過去為何會減少。為了回應使用量、服務模式的轉變或感染控制的要求,醫管局亦要檢討病床數目。舉例來說,以精神科服務而言,因應國際間把治療精神科的重點由住院護理轉為日間社區護理,所以精神科病床的數目於二○○三至二○一九年間減少了約1,200張。但是,整體而言醫管局的病床數目由二○一○/二○一一年起按年遞增,二○一九/二○二○年度醫管局亦計劃加開506張普通科(即急症或康復等)病床,以應付這方面的需求。

  談到醫院,多謝柯創盛議員就聯網和醫院的服務給予意見。我想講一講,為了理順醫院聯網提供的服務,醫管局會考慮醫療服務供求的配合和在各個聯網重建計劃後的服務提供,於二○一六年十二月一日起把原屬九龍西聯網的黃大仙區和旺角區納入九龍中聯網。這做法可以加強服務整合,令所提供的醫療服務更能配合該區居民所需,有利病人於原區接受持續的醫護服務。正籌劃中的啟德全科醫院也屬於九龍中聯網。

  談過硬件,我亦想提一提軟件,軟件就是醫療人手。剛才有很多議員就醫療人手和現有問題提出很多不同意見,尤其是蔣麗芸議員和黃碧雲議員也有提出一些方法,更積極地令海外醫生可以回流香港的公營系統工作。政府在二○一七年中發表《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中,對醫療人手的推算,已計及人口結構的轉變及其他相關因素,包括已知及已規劃的服務和發展。策略檢討提出十項建議,其中五項關於醫療人力規劃,另外五項關於專業發展及規管。政府正積極落實跟進策略檢討的建議,為長遠的醫療人力需求作前瞻性規劃,並促進專業發展。

  在醫療人力規劃方面,為了應對醫療專業人手緊絀的問題,政府已循多方面推出措施以增加醫療人手,當中包括增加資助醫療學額、撥款提升和增加培訓容量,以及全力支援醫院管理局的運作等。剛才多位議員期望政府增加醫學生、護理學生和其他醫療職系人員的數目,我們正正循着這方向。

  在吸引非本地培訓醫療專業人員來港執業方面,政府會繼續積極聯同駐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在海外推廣和宣傳註冊安排,鼓勵更多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療專業人員來港執業。

  為持續監察醫療專業人員的人手情況,政府會配合教資會的三年規劃期,每三年進行一次醫療專業人員人力規劃和推算工作。剛才亦有議員希望我們不斷更新這方面的資料,我們正在做。新一輪人力推算工作已經展開,預期於二○二○年公布結果。在進行醫療人力規劃時,食物及衞生局會與其他相關政策局及部門評估各醫療專業的人力狀況,盡量涵蓋所有已知和已規劃服務/發展,如公私營醫院的最新發展等。

  食物及衞生局已於今年三月份設立一個平台,邀請醫生業界的主要持份者,包括醫委會、醫專、醫學會、兩間大學的醫學院、衞生署和醫管局的代表集思廣益,一同商討可行的增加醫療人手的方法。當然,我們會繼續聆聽大家對於如何可以增加醫療人手的意見。我們已於五月底召開第三次會議,繼續跟進其他增加醫療人手的方法。不論是如何強化本地的醫療人才,挽留他們,以至如何吸引海外醫生回港。

  對醫管局的人手,大家都非常關注。針對醫管局人手短缺的情況,在財政預算中為醫管局額外提供七億二千一百萬元經常資助,用作推出改善措施,提升士氣及挽留人才,當中包括繼續推行特別退休後重聘計劃;調高醫生候召補償定額酬金;提升護士和專職醫療人員的晉升前景;以及吸引和挽留支援職系人員的措施等等。醫管局已通過由今年四月一日起增加醫生候召補償定額酬金和將新入職與現職病人服務助理、運作助理及行政助理的薪酬增加8%。至於其他吸引和挽留人才措施,醫管局亦致力盡快推行。

  政府會繼續和醫管局緊密商討制訂各項短中長期的人手措施,包括招聘全職和兼職醫護人手以及護士、重新聘用退休而合適的醫護人員、增加駐院醫生培訓名額、增加晉升機會及加強培訓等,以紓緩前線人手的工作壓力和改善工作環境。政府會繼續提供充足及適切的資源予醫管局以吸引及挽留人手。

  較早前,我們知道有一項調查提到很多公營醫療體系的醫生希望可以改善工作環境,工作量也是一個很大問題。如果要改善工作量,必須增加人手才能做到。

  醫管局的行政管理也有多位議員提及,鄺俊宇議員提到希望大力提升士氣。陳恒鑌議員、麥美娟議員也有提過,希望改善醫管局的行政管理。大家對於醫生參與醫管局的行政工作也有關注。醫療服務是非常專門的產業,當中除了涉及大量醫學專門知識外,亦涉及不少醫院運作概念。在遇上重大醫療事故及大型傳染病時,紥實的醫學知識更是有效管理的關鍵。現時,醫管局6 000多名醫生中,大部分都是擔任臨床工作,負責管理的行政人員只佔少數。以醫管局總辦事處為例,只有大約40名有醫生專業背景的同事,其中30多名擔任全職的行政工作。

  在會議安排方面,鑑於前線臨床人員所面對的壓力,醫管局總辦事處以及各聯網和醫院的管理層已作出安排,在可行情況下重新安排在服務高峰期內的會議的舉行日期,讓前線人員專注處理臨床工作。

  醫管局作為公營機構,必須確保機構管治有效和善用公帑,一些決策商議、政策討論和跨部門統籌是必須的。然而,醫管局繼續致力在可行的範疇內進一步精簡工作,以期提升管治效率。醫管局大會已於今年三月通過成立專責小組,檢視和理順行政效率。專責小組將會集中檢視數個範疇,包括簡化資源申請程序、理順專科統籌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及其他聯網和醫院層面的行政會議安排,以及理順醫管局大會及轄下委員會的決策程序或授權安排。小組將會檢視醫管局大會的決策過程,以及臨床醫生在醫管局總辦事處和聯網層面管理程序的參與。小組預計在六至九個月內完成檢視工作及提交建議。

  就醫管局服務的輪候時間,剛才亦有多位議員關注。首先,有關急症服務輪候時間,為確保有緊急需要的市民能獲得適時的急症服務,醫管局轄下的急症室均實行病人分流制度,按照求診者病情的輕重緩急決定治理的先後次序。醫管局已訂立服務目標,以確保有急切醫療需要的病人能在合理的時間內得到診治。

  醫管局自二○一三年開始推行「急症室支援時段計劃」,招募額外醫護人員,向他們發放特別酬金,讓他們以自願形式於額外服務時段工作。這些額外人手專門處理次緊急和非緊急個案,讓急症室人員能專注處理較緊急的個案。此計劃現已推展至全港18間公立急症醫院。

  至於專科門診輪候時間,醫管局亦就專科門診的新轉介個案實施分流制度,確保病情緊急而且有需要及早介入的病人會優先獲得治療。醫管局的目標是把第一優先類別(緊急)和第二優先類別(半緊急)個案的輪候時間中位數,分別維持在兩個星期和八個星期內。醫管局一直能夠維持這兩個類別個案輪候時間中位數的承諾。

  為處理專科門診的輪候時間,醫管局近年已推行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強公營基層醫療服務和公私營協作,以及加強人手等。我們一直密切留意市民對專科門診的服務需求和輪候時間,並與醫管局商討推出可行的措施。

  李國麟議員提及一些轉介制度,醫管局一直透過由醫生、護士和專職醫療人員組成的跨專業團隊,根據病人病情的嚴重程度及需要提供適切的住院、門診、日間康復訓練及社區支援服務。在現行的轉介機制下,為保障公營醫療服務的質素,醫管局的專科服務只考慮由註冊醫生作出的轉介,專職醫療人員會根據醫生的轉介,提供所需的評估及復康服務,以配合跨專業團隊所制訂的治療計劃。早前的醫療人手報告亦有提及不同專業的意見和國際發展趨勢,我們會隨着這方面看看每個專科的管治委員會、專業委員會和現行法例而作出檢視。

  張宇人議員亦有提及醫管局藥物名冊入藥的時間需要改善,亦有議員提及要求取消藥物名冊,就此我須指出世界衞生組織一直以來積極提倡「基要藥物」的概念,並建議世界各地的醫療衞生當局建立機制,有系統地挑選藥物,促進廣泛、公平和合理地使用優質和市民可以負擔的藥物。因應國際間的發展趨勢,醫管局自二○○五年開始制訂藥物名冊,目的是透過統一所有公立醫院及診所的用藥及藥物政策,確保病人可公平地獲處方具成本效益,並經驗證安全及有效的藥物。

  多年來醫管局透過其專家委員會以實證為本的原則定期評估新藥物和檢討藥物名冊的範圍。在過去五個年度,醫管局的用藥開支由二○一四至一五年度的43億元上升至二○一八至一九年度的約57億元,升幅達三成。早前政府亦於二○一九至二○年度的預算案中增撥4億元經常資助,供醫管局擴闊藥物名冊,以納入更多合適藥物幫助更多病人。預計醫管局二○一九至二○年度的用藥開支將增加至約61億元。

  有議員提及精神健康服務,正如其他已發展地方一樣,香港視精神健康為重要議題。在過去幾年,政府不斷增加在精神健康方面投放的資源,為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在醫療方面,醫管局在精神健康服務的開支由二○一三/一四年度的38億多元增加至二○一八/一九年度修訂預算的接近51億元,增幅超過32%,當中包括加強人手和服務,以及在九龍精神科觀察治療中心增加40張病床。在二○一九/二○年度,政府會繼續增撥人手和資源,當中包括增加五名醫生以加強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服務。

  牙科的需求是很大,亦有多位議員提及,政府明白議員及公眾對公營牙科服務十分關注,但全面為公眾提供所有牙科服務涉及巨大的財政資源,因此,政府須集中資源為公眾提供緊急牙科服務,並特別照顧一些有特別需要的人士。過去多年,衞生署轄下的口腔健康教育組針對不同年齡組別的市民推行多項推廣口腔健康的計劃,通過不同途徑傳遞口腔健康資訊,促進市民的口腔健康。政府也為市民提供緊急牙科服務,以及為住院病人和有特殊口腔護理需要的患者提供特別口腔護理服務。所以整體政策在現時牙醫不足的情況下,集中在最有需要的人,亦有關愛基金幫助特別有需要的長者,亦有些為智障人士提供的牙科服務計劃正在推行。

  中醫中藥服務的發展亦受到議員們關注,李慧琼議員提到希望政府投放多些資源和吸引人才,我們是十分支持中醫藥的工作,醫管局亦支持中西醫協作的政策,醫管局自二○○三年第一間中醫教研中心設立起,透過招標形式遴選合適的非政府機構營運以三方夥伴協作模式運作18區的中醫教研中心,去年約為120萬人次提供中醫門診服務。未來,我們將繼續與醫管局合作,讓市民能繼續享用優質的中醫藥服務。此外,我們亦會繼續檢視中醫教研中心中醫師和其他僱員的薪酬待遇、培訓和晉升機會,進一步改善他們的事業發展前景。

  推動中醫藥發展方面,我們目標在二○二四年落成首間中醫醫院並分階段啟用。正在籌備中的香港首間中醫醫院將成為香港的中醫藥旗艦,扮演「轉化者」的角色,促進香港的中醫服務、教育培訓、創新和科研的發展。中醫醫院將由政府興建並由非政府機構負責營運,並會有400張病牀分階段投入服務,提供住院及門診服務。中醫醫院將為市民提供純中醫及中西醫協作的住院服務,政府亦會經中醫醫院向市民提供特定的資助醫療服務。我們預計於二○一九年下半年就營運機構展開招標程序。

  就中西醫協作服務發展方面,政府會因應及配合中醫醫院的規劃及運作模式,繼續支持醫管局探討延續或擴展先導計劃至二○二一年五月,並在期間適時與醫管局研究加入更多病種。政府及醫管局亦會繼續探討如何進一步發展實證為本的中西醫協作服務。

  另外,政府亦會透過五億元中醫藥發展基金,提供財政資助予中醫界和中藥界一同參與發展中醫藥,促進與中醫藥有關的科研(包括中醫藥服務及臨床研究),並提升業界整體水平。我們將盡快開始基金運作,期望於未來一兩個月推出部分資助計劃。在剛才提到的基層醫療健康發展,中醫亦有一定的重要角色。

  最後,回應幾位議員的意見,包括如何讓醫院或醫療服務能夠更加「智慧型」。容海恩議員和葛珮帆議員都提及這方面的建議,事實上醫管局在這方面的工作不斷推展,包括大數據分析平台及智慧醫院的建立,尤其是在新的兒童醫院和興建中的新醫院,以及現有的醫療健康系統、公私營合作系統,第二期一直進展。有幾位議員包括陳健波議員和何俊賢議員都提及自願醫保和保險收費問題,在現有自願醫保內,我們對於收費特別關注,所以大力提高收費透明度。多位議員提及推行自願醫保,私家醫院服務或私家病床是否足夠。據我們了解有數間私家機構表示有意發展新私家醫院或有意將現在的私家醫院進行重建和擴建,政府會按既定程序處理相關的發展、重建或擴建計劃,去看看私營醫療市場的發展,長遠我們會因應日後的發展和香港醫療服務需求,包括自願醫保推出後的私營醫療服務的需求去評估這方面的需要。亦有多位議員希望政府善用公私營合作,我在這裏必須重申,要用私營服務作為第一道防線,在基層醫療做多些服務。

  我再次多謝各位議員就這議案發表的意見。我們會繼續推動各項加強香港醫療服務,和減輕公營醫療系統壓力的措施,並適當地在資源上配合。多謝主席。
 
2019年6月6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9時00分
即日新聞